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会馆、东水门、十八梯、慈云寺、米寺街、龙门浩……这些地方,是否承载着你对重庆这座城市的记忆?市政府办公厅日前下发的《关于主城区传统风貌街区保护修缮利用的实施意见》,对这些传统风貌街区的保护修缮列出了具体的“时间表”:今年10月底前完成阶段性目标,力争2018年底前整体完成保护修缮并对社会开放。
重庆主城区一共有28个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区和历史文化名镇,其中遴选5个作为试点先行区,包括渝中区湖广会馆及东水门历史文化街区、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南岸区慈云寺-米市街-龙门浩历史文化街区,巴南区丰盛历史文化名镇、木洞传统风貌区。
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这5处传统风貌街区要确保2017年10月底前完成阶段性目标,力争2018年底前整体完成保护修缮并对社会开放。
如何保护修缮?实施意见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首先要注重设计品质,传统风貌街区保护修缮设计应委托具备重庆历史文化和传统建筑深厚积淀的设计机构承担,专家组成员还应有具备重庆地方传统建造技艺深厚功底的能工巧匠。
实施意见对文物保护也有具体要求,包括传统风貌街区不可移动文物要按照“原位置、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原则进行保护修缮设计。优秀历史建筑要按照“原位置、原面积、原工艺、原风貌”原则进行保护修缮设计;确需迁址保护的,须经专题论证后报市政府批准实施。传统风貌建筑要按照“原面积、原高度、原风貌”原则进行保护修缮设计。
另外在实施品质方面,传统风貌街区的保护修缮利用,要按照保护修缮设计和传统工艺有关要求高标准实施,保证传统风貌街区的空间形态、建筑风貌、装饰细节以及材料、色彩、工艺不滥用、不走样、不变形。并要科学完善交通组织、停车设施、环卫设施、管网设施、消防设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