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网络零售发展迅猛,销售总额节节攀升,与日渐萧条的实体零售业形成鲜明对比。但并非所有实体零售业态都不堪一击,购物中心便凭着自身优势取得了良好发展。
据统计,2016年,全球新建成购物中心达125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4%。其中,中国市场贡献最大,达到575万平方米,占比接近一半。
显而易见,我国购物中心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增长势头不减。那么,在实体零售低迷不振下,购物中心凭什么脱颖而出?
首先,与传统卖场、百货超市等相比,购物中心服务业态更丰富,往往聚集餐饮、影院、游戏、购物等业态,满足了居民文化、娱乐、社交等多方面需求。
其次,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完善,购物中心不再以核心商圈为主,建设和维护成本随之降低,房地产开发商更愿意投入。同时,购物中心有更多空间、财力等去提升体验,保证了足够吸引力。
最后,房地产具有具备了商业地产增值价值。特别是在一些新城建设中,如果能够繁荣起来,那购物中心将有相当可观的地产增值空间。
不过,这也并非意味着购物中心就毫无劣势。目前,购物中心同质化竞争就日趋严重,且一二线城市濒临天花板,未来发展不容乐观。另外,虽然二三线城市还看不到天花板,但同样面临着需求不足的尴尬。
而且我国购物中心零售比重过大,休息娱乐、服务等较少。换言之,目的性消费业态较为单一,缺乏具有趣味性、娱乐性的项目。与发达国家相比,业态结构不合理。
中国购物中心业态构成一般情况(单位:%)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所以,随着消费者越来越追求和体验个性化与高层次的消费需求,这种“百货店放大版”的购物中心可能面临很大经营压力。
接下来,购物中心需要制定合适的策略开拓市场,如升级超市业态、加大娱乐休闲等。同时,积极开展差异化竞争,突出品牌优势,树立主题化的建筑设计和营销理念,如此才能保证购物中心的生命力,并在激烈的竞争真正脱颖而出。
总的来说,购物中心前景依旧可期,但竞争日益激烈,需及时调整发展策略,以免被提前淘汰出局。
这场疫情让大家看到线上到家业务的盲从感有所抬头,部分实体零售企业认为可以借助这股趋势,重走自建线上业务,他们自建自营模式风险在哪?
客流减少、开业率下降致使营业中的购物中心平均销售额下降超80%,社区型配套商业的下滑幅度相对较少。
广州实体零售经济全面复苏的四个迹象:购物中心首层平均租金稳步提升;社区型商业成熟度提高;品牌商家开店意愿更加积极;未来供应增长……
似乎每个零售公司都在讲数字化,但是零售商数字化的诉求是什么,究竟怎么做,都还处在一种“拔剑四顾心茫然”的状态中。
大家肯定都买过MUJI的东西吧,床单、颈枕、餐盘、文具、零食、性冷淡服装...感觉MUJI就像个大型杂货铺。但是这个杂货铺越来越不简单了。
9月23日,石家庄市政府与G30联合主办,石家庄商务局和赢商网承办“京津冀实体零售创新转型高峰论坛”上《京津冀商业地产发展白皮书》发布
广州钟落潭雅园新村地块调整规划,约2万㎡商业地调整为商住地,地块容积率由3.0修改为3.2,计容建面约6.2万㎡,增加了3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