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月轻松撬动10亿消费 看国内“快闪”怎么玩?

RET睿意德   2017-09-03 10:57
核心提示:购物中心亦是如此,在潮流文化已成跨越时装、文化等多领域的大生意时,把握文化形态的变革成关键因素,在这里,任意一点都是突破的路径。

  如果关注了热门话题的朋友,就会知道最近最火的网络综艺节目《中国有嘻哈》掀起热潮。这档节目在以网络直播的形式播出了最终的冠军赛,结束了最后一期的播映落下帷幕,而不可否认的是,这股潮流的余热仍然在扩大着影响。

  6月24日,《中国有嘻哈》第一期上线,播出4小时收视率即过亿,第二期播出后热度更不断高涨、再次过亿,超过12个相关关键词陆续登上热搜榜,并有9个同时在榜。此后的平均每期收视率均超过2亿,总播放量破10亿,引起了多家主流权威媒体的关注。

  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引起的反响超乎所有人预料。推进嘻哈文化为更多人所知,也炒火了穿着的风格。有网友评论,节目就像是supreme的营销广告,因为年轻人们都在关注吴亦凡穿了supreme哪款新品,选手们的衣服又是哪家品牌,各种社交媒体也以“中国有嘻哈同款”为噱头推荐着单品。

  可以说它是文化的助推者,也可以说它是精明的商业玩家,当它成功获取了90%以上的85后至00后年轻人的注意力之后,即使再没有兴趣,也不得不去关注。

  将资源投入精确的小切口,从而引起市场的爆破,这是近年来音乐文化产品的一种规律,虽然周期有限——在于文化类型和时代背景的结合产生的影响,但我们可以发现,音乐产业渗透零售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数据调查显示,从 2014 年到 2017 年上半年,巡回演出相关产品的在线销量增长了 720% ,实在是惊人的数字。

  歌曲本身已经变成了附属品

  音乐产业里基本的逻辑是以一首歌为销售单位,数字化时代下,由实体唱片变成了音乐流的形式载体,然而其本质仍然是录音作品。随之变化的,是“粉丝经济”成为主要影响因素,从围绕音乐到围绕“人”的流量竞争。也许粉丝经济并不能导向出优质的音乐内容,但周边赚钱的产业的确形成了新的军备竞赛。

  1.北美地区的音乐周边,聪明的营销模式

  北美的音乐产业发达,跨时尚领域成为零售界新的获利市场。2017年5月,服装零售商 Urban Outfitters 在 200 余家门店同步发行了印有Lady Gaga 头像外加专辑标题《Joanne》的衍生品,引发狂热的粉丝蜂拥购买。

  这背后是Bravado的助推,Bravado是环球唱片旗下销售明星周边产品的部门,合作的服装零售商包括 ZARA(需求面积:1000-2500平方米)、H&M、UNIQLO等。去年,Bravado 作为环球唱片旗下周边产品部门的主力军,创收约 3.65 亿美元,比前年增长了约 13% 。

  而他们的销售方式正是通过快闪店的模式,并在其中提供独家的、每座城市都不一样的产品,用这种“精明”的方式,通过几天的限时购买营造紧迫感从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比如有的商品在A城市没有买到,也可以选择B城市的其他产品,或者通过网络购买。他们希望通过分秒不差的限时和限款的营销方式,让歌迷为之疯狂。围绕艺人本身给歌迷带来消费的体验,这就让零售有了新的动力。

  2.小众文化成为全民经济,品牌的新目标

  音乐节再也不是小众人群的孤独的狂欢,已经成为全民参与的热潮,是明星和KOL们引起热点的发生地,更是一块市场的大蛋糕。美国最著名的是Coachella音乐节,在这个3300万人参加的音乐节上,人们更关注的是潮流名人们穿了什么衣服、看了什么乐队出演、发型如何打理等,是“带货”最有力的发生地。

  同时也是品牌的亮相的最好选择,比如,丝芙兰在2015年的Coachella上搭建起品牌赞助的美妆品牌帐篷,为参加者提供免费化妆与手机充电服务,在此期间就接待超过1.2万人。其高级营销总监说,“音乐节这样的节日是文化活动日程上的重要时刻,这些节日对时尚与美妆品牌的重要性,就像美国‘超级碗’对其它类别产品一样。”

  音乐节的营销机遇源自于:一是有影响力的潮流人物在数字化社交媒体上的互动体验活动,连接实地参加与在家收看音乐节表演的观众,这种连接创造了强大的营销平台。

  二是若品牌正式赞助某个节庆活动,能获取对该活动的在地进入渠道,以“节”为载体,留下让人们印象深刻的烙印。

  三是扣题的产品带来的营销。H&M、Hunter等品牌都推出主打“音乐节造型”的系列,花环、飘逸复古裙装等。品牌围绕这些特别时刻创造体验,令消费者为了参加这些特别的活动而购买产品。

  变被动为主动,国内热潮如何把握?

  零售到底可以从音乐产业中学到什么?

  我们的生活因为互联网而产生了巨大的变革,音乐产业是最先遭受一切变革的试验者。从Mp3文件格式、文件共享、spotify云音乐服务兴起带来的巨大数字化变革可以说颠覆了音乐产业。当然,以唱片为基础的音乐产业也曾经抵制过这场变革,但结果却是失去了50%的产业价值。最终放弃了抵抗,在摸索中找到模式自己的路径。

  探究之下,答案仍然是:文化。在文化价值层面传递的讯息是我们一直倡导行业去进行的改变,在这一点上,音乐与品牌的发展是相同的。数字革命的释义其实就是一场文化的变革,是人与人之间的互联方式,这种互联方式就是传播和场景的根本改变。

  互联网推动了大众走向小众趋势,而品牌们尤其是奢侈品牌正需要“小而精”的市场目标,在这中间实际是受益的。产品本身的制作与文化传达在数字世界的价值更大,所以,出售文化是品牌同音乐一样需要首先向消费者传达的信息。

  嘻哈余热之后又要看到什么?

  嘻哈文化可能突破的万亿级市场里,除了受益的音乐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潮流文化商业的玩家早就出现,只不过又开始乘着这次东风受益。余文乐、李晨等就在多年前开始以偶像身份自创潮流品牌,一二线城市的商业街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潮牌店。

  据RET睿意德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报告显示,进入2000年后,内地粉丝经济逐渐形成规模,泛娱乐化市场快速发展突破4500亿元,明星店开店成为普遍现象,迄今主流明星开店数量累计已超过300家。其中音乐领域明星,尤其是嘻哈风格的服装品牌在市场中受到的瞩目最多。

  基本上,所有潮流现象的爆发都抓住了新生代年轻人的兴趣,嘻哈也是如此。年轻人为什么买账?一定是潮流风向,以及潮流IP的影响,比如Michael Jordan创造的Air Jordan,洼冢洋介带红了Supreme,利用多维度和媒介构建起潮流风向,在文化的布道中推起IP,才能有更多种可能帮助品牌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购物中心亦是如此,在潮流文化已经成为跨越了时装、文化等多领域的大生意之时,把握文化形态的变革成为关键因素,在这门大生意里,任意一点都是突破的路径。潮流文化最具诱惑的地方是消费迭代,也许五年也许十年。我们利用社会热门生产新闻、制造话题热点、分析消费者思路、改变营销办法,做出一系列的反应和动作,这一波是嘻哈,那么下一次又将是什么?改变总在发生,迷人之处是它带着新鲜也带着一点“危险”,我们保持内心波澜肆起,再利用文化的传达以不变应万变。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文章关键词: H&MZARA丝芙兰
本文转载来自:RET睿意德,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