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百货店频传闭店消息 商业业态调整无可避免?

大连日报 记者:张玮炜   2017-11-16 17:09
核心提示:双11前,大连长春路百盛年底闭店消息引起轩然大波,在此之前,久光百货、新世界百货已陆续关闭。这是否意味着,商业业态调整无可避免?

  刚刚过去的“双11”,和线上血拼、剁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即使促销打折力度不小,线下销售仍不温不火。虽然各类线下营销团队已绞尽脑汁出招,但现实依然冷漠。

  这很容易让人想起,在“双11”前,引起轩然大波的长春路百盛年底闭店的消息。

  久光百货、新世界百货、长春路百盛……近年来,只要有百货闭店的消息传出,就会引发诸如“大连经济萧条”、“大连百货商场数量饱和”等论调。那些曾经留下记忆与回忆的地方就此消失,极易引起人们的悲观情绪,这是人之常情,但怀旧过后,我们对于新形势下商业业态的变迁,其实应该多一些理性考量。

  早在万达广场在高新区落户之后,其辐射影响范围内的凯德和平广场,就第一时间调整了餐饮品牌种类。后来相继开业的柏威年、恒隆,也无一不是在营销之初,就把大部分精力放在餐饮推广上。

  落后就会被淘汰,识时务者为俊杰。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开门纳客,亲子、娱乐、餐饮,已成为这些“购物中心”承担的新功能。如果没有影院,没有叫得响的餐饮品牌,没有配套的儿童消费,“购物中心”恐盛名难副。甚至像友谊商城等老牌百货,也在寸土寸金的商场内,开辟出餐饮区。服装给餐饮让路,成为眼下传统百货转型吸引客流的“杀手锏”。

   这一切变化,其实都源于人们消费观念、价值观及消费意识的转变。网购对线下实体商业的影响已无需赘述。实体店“沦为”试衣间,线下试款式型号,线上下单,一开始店员们还挺反感,但现在都已习以为常。另外,以日常生活消费为例,现在人们线下的购物习惯,也正在向“小店”转移。超市大卖场客渐稀少,在追求“快节奏、便利化”的当下,以新隆嘉、罗森、会有、快客等为代表的社区便利店遍地开花。

  顺应趋势、更新换代、推陈出新,这是进化的必然,商业发展亦如此。无论是传统百货还是购物中心,各商业业态都在创新发展中不断完善求变、调整探索改革着……

  既然“关”是为了更好的“开”,我们又何必扼腕叹息?

  感慨之后,我们究竟应该反思什么?

  听闻长春路百盛即将闭店的消息后,有消费者这样说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天津街不火了,也没见大连人购物少了多少;新世界百货闭店了,旁边的佳兆业还在撑着;久光百货没有了,还有柏威年;长春路百盛闭店了,还有恒隆……真的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

  是的,面对闭店,我们可以感慨,但绝不应是对商业环境的悲观失望,那么,我们到底该思考什么?

  大连的商业项目是“数量饱和”还是“缺乏规划”?大连市连锁经营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我市现有的商业项目看,各区在进行项目规划时,缺乏全盘考虑、统一规划,造成商业项目结构无序、严重失衡,布局不合理。该开店的地方缺位,不该开店的地方又密集扎堆。而且,“千店一面”同质化现象明显,商业项目没有自己的特色,区域定位差异化不够准确。

  购物中心和百货各自的定位究竟应该是什么?大连凯德和平广场总经理徐雪梅认为,购物中心和百货的最大区别是一个做“场”,一个做“货”。购物中心要做得风声水起、有声有色,“场”的定位就一定要准确。主要还是由项目所覆盖和锁定的客群而定,通过消费类型,年龄、收入水平、文化取向等构成市场需求的轮廓,通过后期的招商、调整,有效捕捉目标客户,达到双赢。

  商业业态创新发展的核心是什么?中投浩业集团副总裁回建永认为,当下客户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网购只是满足一部分客群需求,主力消费都会留在购物中心,所以购物中心自身为满足客户需求的创新和变革,势在必行。创新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不能人云亦云,照抄照搬,而失去了创新的核心价值。各自城市目前规划的商业面积都比较庞大,但生存和发展空间还是有的,彼此之间的差异化尤为重要。当下,客群的细分已经到了极致,没有自己精准的定位,很难会有长期效益,加大各个区域购物中心的连接,共享区域客户带来商业价值是核心,需要抱团取暖。

  现如今,一把搂一把抓、开一个店就想全盘通吃的时代已经过去,讲“提袋率”的年代一去不复返,“消费率”已成为现实。胜者为王,各种商业业态裂变、迭出既然已是大势所趋,我们该思考的,其实就应该永远比这个时代的发展快一些。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大连日报 记者:张玮炜,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