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恒客隆便利超市品牌成历史 百余家迷你店将易主

新文化报 栾喜良   2014-04-01 16:40
核心提示:2013年10月,大众卓越控股集团收购了恒客隆迷你超市系统,收购后正式更名为“吉林省一号店连锁超市有限公司”,这意味着在历经近14年,曾一度名振业内的恒客隆体系内重要王牌,恒客隆迷你超市从此成为商业记忆。

  一个以数字命名的便利超市,一个与电商线上超市名字难以区分的线下实体店,给春天里的长春超市业带来一场变局。

  2013年10月,大众卓越控股集团收购了恒客隆迷你超市系统,收购后正式更名为“吉林省一号店连锁超市有限公司”,这意味着在历经近14年,曾一度名振业内的恒客隆体系内重要王牌,恒客隆迷你超市从此成为商业记忆。

  两个月前,大众卓越控股集团收购数月后带有“1号店”字样的便利超市(旗舰级)在西中华路正式亮相。随后,原有恒客隆迷你超市开始相继换牌。近日,大街小巷里迷你超市换牌渐多引来市民关注。

  昔日遍地开花,为何易主?新东家接盘,又为何弃旧面,换新颜?对于长春超市业态而言,这是“一场恶战”的开始还是转瞬即逝的“商业谈资”?

  收购

  真正的新东家资产达百亿元

  收购,往往有两个主角,但此轮收购不止如此。

  被收购方,恒客隆迷你超市系统是吉林省威宝恒客隆仓储百货有限公司旗下一员。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恒客隆迷你公司于2000年6月1日正式成立。自2001年7月22日第一家门店开业以来,先后设立有100多家连锁超市,员工近600人,是集超市、物流一体的大型连锁便利超市。

  而收购方,“吉林省一号店连锁超市有限公司”,表面上看与此次收购关系甚密,实际上并非背后的“大树”。真正的接盘者,是一家创立于1993年,总部位于长春,名为大众卓越控股集团。“‘女足’、‘出租车’经常能看到的这个集团的名字。”业内人士说。

  公开资料显示,该集团经营范围涉及商业、住宅地产开发、城市综合体运营、连锁商业、出租汽车营运、城市供热、能源业、金融业、游乐业、建材工业、现代农业、体育事业等多个产业,集团总资产达百亿元人民币。

  追因

  买与卖的多个版本

  买卖之外,原因何在?2001年,恒客隆开发了一批袖珍便利店———恒客隆迷你店,因布局广,当时显示出了极强的商业竞争力。这次改头换面,也引发了外界大讨论,坊间传闻有多个版本。

  有人认为,恒客隆迷你店,选择整体出让是因为无钱可赚,市场份额下滑。也有人认为,此次收购,恒客隆是无奈之举,与主店相比,“迷你店”盈利能力不逊于大型超市,因资金吃紧,所以在估值高期间,变现输血,在获得资金后,壮大主店,与本地几大外资超市抗衡。还有人认为,这是“友情”交易。

  大众卓越控股集团和恒客隆关系十分要好,当年恒客隆所租用的店面物业,有很多房东就是大众卓越控股集团,因此此次收购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商业收购。面对诸多传闻,记者试图从“恒客隆”和“大众卓越”方面获取有关答案。

  对恒客隆方面,该公司数位相关人员不愿透露本次收购具体细节。对具体金额,出售“迷你店”的核心原因不予置评。作为另一方,26日,大众卓越控股集团总裁助理李玉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长春市内的132家恒客隆迷你超市已于2013年10月被大众卓越整体收购并更名为“1号店”便利超市,其他诸如收购金额等交易细节,属于商业机密,不便透露。“集团很早就对超市便利店模式有浓厚兴趣,收购是有准备的。”她表示,在确定目标后,曾对日本便利店品牌“7-11”以及国内成都的“红旗”等成功的连锁便利店企业考察过,最终才决定打造一个长春市独有的便利店体系。

  新店名与电商“1号店”相似度极高,线上线下是否是一家?对此,李玉红解释说:“用这个名字是因为其数字的辨识度大,易于被大众熟悉,和电商‘1号店’没有任何关系。”

  同样的问题,业内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这几年恒客隆迷你超市,整体还是盈利,但这是平均效应,个别店因为高租金,遭竞争对手的打压,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影响力不如开业初期,再一个就是因‘主力大超’牵扯精力过多,不得已而为之。”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还对记者表示,有些本地超市业“新势力”围剿恒客隆迷你超市。

