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艺术空间“莫空间”落户河南 打造当代世外桃源

河南日报 记者刘洋   2015-10-15 09:41
核心提示:米村镇的人想不到,这是一座与世界接轨的当代艺术空间,是影响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六君子”之一的意大利艺术家、自由策展人莫妮卡·德玛黛在中国唯一一座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艺术空间。

  离郑少洛高速新密西出口向南两公里远的米村镇,以盛产煤炭、石灰石等矿产资源闻名周边。南来北往运输矿石的货车在国道上飞驰,当卷起的尘土散去,一排浓郁的树丛后面,隐约露出一片与周围房屋、商铺完全不同风格的建筑,上面写着“莫空间”三个字。

    米村镇的人想不到,这是一座与世界接轨的当代艺术空间(需求面积:60-100平方米),是影响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六君子”之一的意大利艺术家、自由策展人莫妮卡·德玛黛在中国唯一一座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艺术空间。

  墙外,是世俗、真实的世界;墙内,是高雅、虚构的世界。推开莫空间的大门,就如同进入了当代艺术的桃花源。“我知道这里很不好找,很多外地人、外国人甚至都不知道中国有一个新密。但我觉得还不够偏僻,艺术空间最好的地方应该是在深山里,那样更贴近自然。邢培俊、慎伟峰,咱们有机会了还是进山吧。”10月14日,在威尔士摄影师罗德里·琼斯和国内雕塑家陈妍音的双人展上,53岁的莫妮卡·德玛黛对莫空间的两位管理者说。

  莫妮卡口中的邢培俊、慎伟峰是米村人,两人还是表兄弟。两年前,由于对艺术的热爱和执著,两人辞去了各自的工作,盘下了一座蛋糕厂,并将其改造为艺术空间。由于在国外求学时曾与莫妮卡结识,十分仰慕莫妮卡的邢培俊希望莫妮卡成为该空间的艺术主持。起初劝两位放弃的莫妮卡被他们的执著、无私打动,破天荒地同意了。

  莫妮卡说,多年来,文化和艺术仿佛成了大城市的专有财产。但中国每个地方都能开发自己的文化潜力不是更合理吗?她一直鼓励艺术家和知识分子留在自己家乡创造和改善文化环境,但决定留下的人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工作不被认可,忍受孤独和不被理解。她说:“每当我谈到这些,总能看到邢培俊、慎伟峰眼里放光,我感到他们内心有压抑不住的强烈愿望,要为艺术做些事情。他们‘牺牲’了一家人原本要住的房子和一个小工厂来做艺术空间,让我知道当代社会中的物欲是可以克服的。我认为他们是中华文明史上如此重要的省份——河南省的文化先锋。”

  从去年5月份落成至今,在莫妮卡的策划下,这里已举办了七八个展览和活动,参与者既有国内艺术家如孟煌、罗永进、潘涛、朱兵等,也有意大利艺术家卡特琳娜·玛莉娜丽、妲妮菈·露丝、米尔科·塔尔希等。但莫空间只有开幕时是热闹的,其余的时候只有邢培俊、慎伟峰和一位布展工人,以及一只名叫波特的金毛犬。而这样的状态在三人看来是正常的。莫妮卡说,当代艺术绝对不是大众化的艺术。艺术展不能完全只考虑大众的审美,不能因为大众看不懂就不做了。要提高大众审美,艺术就要永远走在普通人的前面。

  在近30年的时间里,奉行独立、自由的莫妮卡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做了许多工作,经她推出的艺术家目前都是国际一线艺术家。由于她考察一位艺术家最少需要三至五年的时间,而且又拒绝了国内众多艺术空间的邀请,她的生活十分清贫。“赚钱不是我的目的。从事艺术是我的需要,不是我的工作。”莫妮卡说。

  邢培俊、慎伟峰对此十分赞同。邢培俊说,商业不是莫空间的目标。莫空间是一个纯粹艺术的展示空间,是为那些真正的艺术家提供展示的平台。正如莫妮卡所说,越独立,越少经济纠葛,我们就能够越纯粹,越能不断提高自己。不过,善良的莫妮卡还是希望邢培俊、慎伟峰二人的莫空间能回本,这样可以更踏实。

  三人有个共同目标:邀请知名外国艺术家到此做讲座并驻留创作,以此影响周围的人去关心艺术、走近艺术,让莫空间真正成为当代艺术的“世外桃源”。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文章关键词: 艺术空间当代艺术商业
本文转载来自:河南日报 记者刘洋,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