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亿定增谋转型?百联谋变折射集团转型前景不乐观

中国商报 记者 张涛   2015-05-28 11:05
核心提示:近期,百联股份还先后公告置出联华超市14%股权、出售好美家90%股权以及向永辉超市出售21.17%的联华超市股权,剥离原有的超市、建材连锁等方面的业务。

QQ截图20150528090115

   百联集团曾经是中国最大的商业旗舰,然而由于经营机制僵化,不适应市场化竞争,纵使各种兼并重组也无法改变其业绩平平的命运。

  近日,上海百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一则融资公告颇为引人关注。百联股份公告称,将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募集资金40亿元,引入战略投资者,推动公司体制、机制改革,强化优质资产控制权,拓展公司优势主业,打造全渠道零售体系。

  与此同时,百联股份的第一大股东、拥有国资背景的百联集团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业绩表现不佳,令人失望,行政意志主导下的各种兼并重组虽然促使百联的规模迅速增长,但却没有带来其竞争力的增强。在新的市场形势下,业绩平平的百联集团正面临着巨大的升级转型压力。

  业内专家指出,长期被笼罩于行政色彩之下,百联集团的经营机制已经板结化,小规模地引进战略投资并不能触动百联集团的体制和机制,而其规划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均为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机制、体制僵化的百联集团在这些领域并不具有明显优势。

  40亿定增谋转型

  5月19日,百联股份发布公告称,将向百联集团、国开金融、珠海沐珊投资、上海并购基金和上海净涌投资以15.28元/股发行不超过2.6亿股,百联集团将以其所持有百联中环49%股权和崇明购物中心51%股权认购,合计募集资金不超过40亿元,现金部分将用于南京百联奥特莱斯广场项目、百联川沙购物中心及补充流动资金。

  百联股份在公告里称,这次定向增发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引入具有良好产业投资背景、长期看好上市公司未来发展、认同上市公司核心价值的战略投资者,全面推动公司体制、机制改革,并在战略投资者的帮助下更好地实现发展战略的转型。

  与此同时,拓展优势主业也是百联股份本次融资的目的之一。奥特莱斯作为百联公司多年来培育及发展的重点领域,也是公司盈利能力较强的业务。目前,公司已拥有5家奥特莱斯 ,并计划在未来三年扩张到8至10家。百联股份表示,鉴于奥特莱斯业态对区域经济发展程度、交通便利性的要求较高,因此公司将抢占先机对重点区域进行布局,实现网络化、规模化经营,进一步释放奥特莱斯业务对公司的业绩贡献。另一方面,公司已推出奥特莱斯2.0版,在原有单纯的品牌直销业务模式上,增加了体验、休闲、观光、社区服务等内容,将形成与竞争对手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百联股份同时表示,购物中心也是公司优势主业之一,这次定增融资的建设项目之一——川沙购物中心系上海迪斯尼工程的实施区域。根据规划,川沙购物中心项目将于 2016年投入运营,同年上海迪斯尼将正式落成并开业,将带动该地区的文化、旅游、商贸、消费实现飞跃式发展,助力公司购物中心业务的持续发展。

  百联股份还表示,公司将利用本次非公开发行的契机,加大对各实体门店/店铺的商品数字化改造及网点信息化改造,以全面对接控股股东百联集团的“互联网+全渠道”战略。未来,百联股份作为百联集团的全业态商业零售实体经营平台,将与百联集团拥有的电商、第三方支付、金融服务等业务形成“互联网+全渠道”的商业零售业态。百联股份作为百联集团“互联网+全渠道”战略的主要载体,将成为主要受益方。

  近期,百联股份还先后公告置出联华超市14%股权、出售好美家90%股权以及向永辉超市出售21.17%的联华超市股权,剥离原有的超市、建材连锁等方面的业务。这些举措可以看做是百联股份围绕公司转型战略对现有业务板块进行的具体调整。百联股份表示,今年公司通过股权出售的方式彻底退出了经营业绩不佳,前景堪忧的连锁建材业务。

  中国商报记者联系百联股份新闻发言人并应要求发过去采访提纲后,却始终无法得到对方的任何回复。百联股份方面曾经对外表示,未来几年,公司将进一步把战略重心和资源聚焦其综合百货业务和连锁超市业务的发展,并将启动对旗下多个百货品牌门店进行物业改造和内容升级,在全国经济发达地区加快投资新建购物中心和奥特莱斯。

  与此同时,百联集团也在谋变。根据相关资料,在百联集团所制订的三年转型任务中,将主要贯彻“商务电子化”和“传统业务改革转型”这两大方向。其中,商务电子化已在去年7月正式启动,将在三年内完成“三步走”——“集团相关业务、线上线下实现全覆盖;核心业务实现转型,综合百货保持全国领先;超商扭转下滑趋势,战略合作做强做大”。

  大而不强的商业巨轮

  组建于2003年的百联集团曾经是中国最大的商业旗舰,旗下荟萃了上海第一百货商店、上海第一八佰伴、东方商厦(连锁)、永安百货、上海虹桥友谊商城、上海时装公司、上海华联商厦、百联上海奥特莱斯、联华超市、华联超市、世纪联华、华联吉买盛、快客便利以及第一医药、第二食品等上海乃至国内的著名品牌企业,共有40家大型综合百货购物中心、4400余家超商门店、250余家专业专卖店。在当地政府的主导下,几乎上海市所有的优质零售企业都被重组装入百联集团,而百联股份则是百联集团零售商业的载体。近年来,百联集团还发展建立了百货、快消、医药、汽车和3C等五大线上交易平台。

