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武侯区“文图新馆”开业 文化综合体究竟长啥样?

四川日报   2015-12-07 11:18

  12月6日上午9点,成都市武侯区“文图新馆”刚一开门,王许群便成为当日的首位客人。“早上在阅览室看书,中午点一杯饮料休息一下,下午老姐妹们约了在文化馆练合唱。”在王许群看来,这幢集合了图书馆、文化馆的新大楼(以下简称“文图新馆”),不仅功能齐全,还提供了多样化的文化服务。

  这样一个多功能的“文化综合体”究竟长啥样?又是什么撑起了“文化综合体”的日常运营?记者前往一探究竟。

  “三国”串起两馆文化

  走进“文图新馆”,不论是座椅沙发还是书架书桌,乃至代表图书馆、文化馆的标志都由红、黑、灰三种色调组成。武侯区文化馆馆长杨平向记者解释,“这是为了契合我们武侯区以及两馆重点打造的‘三国文化’而设计的。”

  记者发现,这幢13层楼的“综合体”里,3楼是小剧场,图书馆占据了7至9楼的空间,而文化馆则位于10至12楼。在7楼图书馆最显眼的“黄金地段”,还有个“三国文化馆”。杨平介绍:“三国文化馆由文图两馆共建,集馆藏、研究、展示和交流于一体,是为三国文化爱好者提供理论研究和开展活动的场地。”

  聘请专业公司当“管家”

  这栋“综合楼”还有一组数据:今年8月正式运营以来至10月底,共接待读者133942人次,打造了“我的手艺”、“米兰妈妈趣味教学”、“电影课堂”等品牌活动,吸引了辖区上万市民参加。“以前文化馆搞活动,来的多是中老年人。现在馆里不但多了年轻人,甚至连英国的弗洛伦斯一家也是我们的粉丝。最近举行的‘国外妈妈育儿经分享会’,就让辖区里不少外籍妈妈建立了在成都的‘朋友圈’。”杨平欣喜地告诉记者,新馆开馆后,武侯区引入政府购买公共文化社会力量服务的模式,“综合楼”交给了3家社会公司进行日常管理和服务,不仅服务更专业,思路也更活泛。

  在武侯区副区长杨建德看来,通过公开招标,专业的文化管理公司成为“文图新馆”的“专业管家”后,政府才真正实现由“办文化”到“管文化”的职能转变,既解决了图书馆、文化馆编制、人才不足等问题,又解决了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增多与政府直接提供能力有限的矛盾。“聘请人员、物业等具体事务都由公司自行负责,武侯区政府除了为文化馆的运行和开放服务提供经费保障外,只需考核监管,确保其公益特性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艺创空间”孵化创客创业

  在10楼,记者看到这样一块招牌——“武侯艺创空间”。“这是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服务的平台,预计12月可以投入使用。”杨平介绍,这里将设展览区、脑力激荡区、项目路演区、艺创工作室、艺创咖啡屋等区域,以及13个工作室,将公开向全社会招募创业团队。“符合条件的团队,我们将提供一定期限的免费办公场地和创业设备。”

  记者看到,一家名叫“麒麟文化”的微电影制作工作室已率先入驻。其创始人周仕伦告诉记者,武侯区文化馆提供了免费办公室和视频剪辑工作室,作为“资源交换”,“我们会定期为老百姓开设微电影拍摄讲座,或到社区教老百姓拍摄微电影。”

  杨平透露,“艺创空间”除了可以让创客们为老百姓提供新鲜、多元的文化服务之外,还可以带动武侯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我们希望‘艺创空间’成为新型文化企业的孵化器,把更多更好的优秀文创人才和项目留住。”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四川日报,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