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业态对大卖场的冲击只会越来越大。”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系讲师刘明宇直言。对大卖场这种零售业态而言,思变已迫在眉睫。
不少零售业巨头已在国内市场相继“触电”,探索电商领域的发展。沃尔玛通过持股成为电子商务网站一号店的第一大股东,中粮集团、苏宁电器等国企、民企也相继进军电子商务。
“不要把电子商务当作实体零售转型的灵丹妙药,觉得一做就灵,一做就活。”上海商业信息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齐晓斋直言,电子商务可以尝试,但实体零售商要根据能力、需求,做自己擅长的事。刘明宇也坦言,目前实体零售大多是“被迫之举”,线上线下未必能达成很好的互动和协同,“如果线上线下聚焦的目标群体相似,相当于自己抢了自己的生意,未必能带来业绩增长。”
优胜劣汰,是齐晓斋看待大卖场关张的关键词。“看大卖场要看两点,第一是总量上的供求平衡。如果某一地区的大卖场网点过密,超出了人口的实际需求,关几家再正常不过。第二,大卖场不像百货商场,它主要为社区服务,徐家汇的居民不太会跑到五角场的大卖场去,所以要有为社区配商超的意识。”齐晓斋告诉记者,现在许多地区的大卖场网点太密,1-2公里间隔内就有几家数千平方米的大卖场,完全超出了实际需求。他坦言,关店是大卖场业态总体调整的必然部分,“中国的大卖场发展速度太快,现在到了大浪淘沙的时候了。”
“大卖场刚兴起的时候,是开一家成一家。现在市场缝隙还有,尤其在郊区新城,但要好好经营,好好创新,才能充分立足。”一位业内专家表示,除了向电子商务进军外,尝试高端百货、农超对接,都是可以尝试的思路。
“关键是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进行创新突围,购物之外要搭配一些服务,线上线下要达成良好的协同,规模经济要凸显连锁效应。”刘明宇说,“供应链的能力会成为未来大卖场竞争的决胜点。”
《2016年实体零售行业报告》,对2016年包括便利店、大卖场、标准超市在内的业态发展、消费者行为、以及实体零售与电商进行了对比分析。
大卖场业态已风光不再,电商和社区商业模式逐渐成为行业新宠。随着零售业态不断细化,零售行业“一家独大”的风光恐难重现。
2019全球跨境电商发展报告指出,目前全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预计到2021年,全球网络零售将达到4.878万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占近70%。
国家统计局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调查显示,2017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9.16万亿元,同比增长11.7%。
上海山姆中国旗舰店今日开工建设,项目总体量约7万㎡,涵盖国内单层面积最大的山姆店,以及餐饮、娱乐、生活等区域,预计2021年开业。
江苏、广东、浙江等多地多举措促进零售业复苏,4月零售企业注册量环比增长49%达77万家,创下16个月新高,互联网零售实力初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