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务区”建设成了武汉“两会”上的热门词,各区代表求支持的声音引发热议。其实,早在早前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已提及要重点发展武汉8大商务区,三镇商务发展各有不同,区区自成特色。
都说汉口牛掰的是商业,武昌最出彩的数人文。的确,名校林立、古建筑众多的武昌,一度将文化牌紧紧攥在手里。即便是忙着现代化建设多年,商业气息亦不输汉口之后,人文的力量依旧可在武昌的骨子里,经久不衰。从武汉中央文化区、武昌滨江文化商务区、青山滨江商务区,到杨春湖高铁商务区,商务的力量稳步推进,文化底蕴也如影随形。
武汉中央文化区
文化为核旅游作依 商住功能刷新高度
与一家撑起的武汉CBD类似,武汉中央文化区也是由万达一家全权操盘。这片位于东湖和沙湖之间1.8平方公里的区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走了汉口老牌商圈的宠爱,如今正“圣眷正浓”。
是的,也许在你早前的记忆力,这里存在的意义仅仅是与洪山广场够近的距离。短短几年,万达就以无比财大气粗的方式在这里搭建了号称“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朝拜之地”。高端综合体、甲级写字楼?这些都太稀松平常,融合中西文化的楚河汉街,口号是打造“现代版清明上河图”;电影文化公园、五大名人广场、蜡像馆、美术馆,再加上新开业的汉秀剧场,文化底蕴兼具旅游价值,让这个商务中心更具特色。
毫无疑问,万达这一系列的土豪行径为其在文化地产、旅游地产方面的建树加分不少,高端娱乐的特性也为商务中心、豪宅揽客增添了一抹别样的风景。在堪称史诗级的配套面前,这里的住宅似乎卖到多高的价格都不为过。当然,万达是不会跟大伙儿客气的,万达御湖世家,均价25000元/平米,一度刷新武昌豪宅价格新高度。
如此高的格调,给前来消费一族定得门槛自然不光体现在房价上,就拿刚开业的汉秀剧场来说,王氏父子鼎力站台的身影,与380-1500元/张的票价遥相呼应,似乎都有意无意地“羞涩”着屌丝并不鼓囊的钱包。当然,只要逼格高,亮点足,整个商务区完全不担心捧场问题,纯牵手压马路的情侣统一走上汉街街头,人气就有了保证。
武昌滨江文化商务区
新成员新起点 有何新要求
相比武汉中央文化区“一夜之间”的崛起速度,整个武昌滨江文化商务区的成型过程就略显“曲折”。
早在2009年,《武昌滨江商务区》规划就确定了以临江大道、和平大道为脊梁,搭建武昌滨江地区整体骨架的发展方向。经过多年发展,这个曾经以武昌车辆厂等为代表的老工业区已脱胎换骨,崛起为武昌高端商务中心。
606绿地中心、积玉桥万达中心都建起来了,积玉桥、车辆厂等老城区金融商贸功能不断加强,绿地、三江航天、福星惠誉、东原等大牌房企也扎堆入驻。如今,福星惠誉卖了一盘接一盘;东原时光广场也在去年摘得了商业地标,写字楼独家优惠6千抵2万;三江航天首府与绿地国际金融城的均价分别卖到13500-14000元/平米。
武昌滨江商务区的高端特性是起来了,板块辐射却略显不足。于是,新规划将武昌滨江商务区、武昌古城和白沙洲新城三区联动,构建武昌滨江文化商务区。2014年8月,市长唐良智在调研时强调,将商务区建设纳入我市“十三五”重点工程。
在大局观的前提下,武昌滨江商务区将继续现代服务与城市地标路线,发展高端商务集群;武昌古城则需坚守文化阵地,再现古城神韵;而对于房企云集的白沙洲新城,要在谋划产业布局的基础上建设宜居家园。
尽管壮大历程几经“曲折”,版图辽阔的武昌滨江文化商务区依旧底气十足。文化、产业、商务的有机融合,搭配越来越多的住宅产品,才是更美好的家园。
青山滨江商务区
地段决定高度 转型阵痛后的涅磐何时到来
同样是滨江,青山滨江商务区的概念可追溯到2009年。这段东自天兴洲长江大桥,西至二七长江大桥,北起临江大道,南至和平大道,总占地面积7.44平方公里的区域已经以其越发浓厚的商务气息,成为青山的“新名片”。
随着奥山世纪城、中建开元公馆等商业综合体的相继亮相,青山无商业的刻板印象已被改写。2014年下半年,绿地携全国第八座香树花城敲开青山大门,这个一百万方的法式居住区,再次刷新了青山城市综合体的新高度。
当然,这些对迫切求变的青山人民来说还远远不够。从红房子老工业区到现代化商务区,产业和城市的双重转型,青山走得并不简单。不过,占着武昌最后的滨江地段,兼有二七长江大桥、青山长江大桥等交通资源,青山的未来也必定明朗。
杨春湖高铁商务区
纯商务载体 争夺“高铁经济”
摩拳擦掌多年,依托国内高铁“十字”中心点武汉火车站的杨春湖高铁商务区终于在2014年正式加入“高铁红利”争夺战。
这个北临友谊大道,西至沙湖港,南到东湖,东靠三环线,规划总面积6.74平方公里的杨春湖高铁商务区,从诞生之日起就坚定了咬定“高铁经济”不放松,依托客运枢纽与旅游服务发展现在商务的目标。按照2014年5月确定的《杨春湖商务区实施性规划》,商务区将以武汉火车站为核心,开设更多综合商务区与滨湖旅游板块。
而在刚刚过去的武汉“两会”期间,为杨春湖高铁商务区要资源的代表也不在少数。少住宅、多商务,主打“高铁牌”,引进金融保险等多种业态,差异化定位似乎已毫无争议。
“若是外地企业来武汉洽谈,商务人员可能会从北上广坐高铁到武汉,中午与合作伙伴在杨春湖高铁商务区吃个饭,边吃边谈,下午直接坐高铁返回”,不得不说,代表设想的场景还是相当有吸引力的。
戴德梁行就2019全年武汉宏观经济、土地、住宅、写字楼和铺的市场表现进行了总结,同时对2020未来走势等问题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地解读。
五一商圈商业体求生之路(下)将解读乐和城、悦方ID MALL、海信广场在商业格局变换的当口如何寻找属于自己的求生之路的。
双11武汉市民在线下消费最多的是美食,其次是丽人、按摩等休闲娱乐项目,武汉人外出就餐指数全国第三。此外,超市延时打烊,商场大力促销。
今年,新增商业体正在不断入市,加速了商圈的多中心化发展趋势,外来商业正在加速冲击本土传统商业......
武汉东西湖区迎来三大商业体,4月29日,恒大城市广场一期正式开业,引进恒大影城、大型超市等;东西湖万达广场预计2019年正式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