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百货出路:拥抱互联网是百货商调整步伐之一

法治周末 蒋起东   2015-08-12 09:47
核心提示:中国百货商业协会数据显示,2014年101家会员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利润总额降幅均超过15%,年末资产总额、经营面积、从业人员等指标也在下滑,经营面积同比减少6.6%。

  大郊亭桥西南侧,东四环中路旁,静静矗立着一座外表破旧的白色大楼。

  从大郊亭北街望去,大楼的玻璃布满灰尘,大楼外侧原有的品牌标志已然消失,但在斑驳的外墙上依稀可辨“百盛”二字。

  这座曾经是百盛百货北京东四环门店的大楼,如今已然失去了往日的光鲜亮丽。

  大楼东侧,一人多高的蓝色围挡扎在商场广场的外围,将寂静的商场与外界隔绝开来,中间仅留一条小道通向地下一层的沃尔玛超市电梯入口。

  记者向一位从沃尔玛超市走出的中年女性询问楼上百盛百货的情况,得到回答:“早关门了,可能去的人太少,不挣钱吧。”

  走进通向沃尔玛超市的电梯入口处,记者发现商场一楼指示牌指向百盛一侧的大门紧锁,透过门玻璃看不到里面的任何物体。

  到今年8月,这家百盛百货位于北京东四环的门店已关闭一年有余。

  在此期间,从百盛、玛莎到华堂、万达,不少百货商频频关店。时至2015年,百货业的关店潮似乎仍然看不到尽头。

  百货商业绩下滑频频关店

  百盛是马来西亚最大的零售连锁集团,有着“外资百货第一店”的美誉。去年7月份,百盛百货北京东四环店停业闭店,这是百盛2014年在全国范围内关掉的第3家门店,也是自2012年起百盛关掉的第7家门店。

  来自日本的伊藤洋华堂和百盛有着类似的境遇。今年3月,伊藤洋华堂关闭了位于北京右安门的华堂商场;此前的一年时间内,北京华堂商场接连关闭了位于望京、西直门、北苑等地的门店。

  不仅外资百货品牌接连陷入关店风波,一些国内百货品牌也纷纷折戟沉沙。

  据睿意德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统计,2014年以来共有38家大型连锁百货明确关店,关店数量最多的百货品牌为百盛、玛莎,各为5家门店;其次为伊藤洋华堂,关店4家;此外,王府井(28.73, -1.08, -3.62%)百货、中都百货、NOVO百货、宝莱百货、尚泰百货等百货品牌在二三线城市均有关店现象发生。

  然而时间到2015年,关店潮仍在持续,根据联商网的统计,仅今年上半年,主要的百货企业共关闭门店25家,其中万达百货关闭10家,占比40%。

  近期,又有多方消息传出万达百货将大规模关闭门店。据万达下发的内部文件显示,万达百货将要关闭位于济南、唐山、温州、荆州等多个地区共40余家严重亏损的门店,并压缩位于上海、青岛、无锡、厦门、重庆等地的25家门店的经营面积,而根据集团的要求,这些工作要在7月份完成。

  据了解,截至今年上半年万达百货门店数量共86家,万达此举或将砍掉旗下接近一半的百货门店。

  日前,万达商管公司总裁曲德君对此进行回应称,个别万达百货店出现了亏损。

  上海领易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邹毅表示,目前百货业整体处在低迷的状态中,万达百货的现状可以看做是国内百货业的一个缩影,国内百货业已经到了必须要做出调整的时刻。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数据显示,2014年101家会员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利润总额降幅均超过15%,年末资产总额、经营面积、从业人员等指标也在下滑,经营面积同比减少6.6%。

  根据零售业研究网站iziRetail的抽样调查,2015年上半年,全国60%的百货商场业绩都处在下滑状态。

  多种因素致百货业低迷

  百货商经营状况的不理想也能够被外界直观感受到。

  下午5点的百盛百货太阳宫店内,空调冷气十足,而且购物的氛围也十分冷清。尽管是星期六(13.67, 0.47, 3.56%),商场也正在进行“大减价”的活动,部分商品甚至低至一折,但仍然难觅顾客的身影。法治周末记者发现,仅有位于商场4层的两家经营按摩椅的专柜人数较多,十余名顾客正靠在按摩椅上闭目养神。

  但在同一时间段内,与百盛百货太阳宫店相毗邻的爱琴海购物中心则是人声鼎沸、热闹异常。

  “(百盛)刚开业的时候还去过几次,但后来去得少了,有时候去旁边(爱琴海购物中心)吃饭的时候也会顺便进去逛逛,里面的东西还是比较贵的。”前去爱琴海购物中心就餐的李薇(化名)介绍。

  “其实也没什么可逛的,里面有的东西网上基本上也都能买到。”李薇对记者表示,自己每年网购的次数少则几十次,多则上百次,但每年去逛百货商场的次数十根手指就能数清楚。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在变化,互联网网购对百货业的冲击和影响力在不断增加。”

  有数据表明,近年来,网上零售企业与零售业上市公司的营收表现可谓冰火两重天。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天猫[微博]销售额达到7630亿元,同比增长119.9%;京东全年交易额2602亿元,同比增长113.5%。而另据联商网2014年度零售业上市公司营收排名,排名第一的万达百货营收仅为256亿元,同比增长0.65%。

  此外,也有业内声音认为,近些年体验式购物中心迅速发展,不仅能满足消费者的购物需求,还增加了餐饮、休闲、娱乐等功效,对传统的百货店也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邹毅分析称:“近几年购物中心发展速度太快,导致实体商业严重过剩,再加上电商的冲击,人们对百货的消费需求在不断减弱。”

  百货业须调整营业模式

  “由于受到网购及新兴商圈的影响,实际上百货业应该在前两年就需要转型。但从整体来看,他们调整的动作比较迟缓。”严跃进表示。

  严跃进分析称,百货商调整的动作之所以没那么快,其中主要包含三方面原因:第一,传统百货业可以依靠好的品牌来减轻招商时的压力,所以整个经营成本还不至于达到非常高的水平;第二,很多百货占据比较好的地段,人流量相对可观,业绩总体不错;第三,百货业进行改造涉及到具体物业,是需要成本的,可能企业不愿耽误日常经营活动。

  然而百货业做出调整已是大势所趋,拥抱互联网是诸多百货商的调整步伐之一。

  万达近期正式上线旗下电商平台飞凡网,其后又在8月5日与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大众点评达成深度合作。

  在两个多月前,大众点评也曾与百盛达成战略合作,大众点评表示将为百盛在中国的60家分店提供O2O解决方案,加速百盛从线下实体商业向O2O新商业模式转型。

  邹毅认为,此类举措主要还是起到一个线上导流的作用,但从根本上,国内的百货业态要想继续生存,就必须做出营业模式的改变。

  邹毅介绍,目前国内的百货主要是一种二房东的模式,商家集中拿下大面积的商场之后,分批量分散给小的品牌商,然后从中赚取差价,这种模式下百货商没有自己的品牌,更像是在做一个品类集成店,其中的品牌都是不具备独有性的品牌,所以他的渠道很容易被购物中心及电商所代替;而一些外资百货品牌之所以能够在百货关店潮中得以保全,主要在于其自营为主的营业模式下,商品品类具有很强的独创性,这是其生存的根本。

  “国内百货应向自营和买手制方向发展,不能再只做二房东。”邹毅指出。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法治周末 蒋起东,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