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连锁品牌加速占领北京市场 改变正在悄悄发生

商业周刊   2017-05-19 09:58
核心提示:“随着需求和商业模式的不断成长,(连锁便利店)未来会迎来大幅度增长”。

  “随着需求和商业模式的不断成长,(连锁便利店)未来会迎来大幅度增长”。

  在北京银科大厦上班的左静,最近午餐有了新选择。楼下一层新开了家便利蜂便利店。盒饭等鲜食种类不少,二层还有可供休息的餐饮区,进口商品比较多,有她爱喝的乐纯酸奶,甚至还有海淘商品柜。“我以前中午吃饭只能去附近餐馆,现在多了便利店的选择,节省时间,价格也不贵。”她告诉《商业周刊/中文版》,最常吃的午餐是寿司,一盒单价约16元人民币。

  加速占领北京的便利店们

  首家便利蜂便利店于2017年情人节正式开业,现有五家门店均开于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附近。创始人是曾任7-Eleven北京大区经理、2015年创办邻家便利店的王紫。邻家也是一家新兴品牌,成立不到两年,现在北京共有近80家门店。

  便利蜂背后的投资人是去哪儿创始人庄辰超。2015年,携程和去哪儿合并后,他离职创建斑马资本。2016年12月,王紫从邻家离职,加入斑马资本独资创立的生活家(中国)实业公司,成立便利蜂。

  2015年王紫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时指出:

  “一个业态有其发展阶段,连锁便利店业态起步比较晚,模式还是很先进。随着需求和商业模式的不断成长,未来会迎来大幅度增长。”

  

  投资主要来自互联网资本的便利店便利蜂

  便利蜂不是个案。为抵御电商侵蚀,应对经济下行,传统零售商也朝便利店转型。2017年3月,继2005年持有柒-拾壹(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地区7-Eleven的运营方)25%股权后,王府井百货集团与河南便利店品牌爱便利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在北京地区发展“社区便利店”项目,通过加盟的方式,将街边夫妻小店转为品牌连锁便利店,计划未来三年实现加盟连锁店不低于3000家,直营店不低于1000家。

  外资便利店品牌同样加快布局北京市场。

  2014年进入北京市场的日系品牌全家FamilyMart,目前在北京有20多家分店,2017年正式开放加盟,将在北京地区快速发展;

  家乐福旗下便利店品牌“Easy家乐福”2014年底在上海开业,也计划2017年进军北京;

  2016年11月,在日本的规模仅次于7-Eleven的日系便利店品牌——罗森(需求面积:30-150平方米)也在北京开放加盟,罗森目前在北京拥有48家店铺,少于7-Eleven的200多家,计划近两年提升便利店的密度,产生规模效应。

  “随着近年消费升级,年轻人更加接受便利店的消费模式,北京城发展地区越来越大,都市人的消费时间越来越少,加上城市交通的拥堵,家门口的便利店越来越受青睐。”家乐福便利店项目负责人杜立伟对《商业周刊/中文版》表示。

  “便利店是一个朝阳产业。上海地区便利店的增长目前处于停滞状态,更多是相互间的蚕食。相比起来,北京还是一片蓝海市场。”

  罗森中国区总经理张晟这样告诉《商业周刊/中文版》。“即便在资本不断涌入的情况下,北京便利店的市场空间仍然很大。”全家公关负责人纪惠淋也很看好。北京市商务委委员赵卫东在2017年3月对《北京商报》表示,北京正在调整商业结构,社区商业尤其是便利店的发展迎来了最好的时机。

  消费习惯的养成也有利于便利店行业的发展。“十年前,便利店开始在中国大力发展,当时3岁的消费者,现已习惯了明朗、干净、明码标价、良好服务体验的便利店。”纪惠淋观察,消费习惯在逐渐培养、消费结构也在不断改变,虽然某些区域还处于培养阶段,但未来势必迎来巨大的发展。

  

  整体来看,便利店是实体零售店少数还在增长的业别。根据尼尔森的研究,2015至2016年的中国市场,便利店的渗透率从32%上升至38%。2015年,连锁便利店这一渠道对快速消费品销售额增长的贡献达到约9%。

  这样的趋势在大多数快消品品类中均有所呈现。在便利店渠道,家用清洁产品的销量增长高达11%,但在大卖场渠道却降低了4%;食品、方便面在便利店中销量增长超过6%,但在大卖场中的销售额下降了近12%。“小型渠道会变得更加重要。”尼尔森预计,2016年便利店渠道的增长将达到9.8个百分点。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便利店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咨询研究报告》称,未来几年中国经济仍会处于较快平稳发展态势,便利店的发展也将进入黄金时期,便利店将成为最具有竞争力的业态之一。

  个别城巿来看,相较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巿,北京便利店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的报告显示,2014年平均每2975个上海人拥有一家便利店,2015年为3466;北京2014年为2.07万,2015年则为7185。“上海数字下滑,在于便利店租约到期或盈利不好,因而关店数目增加。”这份报告如是分析。

  但是,拓展北京便利店巿场并不如想象中容易。长期以来,不仅零售业内的人讨论,日常生活中迫切需要便利店的都市青年也在网络社区知乎上猜测缘由:北京只能做“三个半”生意——

