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国多年主打多品牌战略 将推新品牌能否成功?

新金融   2016-04-11 16:55
核心提示:曾经“高大上”的上海小南国,一直主打多品牌发展战略,如今似乎渐行渐远,不过新品牌能否平稳落地进而落地生根,是眼下小南国最关心的事情。

  曾经“高大上”的上海小南国,一直主打多品牌发展战略,如今似乎渐行渐远,不过新品牌能否平稳落地进而落地生根,是眼下小南国最关心的事情。

  副牌主打

  在天津大悦城二层有两家相邻的餐饮店铺,一家是米芝莲茶铺,一家是南小馆餐厅,前者主打是港式奶茶和小吃,后者主打上海点心,普通消费者很难想象它们之间有何联系,其实这两家风格迥异的店铺,背后的运营者是同一家公司——小南国餐饮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小南国”)。

  近日,上市公司小南国公布2015年业绩,其全年收益为人民币20.35亿元,同比增长31.8%,毛利由2014年的10.34亿元增至2015年的14.05亿元。公司披露称,年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2015年可比餐厅的销售额较上年同期增加1.9%,2015年新品牌和新门店的开设以及年初并购的百佳香港旗下30家门店。

  限制“三公消费”对餐饮行业的冲击,其影响正在逐渐散去。《2015年中国餐饮市场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全年实现餐饮收入32310亿元,同比增长11.7%,这也是继2012年之后,国内餐饮再次恢复双位数增长。

  大多数中高端餐饮公司在调整期中找到了自己位置:昔日的高档餐饮企业“湘鄂情”在经营状况持续下滑后,近期开始转型社区养老助餐;全聚德的策略是转向百姓宴请市场,推出“50道全聚德特色菜+ 40 道区域百姓消费菜”的菜单,减少冷门菜品及原料库存;小南国则是从2013年起走上了多品牌发展之路,除了南小馆和米芝莲,小南国还引进了“TheBOATHOUSE”、“Wolfgang Puck”等国际一线餐饮品牌。

  小南国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2016年公司将朝着行业性品牌投资经营的方向进行转型,在提出的五大新战略中,多品牌战略是重中之重,未来公司会把握市场趋势,引进新生代受众餐饮业态,把国际一线品牌、稀缺资源引入中国市场,同时还致力于连锁发展单品类高坪效门店。

  主牌收缩

  另一端是行业印象最深的上海小南国品牌,作为公司的核心品牌,则是走上了收缩调整的道路。

  从1987年在上海开了第一家餐厅之后,目前上海小南国已经在国内22个城市开设了80多家门店,不过从2015年上半年起,上海小南国就不再增开新店,并且计划对现有10余家门店进行停业处置。

  受此影响,小南国2015年年度亏损额为0.98亿元。公司年报解释称,为提升经营利润率,小南国于2015年对门店进行了优化梳理,并对公司架构进行调整,由此而产生的一次性费用导致亏损。

  “被处置的门店多在在二三线城市,这些城市的餐饮消费能力与小南国品牌定位不匹配,且门店盈利能力较弱。”上述小南国负责人告诉新金融观察记者。停业整顿这些门店是为了提升小南国整体的盈利能力,为了2016年可以轻装上阵。

  上述人士强调,收缩二三线城市的上海小南国门店,并不代表该品牌未来发展会仅仅限定于消费能力更强的一线城市,今后会根据市场变化重新核定选址标准,也有可能再次回归原有市场。

  无论如何,从2013年开始,限制“三公消费”对上海小南国餐厅造成重大的需求影响,导致当年同店销售下降10.2%。

  通过成本控制和扩展营销渠道,2015年上半年上海小南国门店营收较同期增长7.4%,不过收入占比从2014年上半年的89.3%下降到2015年上半年的71%。

  伴随着部分店门被停业以及公司多品牌发展战略的实施,未来上海小南国门店收入占比可能会有进一步下降。不过上述小南国负责人表示,上海小南国依然是公司的核心品牌,去年和今年一直在进行菜品升级,提升出品品质和服务质量。

  落地之路

  既然多品牌战略是未来小南国的发展方向,那么如何把引进或孵化的新品牌稳稳落地,便是小南国眼下最关心的事情。

  今年3月,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闭幕,“莱昂纳多陪跑22年终得小金人”的新闻一炒再炒,不过餐饮界关注的是,奥斯卡晚宴的筹备者依然由66岁的奥地利名厨沃尔夫冈-帕克(WolfgangPuck)筹备,他已经连续第22年做这件事情了。

  这位奥斯卡明星主厨所管理的餐饮集团去年正式和小南国展开了合作,在上海新天地开业的Wolfgang Puck Bar &Grill就是两家公司合作的成果。

  “一开始我们也比较担心新西餐品牌的市场接受程度,还好开业第一天的成绩单还不错。”上述小南国负责人表示,西餐正在成为大众餐饮的主流选择。

  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中国餐饮产业发展报告 (2014) 》显示,西餐营业收入增速达到 19%,上升幅度仅次于火锅品类。而近期大众点评发布的餐饮报告数据也显示,西餐是中国消费者中餐之外的第一选择,其次是日韩料理。

  不过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认为,小南国剥离不良门店,引入、孵化新品牌,多业态发展是其自救的方向,但是新品牌的培育将消耗企业大量的时间、人力及资金成本,新品牌是否真的能适应市场发展也有待检验。

  上述小南国负责人对此回应称,除了南小馆和米芝莲品牌的市场开拓速度比较快,其他新引进的品牌目前门店体量并不大,公司也是在管理半径最短的上海区域进行探索,其管理和运营成本保持在可控范围之内。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新金融,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