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时尚品牌进入中国服装市场已经有十年历史,不同于早几年的快速发展,近几年快时尚品牌在中国齐齐走向下坡路。创造销售神话的优衣库(需求面积:1800-2000平方米)也不能幸免于难,跌落神坛。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2016财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公司销售总额同比上涨6.5%,但营业利润却大幅下降33.8%。迅销集团认为,2015年全球变暖影响了冬季衣物销售,这是公司业绩下滑的主因。
与此同时,全球第二大服装零售商海恩斯莫里斯集团——H&M母公司的日子也不好过。公司财报显示,公司2016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25.5亿瑞典克朗,与去年同期的35.1亿瑞典克朗相比缩水30%。此外,美国服装零售商GAP集团业绩同样惨淡。受此影响,两家公司沦为“打折大卖场”,两家品牌商铺3折、5折的促销活动频繁可见。
业界认为,快时尚在中国市场迎来巨变,有外部和内部两大因素。外部因素中,在经济下行背景下,我国零售消费行业整体低迷式发展,早期享受过中国市场红利后的快时尚品牌,经历高速发展后,渠道饱和、消费者对其的新鲜感不再,自然会受到低迷市场的干扰。
内部因素上,快时尚品牌一心图块,忽略产品品质,这遭到了消费者排斥。随着消费者消费日益理性化,快时尚以往品牌款式好,样式多的“招式”将不见效,性价比才是消费者选择产品的首要标准。除此之外,一些快时尚品牌,如H&M、优衣库等在中国门店扩张迅速,这易导致成本骤升以及库存高企,同样拖垮了公司业绩。
前当前,在经济下行、电商冲击等因素作用下,快时尚在中国也难以“快”行,亟待借互联网实现低成本与高影响力发展之路,电商将是快时尚转型互联网的主要方式之一。
2011年,我国网络零售额仅为0.75万亿元,到2014年网络零售额增长至2.79亿元,同比增长49.7%,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2015年我国网络零售额为3.2万亿元,同比增长31.6%,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也有2011年的4%发展到接近11%左右。
网购市场中,服装品类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快时尚品牌做电商,进入网购市场,将能降低成本、提高销量,并最终提振业绩。
目前已有9成快时尚品牌进驻天猫平台,阿里巴巴的零售平台有3.67亿年度活跃用户,借力这一平台,快时尚可迅速在中国市场规模化扩展。
这仅是快时尚做电商的第一步,随着快时尚积累了优秀的电商运营经验与忠实消费者后,将发力第二步,即自建官方网站或APP提供销售渠道,并且与线下密切配合,形成O2O电商模式,即线下体验、线上消费。
5月15日,优衣库宣布正式签约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一举拿下1500平方米的展位,这是优衣库首次参展。此外,历峰、Tapestry也将参展。
根据迅销发布的4月日本国内优衣库销售趋势速报,其既存商店(713家商店)和电子商务销售额下降了56.5%。
在截至2月底的上半财年中,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整体收入下滑4.7%至1.2万亿日元,净利润减少17.2%至1034亿日元。
优衣库陷入“暖冬危机”,一季度日本销售额同比下跌5.32%至2330亿日元,海外收入则同比下跌3.6%至2807.48亿日元,创十年来最大跌幅。
传GAP沈阳中街大悦城店6月末关闭,或是因为租约到期,5月末起门店就开始清货促销。此前,GAP北京APM店也宣布因“租约到期”而即将关店。
5月28日,全球最具代表性的、美国休闲服饰品牌之一的河南首家GAP门店在郑州首创奥特莱斯盛大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