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壳公司迪康药业正式更名 蓝光地产七年上市路始成

观点地产网   2015-04-14 07:34

核心提示:4月13日晚间,四川迪康科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告宣布完成公司名称工商变更登记,自4月16日起公司将更名为“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为“蓝光发展”。

  4月13日晚间,四川迪康科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告宣布完成公司名称工商变更登记,自4月16日起公司将更名为“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为“蓝光发展”。

  同时,迪康药业英文名称“SICHUAN DIKANG SCI & TECH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CO.,LTD.”变更为“SICHUAN LANGUANG DEVELOPMENT CO.,LTD.”。

  作为四川本土的大型房企,蓝光地产自2008起便开始寻求借壳上市,并于2013年启动迪康药业的重组预案。随着3月30日完成重组、4月13日迪康药业宣布更名,蓝光地产长达7年的上市之路终于划上句号。

  而一系列的提供融资及担保协议则显示,“蓝光系”已开始紧锣密鼓地为接下来的发展补充资金。其中,大股东蓝光集团将为迪康药业提供不超过人民币20亿元的借款,迪康药业则为旗下11家房地产公司提供总金额不超过50亿元的担保。

  市场分析认为,蓝光地产的销售额近4年复合增长率达37%,待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完成,旗下地产资产悉数注入迪康药业,2015该公司或有机会向260亿元发起冲刺。

  更名后的系列融资举动

  根据迪康药业4月13日发布的一系列公告,该公司宣布更名“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同时,注册资本将由18.77亿元修订为21.17亿元;公司股份总数由18.77亿股修订为21.17亿股,且均为普通股。

  迪康药业也披露,蓝光集团及其下属控股子公司拟向公司提供不超过20亿元的借款,单笔借款期限不超过12月,借款利息不超过公司同期平均借款利率成本。

  同时,蓝光集团向公司及公司下属控股子公司对外融资提供担保,担保额上限不超过25亿元,公司按单次担保金额不高于1.5%向蓝光集团支付担保费。

  在获得大股东的支持后,迪康药业表示,公司拟预计新增对下属控股子公司、孙公司提供担保总额不超过50亿元的担保。

  其中,公司子公司四川蓝光和骏拟为下属全资子公司成都高新炀玖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的项目收购提供7.3亿元担保额度。而其他包括为自贡、成都、南充、苏州、北京、重庆等10家公司共计提供42.7亿元担保。

  迪康药业披露,刚过去的2014年,蓝光集团及其控股子公司也向四川蓝光和骏提供借款期末余额为1.17亿元(期初余额为3.52亿元);向蓝光和骏提供担保期末额度为31.47亿元(期初额度为21.83亿元)。

  而截止4月13日,迪康药业对外担保余额为146.92亿元,占公司2014年度未经审计净资产的251.32%,占总资产的29.44%。公司对控股子(孙)公司以及控股子公司、孙公司相互间提供的担保余额为145.94亿元。

  对于迪康药业刚披露更名消息即对房地产公司进行大举担保的举动,市场分析认为,这主要由于蓝光地产自2009年启动全国化布局后,先后进入重庆、自贡、北京、昆明、苏州、无锡、吴江等地区有关,同时其也开始探索社区商业、互联网模式,担保融资是为了满足这些项目开展的资金需要。

  “资产重组完成后,蓝光地产旗下优质地产资源或悉数注入上市平台,可以为其地产业务打通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市场分析如是称。

  蓝光地产七年上市路

  随着迪康药业更名的完成,对于蓝光地产来说,历经七年其借壳上市之路终于宣告结束。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翻查资料,早在2008年,市场便有消息称蓝光地产有意借壳上市。这消息并非空穴来风,其大股东自2004年便已被四川省确定为60户省重点培育的拟上市公司之一。

  其后2008年的股权收购印证了上述消息。2008年起,蓝光集团以每6.14元、总竞拍价3.3亿元,取代因债务问题而急欲转让上市公司控制权的迪康集团,成为迪康药业的大股东,持有后者5251万股的限售流通股,持股比例占29.9%。

  当时迪康药业的报告显示,蓝光集团的收购事宜是为了拓展房地产业务,构筑融资平台及产业发展平台,在未来1年内不排除对ST迪康进行重大资产重组并改变后者的主营业务,及以增持ST迪康新增股份来注入优质房地产的计划。

  不过,是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资本市场。蓝光地产受到激进拿地、汶川大地震等因素影响,一度曾有资金困难。

  待资金困难局面得到缓解后,蓝光地产重新积极拿地,仅2012年下半年以来便快速进入昆明、长沙、青岛、无锡、北京等地。截至2013年底,该公司共计36个项目在建和拟建,可供开发或销售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未来三年每年可供开发、销售的面积超过360万平方米。

  市场分析表示,蓝光地产近年以来在全国频频拿地扩张,当前此举意在借壳上市,核心目的还是为了打通资本通道。

  2013年11月28日晚间,迪康药业正式发布重组预案。具体而言,公司拟分别向蓝光集团、平安创新资本、杨铿(蓝光集团董事长)以发行股份方式收购其持有的蓝光和骏75.31%、16.44%和8.25%股权,还将向不超过10名特定对象定增30.07亿元。

  据市场估计,蓝光集团当时拟注入迪康药业的地产资源达90亿元,加上30亿元募集配套资金,总额将达到120亿元。对此,市场分析称,如此大的注资,要在2013年政策不明朗的情况下获得国土银监证监三部门审核通过,难度不小。

  至2014年4月30日,迪康药业宣布调整重组的募集配套资金由30亿元降至26.35亿元;11月27日,迪康药业重新聘请相关公司评估重组事项。

  今年2月11日,迪康药业终于宣布,中国证监会有条件审核通过公司资产重组事项。

  不过,根据最终交易方案,迪康药业向蓝光集团、平安创新资本、杨铿收购蓝光和骏合共100%股权后,拟募集配套资金总额再度由26.35亿元下调至22.34亿元。

  随着蓝光地产重组的完成,中信建投报告指出,在优质地产资产注入后,蓝光地产“地产+医药”平台已初步构建。其中,蓝光地产的战略主要以快周转为主,区域聚焦和管理层的执行力或将使公司2015年向260亿元发起冲刺。

  资料显示,蓝光地产近几年的增长呈上升趋势。2011年,该公司销售额54.16亿元,2013年销售额159.12亿元。至2014年,销售额已上升至240亿元左右。

  除了地产业务外,中信建投认为,迪康药业原有的医药业务目前正在探索3D生物打印行业,考虑到该技术的前景广阔,未来蓝光地产或有望实现估值新的突破。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观点地产网,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