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解说:全球扩张中的零售商为何亲睐亚洲市场?

商业与地产   2015-04-02 10:26

核心提示:在全球经济依然艰难复苏的历程中,为何亚洲成为欧美零售企业纷纷加码的潜力市场?随着中国转向全球视野,实施扩大内需、“一带一路”等战略,中国对亚洲乃至全球经济的影响力将更大。

  据统计,2014年亚太区迎来464家新增零售商,较2013年提高23%;在亚太区新增零售商中,美国零售商占比最大(24%),意大利与英国零售商并列第二(11%),法国零售商(10.5%)位列第四。

  我们不禁要问,在全球经济依然艰难复苏的历程中,为何亚洲成为欧美零售企业纷纷加码的潜力市场?

  这个问题或许可以从2015年亚洲经济前瞻指数中获得答案。

  2015年3月,博鳌亚洲论坛、凯迪拉克、《财经》杂志首次联合发布“2015亚洲经济前瞻指数”。这份以出席“博鳌亚洲论坛”的嘉宾为对象的指数调研,征求了200多位全球知名经济学家、企业家、财经媒体和政商财界精英对亚洲经济发展的看法,具有典型意义,值得持续做下去。

  从首次调研的结果来看,2015年亚洲经济前瞻指数从不同侧面很好地揭示了亚洲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相关经济体的经济动态和未来增长前景,具有很强的宏观和商业参考价值,总体上审慎乐观,发展机遇多于挑战,风险大多可以规避,增长潜力大可挖掘。

  首次公布的亚洲经济前瞻指数为95.4,预示了2015年亚洲经济总体呈现轻度放缓的走势。其中,亚洲经济增长指数为88.9,表明2015年亚洲经济增速将有所回落;亚洲就业指数为90.8,反映了2015年亚洲总体失业率将略有上升;亚洲国际贸易指数为113.0,揭示了2015年亚洲国际贸易增长同比加速的基本发展态势。

  在上述指数变化背后,仍可以发现一些趋势性的变化动向。

  一是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趋势出现了明显分化,这个时间拐点发生在2012年。2012年-2014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下滑了0.7个百分点,而同期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则上升了0.6个百分点。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的差距在2009年-2014年间由6.5个百分点缩小至2.6个百分点。

  二是东亚和欧洲、北美的经济增长呈现出不同的走势。根据IMF预测数据,2013年-2019年,东亚经济增速将由5.9%持续降至5.3%,而北美和欧洲地区的经济增速将分别由2.1%和0.4%上升为2.7%和2%。东亚、欧洲和北美作为全球三大经济中心,近年来东亚对世界经济的驱动力有所减弱。其中包括中国经济减速对东亚乃至世界经济的影响。

  三是全球外需形势好转部分抵消了亚洲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据世界银行最新预测,2015年全球贸易量将增长4.5%,增速比上年加快0.5个百分点,说明全球外需形势在逐渐回暖。

  外需是中国台湾经济增长最大的推动力,目前台湾在美国进口市场的占有率已经上升到第4位,领先日韩。预计台湾2015年经济增长率将达3.7%,高于韩国、新加坡和香港,位列亚洲“四小龙”之首。在全球外需形势趋于好转的情况下,香港经济增长前景却受到结构单一、转型艰难、非经济因素干扰的影响。

  四是亚洲乃至全球经济失衡格局正出现分化。亚洲与北美和欧洲地区之间的货物贸易失衡状况正在改善,但服务贸易失衡格局正在进一步扩大。以邻为壑和贸易保护主义在继续抬头。亚洲仍将是国际服务贸易的净输入国,欧洲和北美地区发达国家国际服务贸易净输出国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

  五是2015年亚洲有望成为资本净输出地区。基于EIU数据库的预测,欧洲有望于2017年成为资本净流入地区,北美也有望于2019年成为资本净流入地区。届时,全球对外投资格局正发生逆转,亚洲成为资本净输出地区,欧洲和北美成为资本净输入地区。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14年四季度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912亿美元,超过全球金融危机时2008年四季度的468亿美元逆差,创出1998年有纪录以来的新高。2014全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将达到创纪录的960亿美元。这预示着中国在加快资本输出步伐,2015年将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大于外商对华投资额的一年。

  六是东亚地区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但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失业率总体有所上升。东亚经济增速尽管有所放缓,但仍具有相当的活力,特别是多数发展中国家保持着中高速增长态势。由于就业政策、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东亚主要经济体的就业形势稳定,失业率普遍处于5%以下的低水平。但值得关注的是,国际劳工组织曾预测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就业形势的恢复会快于多数发达国家,2015年的就业率将恢复到危机前水平,而发达经济体则需要到2018年才能回到危机前的水平。但从目前就业状况看,美欧失业率在进一步下降,同时,欧美再工业化进程在加快。2014年世界和发达国家工业生产增长比上年同期加快了0.6和2.2个百分点,其中美国工业生产增长在加快,欧元区工业生产在波动中前行,而日本自第二季度以来在持续恶化。另外,发展中国家工业生产增长比上年同期放缓1个百分点左右。

  七是2015年东亚地区物价形势总体保持平稳。2014年韩国、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越南、老挝等国通胀率已连续数月下降。仅有日本在安倍政府宽松政策刺激下,通胀率明显提高,4月以来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涨幅一直在3%-4%之间,摆脱通缩的努力初获成效。菲律宾和柬埔寨通胀率也呈稳中有升的态势。据经合组织2014年11月份的预测,2015年美国CPI将上涨1.4%,涨幅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日本CPI将上涨1.8%,涨幅回落1.1个百分点;欧元区CPI上涨0.6%,涨幅扩大0.1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全球总有效需求不足抑制了物价上涨压力,但全球过度宽松的货币环境也托住了物价下跌趋势。影响亚洲经济增长的两大主因:中美经济最重要亚洲经济前瞻指数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和“美国经济”的影响位居前两位;其次是“大宗商品价格”和“欧洲经济”的影响;其他还有“地缘政治”和“日本经济”的影响。

  中国成为影响亚洲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是其大国地位决定的。2014年,中国经济规模按汇率计算已经突破了10万亿美元大关,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已经突破了17万亿美元大关,保持中高速增长正成为中国经济新常态。对此,2015年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三个重要观点:一是中国经济发展仍“有巨大的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二是转型发展使“今年面临的困难可能比去年还要大”;三是“着眼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

  随着中国转向全球视野,实施扩大内需、“一带一路”等战略,中国对亚洲乃至全球经济的影响力将更大。如扩大内需不仅促进中国消费和投资增长,而且扩大进口需求和对外投资,进而带动亚洲经济以及相关地区经济增长。据估计,2014-2020年间,中国累积向国外提供的进口商机将达17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将突破1.2万亿美元,将为世界其他地区贡献700万个新增就业岗位。因此有分析认为,“中国经济但凡有一丁点失序,都会扰乱整个地区的经济和金融市场”。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商业与地产,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