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农家乐市场监管漏洞安全现隐忧 健康发展乡村游

陕西日报 记者 李向红 柏桦 曹瑞   2015-08-10 09:01
核心提示:不仅是在西安市的长安区,包括户县、周至、蓝田、潼关、渭南等地的秦岭72峪,“危险游戏”长期上演,青山绿水的避暑佳地会摇身一变,成为“吃人”的索命“陷阱”。“农家乐”各项安全问题瞬间成为关注焦点。

  一场突来的暴雨,让这个燥热的夏天冷静下来。8月3日下午的暴雨致长安、蓝田等沿山区县出现险情,秦岭小峪段山洪暴发,将9名在西安市长安区王莽街道小峪河村的“农家乐”吃饭的游客“瞬间”冲走,还有数十名游客被困山上“农家乐”。网友照片显示,此次山洪到来之前,临近的河道到处都是嬉戏的人群,显然,在洪水与游客之间,缺乏有效的防护设置,以至于没留下任何反应时间。“农家乐”为招揽生意,游客乐得逍遥自在,对于预报的降雨和可能到来的山洪,双方显然毫无心理准备和防范措施。其实,不仅是在西安市的长安区,包括户县、周至、蓝田、潼关、渭南等地的秦岭72峪,如此的“危险游戏”长期上演,没人意识到,青山绿水的避暑佳地会摇身一变,成为“吃人”的索命“陷阱”。

  “农家乐”各项安全问题瞬间成为关注焦点。陕西日报记者在“农家乐”较为集中的西安市长安区进行了实地调查采访。

  游玩也要注意莫把安全当儿戏

  8月5日下午17时,记者来到小峪河村,昔日火爆热闹的场景不复存在。一位“农家乐”老板说,事件发生后,乡政府已经禁止整个村里所有“农家乐”营业。事故发生现场依旧一片狼藉,淤泥、山石、被冲断的树木混杂在一起,仍旧有水从山上流下,漫过了道路,从小在附近长大的刘先生告诉记者,出事那家“农家乐”选的位置不好,刚好在沟口,山洪突发时就易受灾,山里地形状况复杂,沟口、山石下等都是比较危险的地段,极易出事。小峪河村处于秦岭山内,进山的是极其狭窄的一条山路,虽然,路两旁也不时可见“注意安全”、“严禁下水”等警示牌,在记者采访时,仍看到有年轻人在翻越有警示牌的护栏网下河。

  记者进入沣峪口约5公里处时,看到公路旁停放着4辆私家车,公路另一边的河道里,10余名游客正在一处小潭边嬉戏。4名成年男子在潭中游泳,其他几位游客带着3个孩子在潭边的石头上休息。记者询问得知,这几位游客是西安人,经常结伴来沣峪口的“农家乐”戏水避暑。记者劝诫河道内没有安全措施,如遇突然涨水或大雨会有危险。一位游客说:“今天天气很好,没有雨,即使有雨也完全来得及离开,只要不下雨就不会有危险。”记者离开时看到,在他们身后5米外的一块大石头上赫然写着四个大字:下河危险。

  记者在滦镇北石槽村看到,许多“农家乐”因为地势邻水,便用木板和沙袋在浅水区搭建成简易的桥通到对岸,在河道边摆放着桌椅供游客吃饭或歇息。而在高冠瀑布景区附近,许多“农家乐”直接在自家门前的河面上搭建简易凉棚摆放桌椅,供游客使用。在河道内乱搭乱建的凉棚不仅影响了河道排水泄洪的功用和环境的美观,也存在着安全隐患。说到刚刚发生的小峪河村山洪“吃人”事件,开店的老板不以为然:“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经验。我们不一样,若是要涨水或突降暴雨,会根据经验提醒游客撤离。”安全意识如此淡漠,让我们着实为这些经营者和游客捏了一把汗。

  食品卫生安全堪忧

  很多人都觉得“农家乐”的食材原生态、无污染,吃农家菜也成为新风潮,那么“农家乐”的食品安全是否能得到保障呢?长安区滦镇的上王村是由陕西省农业厅认定的陕西省休闲农家明星村,全村共有“农家乐”100多家。在这里经营有两年的张先生说,因为“农家乐”已经成为村里的主要产业,开店所需的食品药监部门颁发的证件、卫生许可证、工商执照等村里都会帮忙统一办理。所有“农家乐”的厨师、工作人员等都要求必须持有健康证方可上岗,保证食品的安全。店里的米面油等采购于村里的超市,蔬菜肉类等则是来自镇上的菜市场。在上王村,吃鱼是特色之一,也是较受游客欢迎的菜品,村里特别选定了三家定点杀鱼户,所有买来的鱼都要送到那里去杀,不允许“农家乐”私自宰杀。卫生部门也会不定期检查,卫生状况不合格者要被勒令停业整改,但最近一次检查已经是两个月前。

  而沣峪口和祥峪沟的“农家乐”大都是家庭式经营,虽然村里要求办理健康证,但真正办理健康证的人很少。店里的米、面、油和蔬菜肉类大都是自己采买或熟识的店家给送货,饭菜则在自家厨房里做好后端出。当记者在沣峪口一家“农家乐”询问店主他家的厨师是否有健康证时,负责做饭的老板娘笑着说:“你看我这么健康还用办什么健康证。”

