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等便利店边扩张边亏损 寻求新业务增加盈利点

中国商报   2015-07-06 16:24
核心提示:“互联网+”和电子商务裹挟而来的飓风,打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带来了零售业的第三波革命,让传统零售行业的寒颤到现在都还没有任何缓和的趋势。

  “互联网+”和电子商务裹挟而来的飓风,打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带来了零售业的第三波革命,让传统零售行业的寒颤到现在都还没有任何缓和的趋势。

  但是也并非所有的传统零售业态都萎靡不振,在传统百货与购物中心增长缓慢的情况下“小而美”的便利店却逆势增长,成为众人期待的下一个风口。2014年中国连锁百强公告显示,全国排名前55家的便利店门店数增长7.8%,企业销售额增长17.7%,销售增幅在各业态中最高。

  但是,高增长的背后却并非是高盈利,相反与之相随的则是亏损。即使有着良好的购物体验的7-11也难逃亏损的命运。一边扩张一边亏损,国内便利店行业就是陷入了这样一个怪圈。

  便利店边扩张边亏损

  7-11去年在华亏损达1036.4万元。

  便利店作为惟一一个增速保持两位数的零售业实体业态,显示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一时间风头无两,一个时期来众多资本纷纷涌入便利店市场。

  近日上海华联罗森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晟对外宣布今年要将门店数量从380家扩展到500家,未来2到3年间扩展到1000家,到2020年要实现开1万家便利店的目标。本土的全时便利店也提出要在2015年内实现开张1000家门店,特许加盟店实现500家的目标。

  除了传统的便利店企业,处于转型期的超市、大卖场也瞄准了便利店市场,物美商业在2014年开始对便利店进行改革,强调“个人的即刻消费”。家乐福(需求面积:3000-15000平方米)推出“CarrefourEasy”便利店模式,声称未来首先要在上海和其他一线城市扩张便利店,之后在全国推广。步步高方面也表示,2015年将达到1万家便利店,2020年前则争取达到10万家。

  以上企业的动态,充分表明了便利店的热度。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风光无限背后的现实是很多便利店的发展是一边扩张一边亏损。

  王府井在2014年度报告中曾提道,王府井目前持有柒-拾壹北京有限公司7-1125%股份,且此部分持股2014年度给王府井带来259.1万元亏损。若以此计算,7-11去年在华亏损达1036.4万元。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便利店委员会主任王洪涛指出,亏损扩张是企业的一种战略考虑,便利店业态是小型门店,单店很难成气候,必须要达到一定规模以后才会带来整个供应链上管理成本的降低。

  或许正是基于规模摊薄成本的考虑,各大零售企业才不顾行业亏损状况,而加速扩张。

  寻求新业务增加盈利点

  便利店在积极地进行业务创新,比如植入火车票、电影票售卖等多种业务。

  事实上,导致便利店亏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近日记者走访了北京几家社区、写字楼的便利店。五道口商圈附近的一家便利店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现在每天的销售压力非常大,房屋的租金一直在上涨,与几年前相比租金上涨了近50%。有业内人士分析称,高昂的租金成本已经成为目前便利店扩张的最大阻力。

  破解租金难题,国外便利店通常的做法是发展特许加盟。据了解,日本便利店业态加盟店占比一般都超过90%。低成本扩张形成规模效应,占据便利店市场,实现盈利累积,未尝不是值得借鉴的方法。但从之前的经验来看,国内的加盟店销售远远落后于直营店,而且罗森、7-11等便利店老总都曾对外表示“在中国扩张便利店的最大痛点是加盟业务不如预期”。

  对此,王洪涛表示,从现在的大环境来看,中国不具备加盟条件,首先,国人对待加盟的意识淡薄,加盟之后经常发生不能接受分成比例以及对总部管理理念不认同的情况;其次,国内商品的分销体系有漏洞,导致不同渠道的进货价格不一致,从而失去加盟优势。有业内人士认为,特许加盟可能是解决未来中国300平方米以下连锁业态便利店租金高昂的最优方式。带着房子加盟,能规避高房租引起的成本压力。通常来说这种店面更加贴近社区,具有位置和关系优势,而且建立在中国传统邻里关系基础上的便利店稳定性更强。目前7-11、好邻居、罗森等便利店企业相继放开了加盟条件,在其官网上都能看到打出的加盟广告。从现实的困境来看,依赖加盟进行便利店扩张将是很多企业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另外王洪涛认为,除了一、二线城市的租金水平、人力成本太高导致本来毛利率就很低的便利单店很难承受外,还有内在的原因,即目前国内的便利店在经营管理上存在问题,与国外有很多差距。

  这就需要便利店管理者在经营管理上、在异质化和盈利模式上进行探索。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副秘书长赖阳表示,国内许多便利店走的都是“微型超市”的路线,在商品品种、物流配送等方面并没摆脱超市运作的影子,本身的盈利模式就存在问题。从形式上来看,目前大部分的便利店还处在模仿阶段,并没有自身特色。

  当然,一些便利店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也在积极地进行业务创新,比如植入火车票、电影票售卖等多种业务。王洪涛表示,这将是未来的一种趋势,有利于便利店平台的高效利用,可以很好地承担其他业态的服务,但便利店应该提供更多的网上无法实现的服务,以差异化的服务来吸引消费者。

  O2O探索面临挑战

  O2O更多是一个噱头。

  而在目前,便利店扩张遇到的困难远不止如此。

  在“互联网+”的浪潮下,便利店转型发力O2O,建设网购平台,通过线上渠道寻找新的盈利点,这是便利店做出的新尝试。但据中国商报记者调查发现,便利店的线上渠道订单几乎都是全军覆没的状态。红旗连锁在推进O2O的过程中出现全渠道转型低于预期,高毛利产品拓展缓慢,费用上涨过快等问题;全时便利店推出的“全时汇”线上订单一个月下来有时接近为零……

  线上与线下结合,对于便利店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目前线上市场几乎被阿里巴巴、京东等传统电商大佬瓜分殆尽,便利店线上渠道的打造也将很困难。当然,目前已有很多便利店与电商平台进行合作,借助成熟的平台来拓展线上业务。但是线上与线下如何结合,国内便利店却并没有搞清楚。对此王洪涛表示,“目前整个零售业都在做O2O,但更多的还是停留在营销层面,不仅仅是便利店,包括大卖场、百货,各个业态都在摸索阶段,并没有找到一个真正好的模式。O2O更多是一个噱头,如何从各个触点跟消费者接触,让消费者更多地购买产品才是根本。”

  租金难题、经营管理模式缺陷、全渠道转变受阻……目前的便利店市场处在一片盲目扩张、自相残杀的乱局中,机遇和挑战同时存在。找到自己的风口,便利店企业在规划市场版图时亟须判断清楚。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中国商报,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