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迎来拐点:近半影院陷亏损 院线红利丧失或产生大并购

一起拍电影 庞宏波   2018-03-20 09:38
核心提示:全国票房奔着700亿去了,那么作为终端的影院得有多赚钱啊?可以肯定的是,单纯布局影院终端,依赖电影放映业务院线竞争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院线的爆米花“吃不久”,并购、非票、投资谁能“喂饱”影院?    

  全国票房奔着700亿去了,那么作为终端的影院得有多赚钱啊?   

  虽然,影院看似托起700亿大盘,实际上影院并没有想象中赚钱。对于院线总体而言,往往需要靠一二线的盈利去对冲三四线的亏损。对于单个影院来说,同业竞争、租金成本、人流压力,哪一样都可能是“压死骆驼的稻草”。  

  但好在,如今的影院基本上进入到了“吃爆米花”的时代,非票房收入大幅度提高,甚至成为了影院的支柱。但是爆米花似乎真的吃不了太久,在发达国家都遭遇非票房收入天花板的时候,内地的“钱景”可想而知。   

  那么,影院究竟该何去何从呢?是继续整合,进行大规模并购?还是继续发力,深度下沉背靠“小镇青年”?亦或者犹如春节档,院线抱团进入上游参与投资?再者学习北美,力推影院消费升级。   

  其实这都是影院可以“自救”的出口, 只是当这种声音分贝增大时,那么影院面临的拐点或许也就不远了。   

   近半影院陷亏损,院线红利丧失或将产生大并购!   

  去年,横店影视和金逸影视上市时,所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影院深度下沉的“差异化竞争”上。   

  然而,在山西的一个小城镇,当地只有一家中影影城。网售票在这里“隐身”,甚至会出现工作人员多于观众的“盛况”。在平日一张3D电影票售价达80元一张的“高消费”下,春节推出了120元三张通看券的超级“特惠”活动。   

  其实,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在三四五线城市比比皆是。而这一案例的“信息量”极大,例如影视互联网化落地城镇存在差异;中小影院严重依赖热门档期;严重抬升票价,来寻求单次消费的“性价比”。  

  但最值得关注的是,万达和中影率先实现影院下沉,占据了天时地利,其他院线鲜有机会争夺市场份额。尽管三四线城市票房增速迅猛,但想要“入局”并非易事。但横店影视,一度将募集资金的70%用于三四线影院建设上,这样的结果必然会导致竞争加剧,且极易出现亏损。   

  另一方面,影院的人力、房租和放映成败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成为了各家影院最为重要的竞争点之一。而2015年,全国影院的单银幕产出是138万,2016年单银幕产出下降为108万,而截至2017年11月,全国单银幕票房产出下跌至100万元以下。   

  所以,据艺恩咨询的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票房不足1000万元的影院数量占比高达83%,票房不到500万元的影院数量占比达64%,这意味着全国半数以上影院面临亏损的困境。   

  从几大院线巨头的2017业绩可以看出,万达电影仍然可以轻松称王。但值得注意的是,自2015年以来,虽然营收逐年上升,但营收增速却逐年下滑:从2015年的同比增长49%,到2016年的40%,再到2017年的18%。   

  更为重要的是,万达电影除了远超行业的市场份额,还得力于背靠万达地产的“租金”便利。相比之下,横店影视、金逸影视、幸福蓝海的业绩止步不前神之出现倒退。   

  随着星美院线再度寻求借壳上市,前十大院线基本实现了资本化。因此,在院线红利进一步减退的情况下,极有可能会进入到一个并购的高发期。中小品牌的院线将越来越难以在市场生存。   

   院线集体布局热门档期,内容+渠道成双赢选择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档,似乎依旧留有“余温”。《唐探2》和《红海行动》依旧在贴身“肉搏”。在激烈的竞争环境里,除了继续被推高的大盘,“春节制造”了两部30亿+,一部20亿+以及一部7亿+和一部近6亿的动画片。   

