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去年GDP突破3000亿 跻身全国大中城市经济第一方阵

惠州日报   2015-02-02 16:09
核心提示: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惠州市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0.7亿元,增长1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0.6亿元,增长20.2%。15项指标中,11项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惠州跻身全国大中城市经济第一方阵

  成为全省第5个经济总量进入“3000亿元俱乐部”地级市

  ■从2007年到2011年,4年时间GDP从千亿元跻身2000亿元行列;从2011年到2014年,3年时间实现从2000亿元到3000亿元的跨越

  ■惠州的赶超进位,“跑”出了经济总量与发展质量的“双提升”

  ■幸福画卷的绘就,不仅是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改善,亦在于践行“由民做主”施政理念,使民意畅通、成果共享

  岁末年初,加快发展的惠州再次“跑”出惊喜。2014年,我市GDP首次突破3000亿元大关,成为全省第5个经济总量进入“三千亿元俱乐部”的地级市。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0.7亿元,增长1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0.6亿元,增长20.2%。15项指标中,11项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3年实现从2000亿元到3000亿元跨越

  “3000亿元俱乐部”被视为全国大中城市经济发展“第一方阵”。放在全国发展坐标上来看,据初步统计,2014年,全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有63个城市GDP超过3000亿元,比2013年多了9个,其中,南宁、呼和浩特为省会城市。放在全省发展坐标上来看,作为新晋“3000亿元俱乐部”成员,惠州排名第五。

  点阅惠州连续几年统计公报,惊觉这座美丽城市就像一位优秀的长跑运动员,在与其他城市同场竞技中,不断地加速、超越,GDP呈阶梯式增长。尤其是一次次跨越用时不断缩短,高度不断刷新。从2007年到2011年,4年时间GDP从千亿元跻身2000亿元行列;3年时间,实现从2000亿元到3000亿元的跨越。加快发展的惠州,跑出了一条持续完美的上扬曲线。

  经济总量与发展质量“双提升”

  我们要看到,惠州的赶超进位,是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下,负重前行,取得的不俗业绩。

  放眼全球、纵观国内,世界经济复苏仍艰难曲折,经济增速明显慢于预期,国内经济增速换挡期和结构调整阵痛期叠加共振,下行压力持续存在。

  我们要看到,惠州的赶超进位,是在全省各地你追我赶、百舸争流的发展态势下,奋勇争先,取得的不俗业绩。

  立足省情、审视惠州,加快转型升级、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既面临难得机遇,也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和挑战,可谓“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经济下行压力和全省各地竞相发展、赶超跨越的火热场面,2014年的惠州紧紧围绕“三大核心任务”,扎实推进“十项重点工作”,较好完成了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第一阶段的目标任务,全面深化改革实现良好开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圆满结束,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效。

  我们还要看到,惠州的赶超进位,“跑”出了经济总量与发展质量的“双提升”。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00.6亿元,总量居全省第5位,用2年时间实现了从200亿元到300亿元的跨越,增长20.2%,居全省各市第5位,珠三角第3位。

  用国际化视野审时度势谋划发展

  在惠州发展“引擎”的强力轰鸣中,透露出来的是市委、市政府对于发展方向的笃定,是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区域竞争加剧的形势下,用国际化视野审时度势地谋划惠州发展的生动展现。

  时光回溯至2013年5月。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目标任务,我市通过召开一系列座谈会、务虚会,开展专题调研,搞清楚存在问题,破解社会各界对于“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这一目标存在的疑惑和担忧,凝聚全市人民筑梦共识。

  惠州在第一时间理清思路,明晰发展路径,确定精细施工图,实施平台构建、产业培育、企业成长、人才“双高”、县区赶超、惠民倍增“六大计划”,强化以转型升级为重点的路径保障,以制度创新为重点的体制保障,奏响惠州加快发展的最强音。

  转型不失速,发展有质量

  在惠州发展“引擎”的强力轰鸣中,透露出来的是市委、市政府对于发展路径的自信。

  多年来,惠州始终坚持走“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产业、带动大发展”的路子,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

  随着发展目标路线图、“九年大跨越”目标路线图、改革目标路线图等3张“目标路线图”全面铺开,惠州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改革创新、率先跨越,以抓铁有痕的干劲做“实功”,切实做到转型不失速,发展有质量。

  从县(区)特色产业空间布局的全面展开,到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为支柱产业,汽车配件、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等重点产业协调发展的“2+8”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从深入实施新“惠28条”和“惠42条”,到落实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办法;从新增伯恩光学、惠州比亚迪电子2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到TCL集团成为全市第二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企业;从环大亚湾新区、潼湖生态智慧区5个起步区全面启动建设,到“两大引擎”发力提速;从全面深化改革“1+6+1系列文件”的制定,到坚持先行先试梳理推进103项试点项目……惠州推进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大幕已拉开,一个个生动的转型升级场景如迎春花般热烈绽放。

  居民收入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在惠州发展“引擎”的强力轰鸣中,透露出来的是市委、市政府对于发展惠民的坚持。

  幸福画卷的绘就,不仅是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改善,亦在于践行“由民做主”施政理念,使民意畅通、成果共享。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建设科学发展的惠民之州,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实施一系列民生工程,办成一系列惠民实事,推动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比翼齐飞。2014年,全市公共财政民生支出261亿元,增长16%,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从上年的68.5%提高到70%。

  惠民倍增计划深入实施,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十件民生实事基本完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入推进。适应文明创建新形势新要求,打好迎接全国文明城市复检攻坚战,顺利接受全国文明城市复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扎实推进,顺利接受国家专家组评估考察。入选“全国民生典范城市”,连续五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3000亿元是一座里程碑,更是一个崭新的起点。

  风帆正举,昂首迈步。适应新常态,推动新发展,必须强化担当,转变作风,讲求效率。今天的惠州,将以GDP3000亿元为基点,以更加强烈的担当意识、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抢抓机遇,努力做好改革、发展、稳定“三篇文章”,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建设科学发展的惠民之州,为全省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惠州日报,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