  对于恒客隆迷你超市出售背后的秘密,记者在长春市内不同区域采访了10家原恒客隆迷你超市的相关负责人。6家受访者告诉记者,上述原因的确存在。而剩余4家受访者则从服务、定位、货源、管理等诸多方面,说明了部分恒客隆迷你超市经营的没落。

  调查

  夹缝中求生的恒客隆迷你店

  在记者调查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虽然“大众卓越”方面已经收购恒客隆迷你店,但是目前只有20家左右店面(新开和原有店面)完成升级。换句话说,大部分分布在城区各个角落的“迷你店”,不论是从外观风格、服务项目,乃至商品内容,与“1号店”便利超市相比,有很大不同,还在等待升级。

  长岭街上一家原恒客隆迷你店,目前就属于等待升级状态。不知道收购细节的居民,每天路过或是进店消费时,对这家面积百余平方米的迷你店并没有太多惊喜。“附近能买东西的地方太多了,到这个店里消费,有时候就是急用,比如买个调料啥的。”平时偶尔来这家迷你店消费的附近居民李女士说,该超市主要是针对周边的4个小区,商品质量还可以,差不多的广告品牌在这里都能找到。但她表示,开业至今,这里的商品在价格方面没有优势,店里还没有蔬菜、水果等。

  随后,在记者实地踏查中发现,所了解的情况与其所言极其吻合。人气方面,记者在3月29日晚上、3月30日早上营业期间(非24小时营业)发现,进店客流“不平稳”,偶有客人选购商品,多是香烟、饮料和干调,量也不是很大。在记者采访附近的20位居民中,其中有9人表示,从来不去这里购物,另外11人表示,平时偶尔来消费,金额较小。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其实与周边竞争对手多有关。该超市半径100米范围内,食杂店3家、同等面积超市1家(与迷你超市相邻)。如果把范围拓展到半径200~300米,新天地超市(24小时营业)和本地非连锁生鲜超市有直接竞争力的还有3家,面积均比“迷你店”大。

  在附近商家看来,恒客隆迷你超市,更像是个“应急消费点”。一位超市负责人赵老板,用夹缝中生存,来形容眼下等待升级的“恒客隆迷你店”。

  旗舰店的业内“非议”

  传说的中“1号店”有啥不同,买家认可吗?业内如何评价?

  记者选择了西中华路的“1号店”旗舰店走访调查。旗舰,意味着商业展示的第一个窗口,价值、业绩等预期不言而喻。远远地就能看到醒目的特色服务宣传:早餐午餐、微波加热、信用卡还款、免费开水、火车机票、充值缴费、送货上门、收发快递……与传统迷你超市不同,这家店的窗子边有六张小桌子,旁边有咖啡机和饮水机,为在店消费者提供就餐便利,有新鲜的奶黄包、咖啡、豆浆等,在公共服务区有崭新的公用雨伞。此外,店内还有ATM、“拉卡拉”便利服务机。

  记者发现这里的货品档次高于一般意义上的同类别超市,在收银台旁的货架上,茅台、五粮液等高档白酒摆放位置显眼,另一侧售货架上也有多种进口食品。虽然服务项目不少,但这里人气算不上“热闹”,而在价格方面,记者也并未见到“实惠”。一瓶普通的“雪碧”饮料售价为3元,这样的价格只能算作“标准价”,其他零食及蔬菜的价格也与普通的小超市基本无差别。

  东西不便宜,消费者不多,商家想干啥?该店店长助理刘先生告诉记者,西中华路的这家店刚开张两个多月,属于收购自营性质24小时营业的新店,这里一切都将是未来店面升级(收购恒客隆迷你店)样本。他表示,暂时并没有举行促销活动或是部分商品的特价,大众商品的价格也基本与其他超市持平。

  新商家的进入,引来老商家关注。“人不多,东西也不便宜,就是服务挺新颖,大家都在议论这店能挺多久?”与该超市隔街相望的业态趋同一位女老板表示,对于“1号店”未来的发展趋势,仍持观望态度。

  竞争

  “1号店”靠啥活命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愿景,“1号店”自然少不了规划。

  记者发现“1号店”的墙壁上有一张“规划图”,按照图中描述内容,在原有收购店面升级基础上,计划在未来3~5年内将连锁超市店铺数量发展至500家,遍布长春市乃至全省。记者在图中看到,在长春市正常营业的便利超市中,东至世纪大街116号乐东店,西至西环城229号万晟店,南部发展到185号绿地店,向北达到北环城路的168号乐嘉店。

  环绕长春的“东南西北”四个点位极其吸引眼球,但背后所付出的还有收购之外的巨大开销,吉林省一号店连锁超市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俊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1号店”正在陆续升级改造,在改造方面,包括店面装修,员工培训及后期房产的购买等方面“大众卓越”将继续投入大量资金。