  但是,在强烈的行政色彩笼罩下,庞大的百联集团并没有按照预定的设想那样变得更加强壮,反倒是官僚气息日重,内耗不断,机制僵化,管理层频繁变动,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退化,在各个专业领域均难以和其他生猛的同行们相比,进而被整个零售行业所漠视。

  以百联集团旗下的联华超市为例,联华超市一度是中国最大的超市连锁集团,但由于经营机制僵化,经营策略老化,管理层不稳定,联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下风,经营业绩每况愈下,市场版图从全国范围逐渐退缩至长三角。目前,联华超市已连续三年净利润大幅下跌,经营业绩连年大幅下滑。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4年,联华超市的净利润从6.22亿元下降至0.3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9.45%;资产收益率则从2012年的9.99%,骤然下降至0.91%。联华超市在近日公告称,预计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依旧延续下滑态势。

  4月18日,百联股份发布重组方案,拟将其拥有的联华超市21.17%的股权转让给永辉超市,交易总金额约7.44亿元。而2010年其价格为29.02亿元,4年间,联华超市21.17%的股权价值缩水达七成以上。重组方案公布4天后,百联股份即收到上交所的《审核意见函》。上交所质疑联华超市估值缩水过于严重,并要求百联股份补充披露出现悬殊差异的原因。而百联股份给上交所的回复说:21.17%股权价格评估标准是以转让公告日前30个交易日的每日加权平均价格平均值为基础设定的。交易定价差异较大的根本原因在于联华超市经营业绩及市场对其未来盈利预期,在前后两次交易时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股权价值相应缩水。

  “现在我们都不怎么说起百联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零售行业专家对中国商报记者说,百联集团的整合是一个不成功的案例,政府主导着把各个小舢板硬绑在一起凑成航母的体量,但其实并不是真正的航母,这样的重组导致的结果就是,百联旗下绝大多数业务板块都不突出,缺乏核心竞争力。

  中投顾问咨询顾问崔瑜也认为,百联集团过去整合经营不成功的最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行政色彩较浓,官僚习气较重,体制僵化,市场化程度不高;另一方面,利益纠葛复杂,人事关系难协调。

  未来前景不明朗

  作为上海最大的商业集团,百联集团未来的发展显然也是当地政府非常关心的问题。去年7月,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视察百联集团时就表示,百联的出路、希望和未来,在于紧紧围绕市场实现脱胎换骨的转型。

  百联方面也对外表示,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大幕已经拉开,公司作为上海市国资委旗下的全国性大型商贸零售企业,将充分利用本轮改革的契机,进一步深耕现有主营业务,并通过完善业务体系、优化股权架构、改革体制机制等组合拳,加快推动公司转型战略。

  中投顾问咨询顾问崔瑜对中国商报记者说,从百联股份的计划可以看出,此次公司上下将进行全面转型,重点打造购物中心、奥特莱斯,以及全渠道。这意味着,公司在供应链、价格体系、招商、管理等方面将出现大幅调整。但公司能否转型成功,还需依其具体发展而定。

  崔瑜认为,百联股份线上业务的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当前还未引起较大市场反响,需进一步提高。百联股份全渠道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改善物流体系,物流是发展线上渠道企业所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在自建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上进行平衡;二是信息系统升级,需要将线上线下顾客信息实现一元化,加强大数据处理能力;三是人才,在公司转型期,需要吸引和培养大量相关人才。

  “从目前百联的转型战略上并没有让人看到亮眼的创新点。”前述业内专家对中国商报记者说,无论是在购物中心、百货、奥特莱斯,还是在电商业务方面,百联都不具备领先优势。何况,这几个领域当前也正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最近几年,中国的购物中心建设速度几乎创下全球之最,很多一二线城市的购物中心早已处于饱和过剩的状态。国内奥特莱斯两三年前的统计就显示已经超过400家,最近两年各地仍在加速发展建设,过剩的趋势也日益明显。并且,国内奥特莱斯里的商品完全不能和国外相比,缺乏竞争力。同时,像唯品会等一些网上奥特莱斯发展迅速,优势比线下奥特莱斯实体店更强,一定会继续分流更多的消费人群。在O2O和线上电商业务方面,百联股份和其他同行比起来也乏善可陈,既没有先发优势,也看不出后劲。

  “别人做什么,它也做什么,未来前景够呛。”这位专家说,百联股份经营的症结是经营机制板结化,行政色彩太浓厚,不适应市场化竞争。尽管这次百联股份通过定向增发引进了几个战略投资者,但这些新进者在百联所占的股份太少,根本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几乎无法触动百联股份现有的机制和体制。

  崔瑜认为,百联股份引进战略投资者对其机制和体制改革会有一定积极影响,但是欲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在重要领导任命以及考核机制方面进行改革,否则行政色彩、官僚习气等依然会制约百联股份发展。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中国商报 记者 张涛,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