  除了背后几大主控公司得利外,几大院线的悄然布局显然也收获了不小的成效。猫眼数据显示,2017年万达参与出品发行的电影达到26部,累计总票房近144亿,是五大影视巨头中电影出品数量最多的公司。尤其是在暑期档,甚至在同日竞争的《战狼2》和《建军大业》背后,均有万达的身影。   

  除了华谊、光线等传统民营影视巨头,万达、阿里都转向了“平台式”发展。在整个2017年,万达主控项目非常有限,但在热门档期却从不缺席。其“广撒网”的布局方式,并没有让万达电影的业绩出现缩水。  

  春节档,万达助力《唐人街探案2》以及《熊出没:变形记》;大地+横店+金逸,成功站队《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捉妖记2》、《熊出没:变形记》担任其联合出品方;而保利和幸福蓝海则是《西游记女儿国》的联合出品和联合发行。   

  可以说,院线公司集体上游,几乎对春节档实现了“全覆盖”。而春节档的超高票房,无疑“反哺”着急需布局全产业链的院线巨头。虽然,在头部大片上,院线很难获得较高的投资份额,但金逸影视在春节档过后,便表示投资结果略超预期,2018年电影投资预计比上年会大幅提升。而大地影视也深入《敢死队4》《第一滴血5》等大片,参与制作和发行的。      

  对于头部大片来说,如今票补新规基本落定,大量8.8、9.9超低票将成为历史,那么如何有效争夺市场份额,除了加大精准宣发的力度外,绑定合作院线也是一个重要选择。

  而对于院线来说,电影放映利润的极度缩水,让其盈利不容乐观。而深入产业链上游,站队头部资源,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未来,在春节档这样的热门档期,院线集体上游势必会迎来常态化,而二者的合作起码看上去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爆米花”已到临界点,寻求多元化消费升级或成必然选择    

  在影院丧失人口红利的初期,几大院线均将目光放在非票房收入上。经过几年的发展,非票房收入成为了衡量一家院线盈利前景的一个重要考核标准。   

  在2017年简报中,万达电影营收中非票房(包括影院食品、电影衍生品、会员费等以观众为消费主体的卖品)的部分已经占到了39%,同比增长31%。这一数字,甚至要高于北美发达市场35%左右的平均水平。         

  而横店影视在卖品方面收入为2.466亿元,增长10.43%,毛利率高达75.24%。除卖品外,广告业务毛利率更是高达99.98%。从增速看,广告业务收入增幅高达39.01%,卖品业务增长10.43%,两项数据远超高电影放映业务增长8.11%的增幅。   

  但值得注意的是,从北美院线2017年“大跳水”来看,非票房收入的增长也存在一定的天花板。而万达电影这样的“领头羊”,其非票房收入的占比似乎将要面临临界点。   

  另外,影院放映业务依旧是其他业务的一个主体,卖品和广告依赖于电影放映业务规模,而电影业务的放映规模取决于电影内容质量的优劣。所以,院线非票房收入的“硬性考核”在未来并不能继续成为衡量一家院线盈利能力的标准,而除了参与上游投资外,如何多元利用影院,合理进行消费升级就成为了关键步骤。   

  横店影视之前表示,将积极推进高科技休闲体验、游戏娱乐、便利超市、特色餐饮等场景消费和产品消费,增加顾客在影院停留时间,提高单人消费。而大地院线的总经理于欣则在之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大地影院将会进行多元化利用,将电影院打造成一个泛娱乐平台。   

  只是,如今国内并没有院线成功开发的经典案例。缺乏消费升级模板的焦虑和成本上涨、利润下降、非票房收入临界点到来的担忧,都影响着院线未来的布局方向。   

  但可以肯定的是,单纯布局影院终端,依赖电影放映业务的院线竞争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一起拍电影 庞宏波,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