  没有应急通道停车是问题

  今年上王村里有一家“农家乐”因后厨着火造成了火灾,引起了消防部门的重视,对整个村子进行了消防检查并规定“农家乐”接待户都必须配置灭火器与灭火箱。上王村“农家乐”的主要经营项目除了餐饮外就是住宿,记者注意到这里基本上都是一楼餐饮营业,二楼住宿,而二楼上下的楼梯多位于较偏僻的里院,这样的情况,如果遇到突发事故又该如何疏通逃生呢?有没有应急通道?一位“农家乐”的员工说:“应急通道肯定没有,这没办法,条件不允许,万一遇到事儿大不了直接跳下来,反正也不高。”

  上王村里有100多家“农家乐”,竞争激烈,为了招揽游客,伸手挡车拉客成为村里最常见的场景。记者所乘的车驶过村里一条街道时,路过每一家“农家乐”门口都有人挡车吆喝,邀请我们进去用餐。这一行为既不安全也不文明。在路边的一个停车场,刚刚停好车的刘先生气愤地告诉记者,这里停车收费却不给开具发票,停车管理太混乱。而在沣峪口,夏日旺季时“农家乐”每天会接待上百人,因为车位紧俏停车费也水涨船高,基本要价是30元随意停,即使是这样的高价停车费也依然很难找到停车位。停车位的数量无法满足巨大的客流量,许多“任性”的车主就会将车辆随意停靠在公路边,导致道路堵塞,周末的沣峪口常常会堵车近10公里。

  垃圾堆积难处理厕所难找更难进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垃圾处理和如厕问题在秦岭各峪口“农家乐”的经营中尤为突出。“农家乐”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村镇给接待户配备的垃圾箱的容量,远远不够容纳每天的生活垃圾,垃圾就会被倾倒在偏僻的地方或河道中。同时,随着自驾游的日益风靡,许多游客更愿意自带烤具、食材,进行野地烧烤,所产生的大量垃圾无法处理,无人管理。虽然政府相关部门拨款修建垃圾台、组建保洁员队伍,但垃圾量大、运离不及时,堆积仍较严重。河道里的垃圾无法及时清理,经常就会有瓜果皮、塑料袋、鸡毛等物漂在河里,被倾倒垃圾的河道边也散发出异味。

  从沣峪口进入秦岭的国道沿线,大大小小的“农家乐”、休闲山庄和饭店遍布,但沿线的公共厕所却很少。找不到公共厕所的游客只能借用附近店家的厕所,但因为传统旱厕的清理较为麻烦,一些店家不愿意将厕所出借给不在自家消费的游客,不文明的行为就随处可见了。同时,传统旱厕更让游客难以忍受的是远远就能闻到的臭味,胜利“农家乐””的老板告诉记者,他家的“农家乐”办了十几年了,从最早的4间平房发展到现在的3层小楼,店里的装修也换了,住宿条件也改善了,就是把厕所没办法。虽然除了传统的旱厕,在楼上还加盖了一个冲水型卫生间,但因为山里没有下水系统,其实还是和传统旱厕一样,只能在屋后的化粪池堆积着,两个星期就得找人清理一次,夏天天气一热就有味道,让人觉得不舒服。

  加强监管力度健康发展乡村旅游

  2003年西安市开始发展“农家乐”旅游,至今,涵盖了自然生态游、乡村休闲游、农家度假游、民俗文化游等方面。目前,已有旅游特色名镇1家,省级旅游特色名镇9家,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3家,省政府确定的文化旅游名镇4家,市政府确定的文化旅游名镇2家。截至2014年,西安市“农家乐”已达到4500余家,接待游客人数超过4600万人次,旅游餐饮、住宿、购物等消费达到31.7亿元。然而,在乡村旅游飞速发展的势头下,乡村旅游规划建设、交通道路、居民房屋及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还有许多不足,食品卫生、安全防护、环境保护等方面也存在监察监管漏洞,需要各相关部门协调合作,加大监察监管力度,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提升乡村旅游发展的等次和水平。

  记者旁白:

  8月3日,西安市长安区王莽街道小峪河村山洪冲走游客的悲剧发生后,暴露了“农家乐”安全管理上存在的盲区,引发思考。同时,游客个人也应提高警惕强化“隐患意识”,对天气、地理环境隐藏的风险多一重预判,多掌握一些求生常识和救援常识,让快乐轻松的旅游,不再带着安全隐患。

  思考一:建立安全一票否决制。当地政府要加强管理严明制度,彻底排查清理修建在不安全区域的经营户,制定措施明确的安全预警方案,对“农家乐”经营户实行安全责任到户、责任到人。

  思考二:建立进山预警长效机制。气象、交通、旅游等部门,根据季节不同,联合发布旅游气象及安全警示提示信息,尤其在深度灾害预警的同时,除封闭景区景点外设置必要的交通管制。

  思考三:建立治安管理有效机制。对农家乐住宿人员进行身份登记和有效信息管理,杜绝不明身份人的滞留。

  思考四:建立政府部门联合执法制度。联合工商、公安、食品安全、卫生防疫等部门组成专门队伍,定期和不定期联合检查执法,从源头上防微杜渐。

  思考五:建立撤离避险抢险工作机制。强化对涉河涉库人员和沿河群众及旅游人员的安全警示教育,危险来临及时果断撤离受威胁人员,切实做好应急抢险各项准备,确保人员生命安全。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陕西日报 记者 李向红 柏桦 曹瑞,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