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字号”房企迎来春天 斩获六成土地称雄土地市场

东地产   2015-12-02 10:59
核心提示:在“面粉”贵过“面包”的残酷背景下,虽然陆续有开发商退出这场“拼命”游戏,但对于“不差钱”的国企、央企而言,似乎迎来了他们的春天。

  一线城市火热的土地市场,对优质地块的激烈争夺依旧持续,并且愈发火热。

  2015年的冬季姗姗来迟,气温跌至冰点后快速回升。暖冬反常的天气,如同一线城市火热的土地市场,对优质地块的激烈争夺依旧持续,并且愈发火热。

  在“面粉”贵过“面包”的残酷背景下,虽然陆续有开发商退出这场“拼命”游戏,但对于“不差钱”的国企、央企而言,似乎迎来了他们的春天。

  地王频现

  在上海土地市场,向来不缺少竞价者,而优质土地的稀缺使得土地市场逐步成为了“豪门”之间的博弈场。

  11月底,备受关注的上海杨浦区新江湾城N091104单元C1-02(D7)地块进入现场竞价环节,历时一个半小时,近百轮加价,最终,信达地产以72.99亿元的价格力压一众房企夺得该地块。溢价率高达81.68%,楼板价达到49152元/平方米,若扣除20%保障房面积后,实际楼板价超过6.1万/㎡,刷新了上海住宅楼板价新纪录。

  参与此次竞拍的房企共有12家,其中包括泰禾、中铁建、葛洲坝、阳光城、中海等。据了解,参与拍卖的房企负责人纷纷吐槽信达地产出手太猛,虽然大家都很希望获取该优质地块,但是企业授权有限,有心无力。

  就在信达高价拿地的第二天下午,虹口区提篮桥街道HK324-01号地块被上实城开以32.6亿元的价格一举拿下,折合楼板价25729元/平,成为该区域的新任地王。

  事实上,今年上海地王不断被刷新。华润华发联合体、金融街、上海建工旭辉联合体此前在土地市场均大有斩获。

  国企摘六成土地

  不难发现,无论是信达地产、上实城开、金融街,无一例外,他们的身上都有着一个共同的代号,即“国字号”。

  信达地产是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旗下唯一的房地产运作平台,而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则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有独资金融企业,换句话说,其实际控制人为国家财政部。

  因此,对于有着金融背景的信达地产来说,钱向来不是其要担心的因素。 10月底信达资产设立了总规模超过51亿元的信达城市发展基金,用于投资城市旧改、安居型商品房项目、房企并购类项目。11月24日,信达地产披露用于投资房地产领域的私募基金额度由此前的40亿元,增加至80亿元。

  众所周知,除了资金雄厚,“国字号”房企还有着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比如政策优势、融资优势、技术优势等等,这些优势均为其发展以及扩张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统计显示,在2015年上海成交的39幅住宅用地中,有22幅为国企单独或主导联合摘得,占比达56%。

  针对国企的汹涌拿地,与信达地产厮杀到最后一刻的福建房企泰禾集团相关人士自嘲称:“他们才是真正的土豪,所以我们即使输了,也输得光荣。”

  喜忧参半

  虽然“不差钱”,且资源丰富,但对于国字号的异军突起,业内依旧喜忧参半。

  比如信达地产拿下的新江湾城地块,实际楼板价超过6.1万每平方米,加之政府要求该地块开发中小套型的比例不得低于60%,苛刻的开发条件碰触高昂的“面粉价”,使得其盈利空间备受关注。业内纷纷表示担忧,若售价卖不到8万元/平方米以上,则能否赚钱将成为很大问题。而在这个所谓的国际社区里,项目能否卖至8万以上仍需要考量。

  也有接近央企的人士透露,“国企、央企积极拿地,原因一是好地块稀缺,二是也的确有建设保障性住房、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考量。”

  有专家称,现在一线城市的土地市场正进入到寡头时代,市场交易变成“豪门的游戏”,不仅外地中小房企进入一线城市的难度越来越大,实力不足的企业甚至有可能失去生存空间,最终被挤出主流市场,随着门槛提高,资金实力强大、本地资源丰富的“国字号”房企将成为土地市场的主力军。

  针对“国字号”成为土地市场主力军,有业内人士告诉《东地产财经周刊》:“国企资金实力雄厚,融资渠道也宽松,这是他们敢于拿地王的一个最主要因素;加之国企正处于改革浪潮,房地产相比较其他低迷产业而言,前景还算不错,并且通过充实土地资产,可以快速扩大自身的规模以及竞争力,从而导致国企凶猛拿地。大型国企后续极有可能成为新的大地主。并且在地王现象背后催生的土地豪宅化现象,或会使得房价继续推高。”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东地产,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