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商场内门可罗雀 沈阳百货渠道何时迎来春天

品观网 作者 胡金平   2016-06-08 09:52
核心提示:可以说,沈阳是商圈林立,百货扎堆。但雨后春笋般冒出的商场,却并没有等到春天。

  5月底一个周末的下午,走在沈阳最具盛名的中街和太原街上,扎堆的百货让人眼花缭乱,但商场内却门可罗雀,化妆品区各个专柜前也是鲜有顾客,毫无人气。没人,是沈阳百货业最真实的写照,而化妆品做为百货主要经营项目之一,也遭受着巨大冲击。

  作为东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近几年,沈阳商业地产集中爆发,成为商业投资的炙热地。

沈阳百货.png

  沈阳的商业格局,基本形成了以和平区和沈河区为主要商业核心区域的现状。形成了中街商圈、太原街商圈、金廊商圈、西塔商圈、长江街商圈等商业区域。目前优质商业主要集中于中街商圈,商业面积近300万平方米,占比超过全市商业面积的三分之一。

  “先逛中兴,后逛联营” 曾是一句无形的广告语深入沈阳市民心中。然而自2009年开始,原处太原街的美美百货、伊势丹百货和新玛特花季店、华联商厦等商场纷纷停业,人气一落千丈。

  此外,近几年金廊商圈和铁西商圈也开始兴起。随着沈阳地铁二号线的开通,将卓展、恒隆、万象城、兴隆大奥莱等一系列的大型商业项目串联起来,造就了金廊商圈。

  而铁西从十年前举步维艰的老工业基地摇身一变,成为如今的“铁西商圈”。过去铁西一提到商业就只能想到“铁西百货”,随着沈阳工业企业逐渐迁出城区,很多商场在此“圈地”。宜家家居、万达广场、兴隆大天地、星摩尔购物广场等建成开业,2015年下旬万象汇的开业更为铁西商圈注入新的活力。

  据统计,截止至2015年6月,沈阳已经有多达260家商业购物中心,2015年末商业供应预计达到861万平方米。可以说,沈阳是商圈林立,百货扎堆。但做为重要业态的化妆品,与百货自身一样,并没有等到春天。

  记者观察发现,相对而言,在中街年轻消费者购买化妆品更青睐大悦城与大春天。在大悦城内,悦诗风迎、菲诗小铺、蜜丝佛陀、3CE等进口品牌成为化妆品的主力军,由于时尚品牌众多,迎合年轻人的消费习惯,人气好也就变得理所当然。

12.png

  而大春天则是消费者挑选日韩进口化妆品的必去之地,面积不大,品类不多,数量众多的主推韩国进口化妆品的小店颇受年轻人的喜爱。

  但是,绝大多数的百货的化妆品存在定位不清晰,同质化严重的现象。中街兴隆大家庭一楼,化妆品占据了很大面积,品牌众多,但放眼望去,无不是欧莱雅、欧泊莱、玉兰油、蜜丝佛陀、ZA、丸美、自然堂、欧诗漫、珀莱雅、玛丽黛佳等常规品牌,毫无特色。与兴隆大家庭存在同样的百货不在少数,同质化导致竞争力的缺失,是百货化妆品失去人气的一大主因。

  或许是受化妆品业务下滑的影响,做为高档百货的恒隆广场出乎意料的没有开辟化妆品区,除了负一楼的屈臣氏,一楼进门的黄金区域只在销售CHANNEL、GUCCI、BURBERRY、BVLGARI、CK等高档香水,且不是以专柜销售。

  沈阳一位从业20的代理商代理表示,他代理了妮维雅等品牌,此前也开发过百货业务,但随着销售业绩的逐年下滑,陆续都撤出转向大型KA卖场。但是多达50多家的数量,让沈阳的大型KA也严重饱和,又撤掉了部分不盈利的卖场,目前只保留了30多个。

  化妆品业务的惨淡,只是沈阳百货境遇的一个缩影。

  2015年沈阳购物中心零售业态占比较去年继续下降3%,为40%,餐饮、娱乐、服务业态比例扩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上购物中心持续的扎堆供应导致目前商业地产依然面临较大招商入市困境,部分商业项目选择延期入市,老牌商场被迫纷纷关门。

  从国内来看,如果一个城市人均商业面积超过1 .5平方米,就意味着城市的商业地产供应面积已明显出现过剩现象。而沈阳人均商业面积已在4平方米以上,成为大中城市人均商业面积最高的三个城市之一。公开数据显示,沈阳零售百货店10万平方米以下约占27%,10万平方米以上的购物中心占到了73%的份额,其中面积25万平方米以上的占23%。更令人唏嘘的是,沈阳商业地产空置率高达24%。

123.jpg

  而2015年12月,来自香港开业仅753天的久光百货关门,在沈阳百货业内引起震动。 

  久光百货属香港利福国际集团,据官网公布的2014年年报显示:中国内地及香港的零售市场于上一年皆见疲弱,销售收入总额为136.2 亿港元,较2013年下跌 1.3%。主要由于沈阳店的首年营业额的亏损,以及尖沙咀崇光旧店于二月至十一月期间结业而没有盈利贡献。

  久光百货并不孤单,近年来,沈阳倒下的百货数量众多。

  2007年五洲广场停业,2008年东舜百货停业,是由于规划缺陷、销售散乱;2010年定位高端小众的美美百货是因为水土不服、选址不当;2013年,伊势丹百货和新玛特花季店因为经营不善的齐齐退出;2014年0101华府店因合约到期效益不佳无奈闭店; 2014年6月尚泰百货宣告闭店,客流不旺、消费拉动不足、差异化消费并没有引起效应;2015年3月阳光百货因经营不善闭店;华联商厦2015年11月中旬停业,因集团整体战略调整所致。

  事实上,这波实体百货闭店的寒潮也不止沈阳,2015年12月8日中兴商业正式发布抚顺中兴时代广场的停业公告, 继同年7月份王府井百货抚顺店正式闭店之后,中兴时代广场也在年底停业。抚顺的商业核心区站前商圈两大主力商业项目都已闭店。

  2015年,沈阳原定当年开业的约20个商业地产,仅一方广场、名门休闲购物广场开业,如沈阳K11、沈阳宝能环球汇等共约18个项目均推迟开业时间。由于存量过大,供给过剩,商业体普遍面临招商难、开业难的问题。

  有代理商表示,百货业态存在的电商施压、商圈内激烈竞争、同质化发展、项目招商难、传统业态规划、简单价格战为主的营销方式等诸多问题,成为了沈阳百货人气冷清、难以维持经营的原因。  

  沈阳百货业亟待突出重围,找寻新的盈利模式。业内人士指出,百货企业应弱化经营模式,转而从品牌选择、营销策划、细分市场等多方面创造新的利润空间。

  沈阳百货的春天在哪里?化妆品零售何时逆袭?一切都得时间来给答案。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品观网 作者 胡金平,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