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房地产仍热议:如何实现长效机制建设

房讯网   2017-03-08 15:18
核心提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仅确定了房子的定位,同时提出了建立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的目标、标准、途径。

  今年“两会”房地产仍是热点议题。从近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住建部新闻发布会,以及近期热点楼市调控动向看,特别是从习总书记做出“深入研究短期和长期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和基础性制度安排”指示看,长效机制从顶层设计走向“落地”,将是关注重点,也是未来政策聚焦之处。

  热点楼市房价开始回落,但更能代表市场的二手住房价格,1月份有51个城市上涨,比上月增加了5个,一线城市涨幅连续2个月扩大。因此,价格得到控制,或与需求管制有关,房价整体上涨动力犹存。抓住窗口期、长短结合,以智慧和勇气推进制度建设刻不容缓。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仅确定了房子的定位,同时提出了建立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的目标、标准、途径。笔者以都市圈建设和租售并举这两项改革任务为例,分析如何实现长效机制建设“长短结合”。

  都市圈建设,通过轨道交通规划、产业转移、增加都市圈内三线、四线城市用地供应,能有效疏导大城市的购房需求,这是短期有效的机制创新。另外,都市圈建设遵循当前人口流动的规律、城镇化规律、产业梯度转移规律,也是长期内稳定楼市的改革举措。去年底以来,国家非常强调疏导大城市需求到周边,并要求增加供地,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目前,都市圈已规划密集的交通路网,部分轨交线路如上海到昆山、深圳到东莞、北京到燕郊已开工或运营,火热的共享交通、网约车等打通“最后一公里”,楼市的都市圈时代来临。2016年,都市圈内三线、四线楼市最火爆。

  昆山、无锡、惠州、中山、廊坊、东莞等城市的房价同比上涨40%-60%,涨幅比一线城市高出二十个百分点。2016年,东莞和惠州新房成交量(10万套)是深圳的2倍;环北京和环上海成交量超过北京和上海本地成交的60%。惠州49%的房子、佛山26%的房子、固安57%的房子、太仓32%的房子,分别被深圳、广州、北京和上海居民买走。

  但是,都市圈楼市火爆,投资需求至少有40%的比例。除财富效应诱惑外,“1小时生活圈”打造效率不高,这是导致自住需求无法夯实的原因。据笔者体验,都市圈内城市间快速交通基本控制在1小时之内,但交通工具之间接驳的效率低,导致“前面1公里”和“后面1公里”的通勤成本太高。近期,网上有关京冀跨省、深莞跨市上班艰辛的贴子受关注,本质上反映“交通先行”还有很多要完善的地方,如居住密集区多种交通布局要更人性化。一个典型的例子,共享交通方便快捷,僻处一小块空地即可,但因种种原因,导致无法发挥高效接驳的功效。

  因此,布局轨道交通、增加大城市周边供地,这些见效快的“大手笔”容易实现,短期内要先行。但是,打破利益阻隔,让交通毛细血管衔接起来,让具体办事的职能部门有责任心,疏通这些“软服务”的瓶颈,涉及行政改革、政府职能设定和激励,长期内要攻克,这就是长短结合。租售并举是长效机制建设的另一个重点,如何实现租售并举,住建部新闻发布会上提出,逐步使租房居民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与买房居民享有同等待遇。诚然,公共服务短板是培育租赁市场的最大“痛点”,若租房不能享受教育服务,谁还愿意长期租房?租售并举也很难实现。

  据悉,大城市47%的租客遇到过“黑中介”或权益被侵害。近年来,租赁市场一直在野蛮生长。租金披露和控制、中介服务管理、租赁权益保障等等基础工作,一无数据、二无规范、三无管理。试想,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谁会将长期租房作为选择呢?显然,政府不能再基于GDP、税收考虑将监管重点依旧放在新房上。住建部已明确违规行为和秩序整顿具体内容,并作为重点工作。2016年底,各大城市掀起一波急风暴雨式的市场秩序整顿潮,希望不要沦为“运动式”整顿。监管是政府的基本职责,市场秩序是长效机制建设的基础,也是短期内可以有作为的。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文章关键词: 房地产两会
本文转载来自:房讯网,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