  以西中华路店面为例,面积200平方米的店面的装修费用就达46万,其中,仅店招就花费近5万元。他透露,100多家店铺仅装修费用将达到4000多万(预期)。愿景是美好的,但至少到目前为止,“1号店”所传递出的“商业价值”还远不及恒客隆迷你超市成立初期名望。如同业内私下的发问那样,在行业毛利率普遍不高、成本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此时“升级入市”“1号店”能行吗?“钱景”光明吗?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不论从经营模式上和潜在对手方面,“1号店”其实并不轻松。首先,从经营模式方面来看,成立于2011的“全联超商”,早已在长提供现代化便利店相关服务,目前已有6家店面在长经营。其次,比恒客隆迷你超市还要早、一直与其抗衡的“新天地超市”,如今在长春市内已拥有百家连锁店,店面数量趋同,同样将和“1号店”直接竞争。再次,目前市场以“远方超市”以及诸多规模各异的超市、食杂店同样也是对手。

  记者了解到,凡能立足本地的中小超市有一个共同特点,谁的价格更低是揽客的关键。但这还面临成本压力。《中国零售业发展报告2013》的数据显示,以大型零售企业为主的连锁百强企业去年平均房租较上年上涨21%、人工费用上涨20.5%、水电费上涨16%。

  除此之外,中小超市行业平均利润,长春也不具备明显优势。根据业内提供的第三方调查公司数据显示,在目前国内,中小超市领域行业平均利润公认较高连锁品牌,“成都红旗”在28%左右,而本地市场只有18%~20%。

  坦言

  O2O的商业种子

  面对当前商业现状,“1号店 ”靠啥让世人看到新的商业奇迹?

  “‘1号店’不会在低品质商品上追求高毛利。”李玉红坦言,竞争是一定有的,但“1号店”与类似的小型连锁超市相比,顾客定位不同,主要的顾客源在于“对服务敏感,对价格不敏感”的年轻消费者群体,比如学生、白领等。亮点不是商品便宜,而是便利的配套服务,如早餐服务、ATM取款、拉卡拉生活缴费,包括将来的收发快递、送货上门、书报阅读等,其实是一种战略定位,背后合作分成要比传统商品销售更赚钱。

  “我们要做O2O,线上线下并进,这种流量优势所带来的收入是其他企业做不到的。”她透露,目前他们正在与国内排名前三中的一家电商进行合作洽谈,进一步发展线上线下同步。

  另外,收购之后各家店面现在已经都在使用“大众卓越”物流,统一供货。未来对于现有便利店的等级划分主要为A、B两类,提升品牌溢价能力(A类是指地理位置佳的高端的写字楼、商务区,B类店则是以普通社区服务为主)。

  碰撞

  会不会水土不服?

  最早起源于美国的便利店,目前在国内一些一二线城市比较常见,但这种新业态在长春尚未成熟,会不会遭遇水土不服?经济学者和营销专家,也给出了不同答案。

  悲观者

  并不看好未来

  商超业资深人士、武汉策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专职讲师黄翌先生认为,像“1号店”这种大型的24小时便利连锁超市在长春市乃至东北三省都不太常见,并不看好未来。

  首先,24小时便利店这种业态的形成基础是城市的发展程度,而长春市近年的经济虽然发展迅速,但与北上广等国内一线城市还有一定差距;其次,长春市并不属于全国交通枢纽,其流动人口的数量也并不多,而便利店最大的客户资源在于流动人口;同时,受东北地区气候环境的影响,特别是秋冬季节的夜晚,天气也不适合外出,这种情况下,便利店的销售情况会大受影响。最后他认为,东北地区的消费者在夜间出门购物的习惯较少,和南方城市消费者有较大差异。根据以上四个原因,黄翌表示,长春乃至东北地区能否很好的融入这种24小时便利店,还有待观察。

  乐观者

  大有“文章”可做

  和黄翌看法有所不同,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副教授丁肇勇眼中,便利超市是大势所趋,“1号店”模式大有“文章”可做。

  “便利店这种24小时营业的模式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更贴近大众生活,而连锁便利店的标准统一化也会使消费者对其品牌产生认可,即使在陌生的环境下,也能找到熟悉的服务。”在丁肇勇看来,随着长春市近年来的不断发展,人群消费的观念也随着城市发展而发生变化,人们对于高品质的商品及服务的要求有所提高,而这种高品质商品及服务,则需要大型的连锁经济体系来完成,简单传统的零售企业很难做到。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新文化报 栾喜良,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