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放缓奢侈品行业低迷 应对“寒冬之计”层出不穷

迅视财经   2015-12-25 10:01
核心提示:基于生活水准、成长环境、品味需求与价值观等等的个体差异,每个人对奢侈品的态度不同,追求奢侈品的动机也不同。

  谈及奢侈品的话题,不免会有许多槽点,想起前段时间很流行的一个段子,大致意思是说如果你有一天也身穿XXX手拿XXX,就不会总是觉得别人在装X显摆了。

  话虽然简单,但其实细想并不是无道理,穿什么用什么买什么都是人家自个儿的事,反倒是那些整日吐槽别人用什么包包买什么手机的“观众”们,不如多花些时间在如何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和知识品味上。      

  当然了,基于生活水准、成长环境、品味需求与价值观等等的个体差异,每个人对奢侈品的态度不同,追求奢侈品的动机也不同。

  在许多的人眼中,奢侈是一种态度。

  王迩淞在《奢侈态度》中提到,奢侈品不仅是昂贵的商品,它更是一种工具,通过它,我们看到了社会变迁、财富沉浮、文化演绎甚至更多。

  小编也比较认同仕族创始人兼设计师宋世泊先生谈到的关于高级服饰的消费心理:本质需求:品质和美观,物质层面上的好用、耐用、功能多、性价比高。高级需求:知识和品味,品味是基于知识和研究的鉴赏能力。   

  国人的购买力世人皆知,中国奢侈品消费将近占据全球奢侈品消费的一半,国际奢侈品巨头们不得不紧紧抓住中国消费者。

  经济放缓 行业低迷

  但是近两年房地产市场下行、国内需求放缓、企业及地方政府债务负担沉重、众多制造业和资源行业呈现产能过剩等等局面不断出现,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令国际社会“心都要碎了”,经济低迷令奢侈品行业也进入了“寒冬”。

  中产阶级崛起的特别显著的特点就是消费升级,对品牌的认知度更高。但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问题是,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开始向个人消费转变,而国内外奢侈品高达30%至50%的价格差,使得中产阶级更倾向于去海外购买。     

  除此之外,国内反腐对在华高端商品销售也构成了冲击,钟表是送礼最多的品类,第一个遭到冲击的就是钟表行业,接下来冲击到的有箱包、配饰、服饰等。

  Prada日前发布的截至2015年10月31日的三季度财报显示,受最大市场亚太市场恶化的影响,该公司三季度销售同比下跌5.6%至7.477亿欧元,净利润同比下跌37.6%至0.465亿欧元,远低于市场预期。除了意大利和日本,该集团三季度在欧洲、美洲、亚太、中东等地区的销售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亚太市场跌幅最大,销售下降17%至2.353亿欧元,在集团销售占比为31.5%。按固定汇率计,大中华区急跌26%。   

  “中国港澳地区因人流量和零售整体萎靡而恶化,人民币8~9月期间贬值也对中国游客的购买造成了负面影响。”Prada集团表示。

  应对“寒冬之计”层出不穷

  据美国侨报网报道,尽管奢侈品在中国的销售陷入低迷,但西方奢侈品销售商仍然希望能够从中国新富阶层的消费者身上获利,于是他们将目光投向了来自中国大陆的在美留学生。

  瞄准海外留学生

  路透社20日报道,奢侈品牌的这一销售策略获得了回报。例如洛杉矶贝弗利购物中心会特别派发班车接送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南加大的学生和他们的家属们前去购物,特别是在开学和毕业季,他们的家长纷纷来到美国探亲的时候。   

  尽管对于奢侈品牌来说,留学生消费对于销售总量的贡献很难计算,但一些顶级品牌的制造商将留学生群体视为了一股实力强大的购买力,同时,他们还锁定了留学生父母和家属,以打开一条全新的市场营销渠道,并拥有更大的消费群体。

  开启降价模式

  因为关税等关系,奢侈品在中国的价格比欧洲贵35%到50%,这也是多数中国消费者选择在海外购买奢侈品的原因之一。价格差异也带动了灰色的代购市场:有些投机的人会在欧洲购买畅销的高端奢侈品然后在中国以高于欧洲的价格卖出。

  一些国际奢侈品公司和集团在中国开始降价,以缩小价差,并打击代购市场。甚至在今年8月人民币贬值前,几家国际知名品牌都采取了降价行动,其他品牌也可能跟进,以应对当今相对较弱的人民币。

  自2015年4月8日起,香奈儿首先制定了“全球协调价格”的策略,协调全球各个市场的价格差距,最先调整了经典款(11.12和2.55)与BoyCHANEL手袋系列。此后,Dior、瑞士钟表品牌百达翡丽和TAGHeuer多个奢侈品牌相继跟进。   

  香奈儿方面称,“价格协调”旨在缩小各个市场的价差。近来因欧元贬值,更拉大了各国之间原有的价格差距。所有进口商品的价格都取决于汇率浮动和定价因素,包含税收、进口费用、运输成本,以及不同的市场经济环境……而在价格协调之下,顾客无论在何地,都能以相近的价格购买到香奈儿的产品。

  除了降价,关店是今年奢侈品新闻的另一热词。

  关店之潮蔓延

  在奢侈品全球增长放缓及业绩达不到预期的情况下,由于副线品牌稀释品牌价值、造成更多成本压力等原因,奢侈品牌纷纷关闭、调整副线品牌。博柏利便大刀阔斧地砍掉了副线,将旗下的副线品牌统一更名为博柏利;轻奢品牌Kate Spade逐渐关闭了旗下副线品牌Kate Spade Saturday和Jack Spade的共计31家店铺;Marc Jacobs将副线Marc by Marc Jacobs合并入主线品牌Marc Jacobs。

  就在上月,路易威登在中国大陆连关三店的新闻引起热议。   

  在中国,LVMH集团旗下各大品牌的关店计划持续进行。继Fendi苏州美罗商城观前店,Loewe苏州美罗商城观前店、无锡商业大厦店,LV沈阳久丽百货店、无锡恒隆广场店、广州丽柏广场店等相继关店后,LVMH对外宣告,可能还会继续关闭部分LV在中国二线城市的门店。

  业内人士纷纷预计,未来国际奢侈品牌将进一步关店。

  面对大牌们纷纷绞尽脑汁采取的应对之策,您怎么看?也许有人会说,广泛扩张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奢侈品会逐渐减少门店数量,品牌也会更加多元化生活化。

  但是小编想问,层出不穷的做法出发点当然是好,短期内对于振兴市场销量来说也许会是个有效的策略,但是长远发展来看,作为消费者定会产生想法,对于品牌价值的降低难道就没有风险吗?难道大牌们不怕潜移默化的在消费者的意识里这些大牌们会变得失去了打牌该有的价值吗?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迅视财经,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