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给刘强东送了一份 “新婚大礼”。在扑朔迷离的停牌中,我们发现其实不是 “苏百万”(苏宁 + 百度 + 万达),而是 “阿苏”(阿里 + 苏宁)。昨日下午,阿里巴巴以 283 亿入股苏宁云商,双方全面开展战略合作,涉及物流和 O2O 等关键节点。阿里与苏宁为何要战略合作,又对彼此的强烈竞争对手——京东产生了那些影响?
中国 B2C 购物网站有三大巨头,分别是天猫、京东、苏宁易购,根据艾瑞提供的数据显示,在过去的 2014 年,天猫和京东几乎占据了 B2C 电商将近 80% 的流量,苏宁易购以 3.2% 的市场份额排列第三。
这个格局到了 2015 年的 Q1 季度发生了一次变化,根据最新的艾瑞数据显示,京东在 2015 年 Q1 季度市场份额有所提高,京东占比超过了 20%,天猫略有下降,占比在 58.6%,而原本排行第三的苏宁易购名次下滑,跌出了前三甲。
天猫、京东、苏宁易购在 B2C 市场上各有千秋:天猫的优势在于全品类(标品 + 非标品充足),京东的优势在消费类的 3C 产品,苏宁易购则是在 “大家电” 市场拥有优势。不过,家电行业正在萎缩,而线上和线下同价、与竞争对手的促销大战都正在压缩着原来的利润空间。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变化:京东来势汹汹,苏宁易购前景略为堪忧。
催化剂——京东战略投资永辉超市
在现有的 B2C 格局下,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值得指出:目前市场内的玩家都把 O2O 当做了未来业务的一大增长点。阿里联合蚂蚁金服出资 60 亿重启 “口碑”,在北京砸 10 亿开启商超 O2O(天猫超市);京东则在今年3月 推京东 “拍到家”,4月 份将其更名为 “京东到家”,并成为独立全资子公司;苏宁则是要将 “易购” 搬到线下,在 4月 份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出 “云店”,为全品类的生活广场。O2O 在阿里、京东和苏宁眼里都是未来市场的爆发点。
在原本的格局下,阿里默默发力,京东势头不错,苏宁稍显疲态。在老三实力逐渐下滑时,老二有希望和老大叫板,但两者差距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弥补。
但京东在前不久刚刚投资了永辉超市。永辉入驻京东阵营,为老大和老二的关系注入了新的未知因素。如果原本阿里就对京东有所忌惮,永辉的突然加入则迫使马云不得不做出新的动作。
O2O 最讲究的是物流体系的搭建,京东本来在物流方面只把 “配送”(2C 的 “最后一公里”)做出了一个大概的雏形,但永辉这家以生鲜直营出名的零售企业在线下拥有 3 百多家大型连锁超市,它很有可能为京东注入 “仓储” 和 “供应链” 两方面的新鲜血液。同时,生鲜物流在所有物流体系中难度最大,时效性要求高,显然对于京东原有的物流体系来说,有增强作用。
而原本在 O2O 市场已经失了先机的阿里,即使在 B2C 市场里仍然占据榜首的位置,在看到刘强东出了这么一招后,显然也是不能 “忍”。于是,阿里结盟老三苏宁合力对付势头正旺的老二京东,就成了很自然的事情。而对苏宁来说,今年1 季度在 B2C 市场上的份额也已经被唯品会反超,掉到了第四——在这种势头下,抱一抱阿里的大腿也是很自然的选择。
可见的 “强强联手”
285 亿人民币的战略合作后,最为迅速的反应是支付宝。在发布会结束不到 1 个小时,蚂蚁金服对外宣布,未来苏宁覆盖全国重点城市的 1600 多家线下门店和苏宁易购全线接入支付宝,快速地拓展支付宝的线下使用场景。而此前,由于双方存在的竞争关系,支付宝迟迟难以接入苏宁的体系内。
在支付宝之外,另外最为快速推进的两个合作来自于线上和线下的融合。张近东在发布会上也说到:阿里和苏宁,一个是从线上到线下,一个是从线下到线下,双方已经到了十字路口,相得益彰或者互相中和:
苏宁入驻天猫,成为超级大商家
苏宁的优势在于 “大家电” 和通讯 3C 业务,而此次入驻天猫,将会加强天猫在这些品类上与京东的对抗能力。从目前上数据来看,在大家电品类中,苏宁仍然力压京东。
而对于苏宁来说,可以从天猫获得流量资源,继续拓展自己原有的线上业务。根据 2015 年苏宁云商一季度的财报显示:线上业务实现自营商品销售收入 58.97 亿元,开放平台实现商品交易规模为 11.77 亿元,同比增长 101.54%。同时,在下一季度的预测中也给了乐观的估计。
苏宁的线下门店和服务团队还将向阿里的商家开放
目前,苏宁在全国共拥有 1600 多家线下门店、3000 多家售后服务网点、5000 个加盟服务商以及下沉到四五线城市的服务站,而在合作之后,这部分资源将全部对阿里的商家开放,提供展示、物流以及仓储能力。对于阿里来说,线上到线下的那个 O 已经补齐。