  冬季严寒,人们多宅在家里,便利店只能做半年生意;

  北京马路宽且有隔离带,不能像在南方城市一样随意横穿马路,只能坐半条路的生意;

  北方人没有夜生活的消费习惯,只能做半天的生意,而在南方城市,晚上是便利店的一个消费高峰期。

  改变悄悄发生

  此刻,这些曾经限制北京便利店市场发展的因素正在改变。赵卫东观察,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上班族们下班越来越晚,他们对便利店的需求正在增强。北京拥挤的交通曾经是一个阻碍便利店发展的问题,但随着共享单车等公共交通工具的供应,消费者到达便利店的阻碍减少,一家店覆盖的市场范围更广了。

  近年来,北京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逐渐清晰,消费环境正在快速转变。“现在人们都搬往四环外五环外,当地人们肯定需要大量的便利店,而且建筑都是新建,符合需求的店铺更加好找,像望京、亦庄这些地区,商业和住宅结合,都是发展便利店的肥沃土壤。”全时(需求面积:50-150平方米)便利店总经理杨波分析。

  

  北京的全时便利店

  全时创于2010年,在北京拥有300多家门店。2017年2月,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马振凯根据R语言网络爬虫,比较北京和上海便利店分布的数据发现,北京便利店大多都集中在以工体为中心的东三环地区,西边和南边稀疏很多,五环外则是更少。

  政府的政策也在松绑:

  2016年,市商务委联合多部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连锁经营发展的意见》显示,“十三五”末期,北京的连锁便利店门店总数将比“十二五”末期翻一番,达到2200个以上;

  同时,《北京市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试行)》中食品流通许可证和餐饮服务许可证两证合一试行一年后,北京市食药监局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便利店做出单独规定,将便利店由生变熟的食品经营情况按照散装食品(含熟食)进行管理,放宽了审批条件。

  北京便利店巿场虽然成长空间大,“但可以预见的是,竞争将会异常激烈,如何做到差异化以寻求突破,才是打开北京便利店市场的突破之道。”杜立伟告诉《商业周刊/中文版》, Easy家乐福更像是“便利超市”,因为门店的平均面积为200至300平方米,大约是一般便利店的3倍;提供的商品约4000至5000种,远超过一般的便利店。

  

  各家策略不同。在便利店最重要的选址上,7-Eleven、罗森、全时和便利蜂都集中在商业区;家乐福、好邻居则主要在社区周边布点。“我们是低客流低成本,7-Eleven是高成本高客流,而且7-Eleven店内的鲜食比例较大,迎合上班族们的午餐需求。” 好邻居总经理陶冶表示,对好邻居来说,目前的首要目标是先建立起覆盖全市的店面网络。

  2014年才进入北京市场的全家着力在打造形象,根据不同的消费环境,为门店划分四种商圈类型:社区、办公、商业、特殊通路(包括地铁、机场、高铁站、学校、医院等)。

  相对外资品牌,本土品牌认为自己的优势在于接地气,反应更快。“全时是国内便利店中较早上线移动支付和开放外卖平台的,现在我们的鲜食也逐渐在往健康方向引导,因为消费者在健康有机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加。”杨波告诉《商业周刊/中文版》,为迎合北方人口味,全时2016年率先推出了菜团子、红枣方糕、蒸饺等点心,引发了其他便利店的效仿。

  罗森也把功夫投入到了食品上,店内的自有品牌,从市场调研到产品设计到价格都由罗森主导进行。同时根据各地的差异性来设计商品,拥有较大的商品自由度。张晟自信地说:

  “2012年我们强化便当品类,2013年是甜品,2014年是烘焙,2015年是新推出的拉面产品,2016年是串烧坊,取得一定规模之后,商品的特色就是便利店的核心竞争力。”

  

  罗森便利店内的餐饮区

  在店内空间的设计上,罗森也因地制宜。以便利店内设置座位区为例,“至少在北京,这是充分但不必要的市场需求,没有座位对消费者的影响没有那么大。”张晟分析,罗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增加餐饮区,但不会为了设置座位而去增加租金成本负担和维护成本。

  为了提升店内销售面积,是增加餐饮面积还是增加货架——这个问题在每个城市,甚至一个城市的不同区域,答案都不同。在上海,由于标准超市更多,人们的生活节奏快,增加餐饮区可能更好,而在北京,目前答案是增加货架。

  便利蜂因为投资方来自互联网界,特别注重互联网+。人们进到店内,店员在结账时会主动提醒消费者下载其App。App支持会员支付、自助购物、预订自提、配送到家等功能。

  七八年前,传统零售业内并不看好的电商,在资本的支持下,如今已经成为零售渠道里重要的力量之一。“从乐观角度来看,便利店也是这样,资本支持加上不断学习和成长,互联网新兴品牌也能成为一支重要力量,但代价可能比想象高很多。”陶冶说。一方面是对社会趋势的把握和整合市场资源的能力,其次就是团队本身的创造力,这些都是决定最终结果的因素。

  “零售从来都不是先想好再去创造出来,而是自然发展的过程,随着消费者和企业共同成长,以及消费环境的成熟,虽然这些都需要时间,但我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陶冶总结道。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文章关键词: 全时家乐福罗森
本文转载来自:商业周刊,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