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中心纷纷“去百货化” 场景式消费渐成主流

工人日报   2017-12-20 10:02
核心提示:进入岁末,购物中心迎来开业高峰期,其中不少新开业项目都表现出明显的“去百货化”,场景式消费渐成主流。那“场景革命”又会带来什么呢?

  今年最后一个月,已经成为购物中心开业的高峰期,全国有107个大型购物中心在12月集中入市,占全年新开项目的22%。不过,与传统购物中心不同的是,这些新开业的购物中心,大多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去百货化”。百货的营业面积占比减少了,相比之下,场景消费的营业面积占比增加,餐饮、娱乐、亲子体验等已经成了购物中心的标配。

  引入场景式消费,减少购物环节,被认为是购物中心抵御电商冲击的措施之一。事实上,这些新开的购物中心,大多位于新建城区,周边配套商业和文娱设施并不多,并且,这些新建社区的住户以年轻人居多,消费需求旺盛。购物中心变成了集餐饮社交、文化娱乐、亲子互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其实也弥补了这些地区商业文娱设施的不足。

  但是,这样的综合体也会带来一定的弊端。设施的集中化,带来的不只是人流,也有交通拥堵和体验感下降。更为关键的是,当店铺和消费者都集中在购物中心内,旧有的商业街区、路边店铺就会出现衰落。而这样的衰落,最终会再次影响购物中心。

  毕竟,购物中心和商业街区的运营模式并不相同,很多传统街区能红火百年不倒,不断被赋予新的商业内涵,但能坚持一二十年兴盛的购物中心并不多见。这是因为,传统街区每家店铺经营什么,大多是自己根据市场决定,市场敏感性更高,经营内容也会及时更新调整,每一次逛街,都会有新店铺出现,有新奇感。

  购物中心则不然,一家购物中心,往往会根据周边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业态引入。但是在引入之后,调整力度就减弱了许多,并且,许多店铺都是连锁的,在不少购物中心,“标配”的品牌几乎都覆盖到了,让消费者有雷同之感。换言之,一家新的购物中心开业,顾客云集,是因为有新奇感,久而久之,新奇感就会下降,加之周边社区不断老化,消费能力下降,衰落就在所难免了。

  而今门可罗雀的城市中心区老商场,也曾有过顾客熙攘的时代,也曾引入过诸多新业态进入。击垮它们的并非电商,而是形成固有格局后的因循守旧。现在,购物中心开业潮再至,其体量更大,场景消费项目更多,但能否在数年后依然维持兴旺,就在于这些场景消费项目,能否时时求新,给消费者带来持续的新奇感了。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工人日报,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