苏宁则会接入天猫的供应链体系,获取其在除 “大家电” 和 “消费类 3C 产品” 外其他品类的产品供给,例如超市、母婴、百货等不同产品,拓展已有的SKU 总数,目前苏宁上的电商品类数量在 1000 多万。
存疑的 “O2O” 未来愿景
除了目前可以确定这些合作,双方在 O2O 市场里的联盟才是业界真正关注的重点。不过这部分合作内容由于整合难度大、周期长,目前还无法确定具体的合作形式。事实上,京东在投资了永辉超市后,具体的动作也仍然未知。
不过,鉴于苏宁和阿里各自在线下和线上的优势,我们可以猜测一些可能的合作点:
苏宁的门店和阿里物流的整合
苏宁的一大优势在于线下的门店。目前苏宁易购在全国拥有 1600 多个线下门店,这些门店对于阿里的意义在于:除了为线上的天猫平台多增加一个展示渠道之外,门店往往还意味着售后服务、线下仓储和配送方面的资源。苏宁的门店不仅可以解决天猫线下服务方面的劣势,还可以帮助阿里增大其配送密度。尽管苏宁在 2C 的 “最后一公里” 潜力未知,但干线和仓储方面还是沉淀了很多资产和能力的。
同时,苏宁自己的物流系统拥有十二个始发仓库,8 个全国物流中心、60 个区域物流中心,以及 2000 多家服务网点。这一物流系统遍布乡镇配送网络,有专业配送团队及送装一体服务团队。这部分的资源和阿里整合到一起,对双方都是补强。
合作后与京东相比:阿里在物流方面,“菜鸟网络” 的配送能力相比于 3 公里内 2 小时的 “京东到家” 而言要逊色不少。配合上苏宁自己的物流系统,阿里的物流多多少少能有所提高,当然,具体和京东到家的配送能力相比谁优谁劣,不好做预测。另外,在京东投资永辉之后,永辉在仓储方面可以补齐京东的短板,但永辉的仓储优势主要体现在生鲜领域,而苏宁一贯擅长的则是大家电品类。
供应链金融
3C 这类标品基本是渠道为王,平台上其实不需要有很多的商家。京东和苏宁在这块相比天猫要做得出色很多,基本上都和品牌商或者超级大代理合作。阿里的天猫优势在于商家数量足够多,但对于这类标品的渠道能力而言,天猫比不上京东和苏宁,蚂蚁金服很难搞动大品牌的供应链金融,而这些理论上都是苏宁能帮阿里搞定的。
合作后与京东相比:苏宁为阿里的天猫增强供应链金融方面的能力后,京东在 3C 等标品方面再也不能小看天猫这个平台了。不过,京东投了永辉之后,永辉在生鲜方面的供应链能力有可能成为京东一大独特优势。
农村包围城市
农村已经成为阿里和京东2015年的战略目标。
京东副总裁王志军说:“2015年 是农村电商的启蒙之年,京东希望用县级服务中心来撬动这个冻土层。” 而在阿里巴巴 IPO 之际,由甚少露脸的陆兆禧说,农村、国际化、大数据是阿里巴巴下一阶段的三大战略。
目前,京东截止到 7月20日 的数据是物流系统已经覆盖 2050 个区县,阿里在这块并没有具体的数据,不过其对外宣布阿里巴巴计划在 3 到 5年 内投资 100 亿,建立 1000 个县级的服务中心和 10 万个村级的服务站。
这里又回到苏宁,苏宁物流在全国物流布局覆盖乡镇,除了配送之外,还提供了送装一体的服务团队,显然,这也是未来 O2O 可以合作的点。至少,对于阿里来说,它的农村计划已经不再是 “白手起家” 了。
写在最后:
京东在 O2O 市场取得先机,率先打造 “京东到家” 平台,尔后和永辉达成合作。在众人惊叹刘强东下得一手好棋时,阿里巴巴以结盟苏宁作为最有力的回击。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除了苏宁,阿里其实此前手里还紧紧握着银泰和海尔这两张牌呢。B2C 市场(甚至是 O2O 市场)最终会是一番怎样的格局,我们日后拭目以待吧。
阿里旗下银泰、高鑫零售、盒马均被传出要卖身,京东持续加码线下。对这些大厂而言,战略和抉择不会一成不变,如何活得更好才是永恒的命题。
京东的核心仍是低价,但玩法上化繁为简;淘天在 “ 五一大促 ” 和 618 之前试验了一个 “ 百亿秒杀节 ”,给出直接的七折优惠。
今年5月,京东集团CEO徐雷宣布退休,时任京东集团CFO的许冉接替他成为京东集团新任CEO。
按照苏宁的规划,到2020年,公司要在目前全国4000家左右店面的基础上,新增各种业态的店面达到22000家。
12月25日,苏宁金服宣布将再度进行增资扩股16.5%新股,引入云锋基金等15名投资者。增资扩股后,苏宁云商于的持股比例将由60%降至50.1%。
新华都202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28.89亿元,同比增加25.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7356万元,同比减少45.98%。
4月25日,福建省旅发集团与中免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以福州市内免税店项目为切入点,全面开展福州市内免税零售、旅游零售业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