绿地集团以“超高层建筑”之名实行“圈地造城”

观点地产   2011-11-24 09:29
核心提示:“现在政府要我们拿地,不是我们想去,政府想建超高层建筑,不是我们主动想做。如果他们给我其它的地,不要我建超高层,我何乐而不为呢?” 宋延庆就指出,建超高层其实是绿地获取土地的方式之一,绿地通过建超高层跟政府置换到一部分优惠的土地。事实上,借超高层建筑之名,实行“圈地造城”也是现在城市摩天楼热得一个缩影。

  凭借606米的高度,建成后的武汉绿地中心将成为华中地区的地标性建筑,并有望荣登“世界第三高”的宝座,仅次于迪拜塔(828米)和上海中心(632米)。

  有人更曾因此戏言,今天的“迪拜塔”,明天将屹立在武汉。

  以超高层之名

  资料显示,武汉绿地中心位于武昌滨江商务区核心区域,距离长江不到500米,层高124层,其中地下5层,地上119层,总建筑规模近70万平方米,预计投资50亿元,于今年7月正式开建,计划2017年竣工。

  日前,绿地中心大楼已开始地下室施工,该地下室面积约占5个标准足球场,深30米,预计工期长达2.5年,为目前华中地区面积最大、深度最深的地下室施工。

  绿地似乎意欲成为超高层开发领域领跑者。近年来,绿地已在南京、南昌、大连、武汉、济南、郑州等六地陆续打造一批超高层区域地标性建筑,并统一冠名为“绿地中心”。

  “绿地中心”正在全国遍地开花。在不久前的8月,绿地的第七座地标性高楼正式落地成都东村,高度超400米。在绿地2011年新开工建设项目中,约有四成是商业地产项目。

  相关信息显示,绿地自有商业物业已超过200万平方米,在建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其中不少是第一高楼。包括武汉高度达606米的超高层标志性建筑,大连投建的高达518米的东北第一高楼,在郑州投建的高度达300米的高铁站绿地中央广场等。

  据统计,绿地目前在北京、济南、郑州、南昌、长春、武汉、大连等城市,在建高度超过300米的高楼共11幢。

  “每个城市只会有一座地标性建筑,建完了不会有第二座,同一城市我们不会造第二栋地标性建筑。”绿地相关人士在接受观点地产新媒体采访时表示,已有地标性建筑的城市绿地不会再进入。

  一二线城市几乎已经全部高楼林立,剩下的可以让绿地建当地首个地标项目的城市,也只剩下三四线了。

  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称,未来绿地集团将在三四线城市加大开发超高层地标建筑和城市综合体的开发力度,从过去以住宅开发为主,向住宅与商业地产开发并举转变。

  不过,业内还是对于绿地该举动有所疑惑。业内资深人士宋延庆就表示,虽然绿地的超高层项目更受各地热衷于地标性建筑的地方政府的欢迎,但短期内做到三四线城市复制尚难。

  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副主任陆骑麟亦表示,虽然三四线城市成为房企的逐鹿之地,然而绿地开发的超高层项目都是以销售为主,当地是否有这么多的需求还值得考量。他续称,目前而言,在三四线城市建一些高端写字楼产品,需求不是特别大。或许,绿地的目的不在于做地标。

  跑马圈地之实

  绿地目的是要造城。

  自从2010年房地产调控开始扩大以来,绿地就马不停蹄地在全国各地不断逆市拿地,并热情高涨地参与商业地产、城市综合体项目。尤其在二三线城市,绿地的投资不断加大。

  资料显示,2009年至今,在大连、抚顺、马鞍山、成都、济南、南昌、武汉等二三线城市,绿地参与地方新城建设、旧城改造等项目。其中在南昌、西安、郑州等多个省会城市投资综合体项目规模均超过100亿元。

  而在这些城市当中不乏需要“配建”地标性建筑乃至超高层建筑。以武汉为例,武汉绿地中心其实是武汉绿地国际金融城项目的核心组成部分。

  据了解,绿地国际金融城由绿地于2010年11月以53.98亿元竞得,总面积413亩,总建筑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可建设房屋面积达155万平方米。涵盖居住、办公、娱乐等功能,已于同年12月8日正式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成为武汉规模最大的现代服务综合体。

  根据当时的拿地要求,建筑高度上规定“临江主要公建高度不低于600米”。

  就在不久前,9月21日,绿地集团与江苏省宿迁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绿地集团将在宿迁经济开发区北侧投资打造大型现代服务业综合体,项目东至平安大道,西至世纪大道,总占地面积462亩,其中将打造2幢高度约200米的超高层地标型建筑。

  “做地标性建筑不是我们想做,而是政府想做。我们是中国超高层专业户,他们都想我们去做超高层。我们想进入一个新城市,就要做政府喜欢做的事,政府想要做,我们就做。我们不会随便跑到一个城市去建超高层,因为超高层投资额度大,建设周期长建设难度大。”绿地相关人士亦曾无奈的表示。

  “现在政府要我们拿地,不是我们想去,政府想建超高层建筑,不是我们主动想做。如果他们给我其它的地,不要我建超高层,我何乐而不为呢?”

  宋延庆就指出,建超高层其实是绿地获取土地的方式之一,绿地通过建超高层跟政府置换到一部分优惠的土地。

  据悉,自2001年进军南昌之后,绿地就坚定了全国扩张的战略,沿着地方政府改造城市的思路去竞标拿地、投资开发城市综合体与超高层建筑。

  事实上,借超高层建筑之名,实行“圈地造城”也是现在城市摩天楼热得一个缩影。

  分析师陆骑麟表示,这是目前这些待发展城市未来的趋势之一,地方政府缺钱,只能通过土地来吸引大型开发商的入驻,通过项目的打造提升当地的发展环境。“地方政府需要一些大型企业的入驻,建一些地标性的建筑,带动整个区域形象和品质的提升。一些开发企业也需要一些土地资源。”

  他指出,上海改革开放的时候,很多港资企业例如和黄、汤臣等进驻上海时,建了不少带动区域发展的商业性质办公楼高层项目,如汤臣金融中心等,从而很好地带动了整个陆家嘴的发展,当然这些企业也因此获得一些比较优质的土地。

  有一则业内流传的小故事就是,张玉良2009年到济南考察,当地官员建超高层地标欲望强烈,绿地决定接标。不过在与官员商谈超高层项目时,张玉良就提出将11亿元地价降到8亿元。几经商讨,结果地价不变,政府将原给绿地的2000亩捆绑用地增加至2500亩。

  通过上述方式,绿地这几年以低价吸入大量土地储备,每年的土储量都能保持5000万至6000万平方米左右。据张玉良保守测算,绿地项目获得的方式,在各地通过邀标、协议方式获得土地的比例在一半以上。

  相关人士指出,这样前期开发成本的降低,让绿地可以利用较大的杠杆布局全国数十个城市,并保证稳妥的资金匹配,最终也令绿地项目实现高溢价。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观点地产,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