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随着新中产阶级的崛起,借助“全面二孩”的政策红利,中国儿童消费市场的活力被彻底激发。
根据中国儿童产业中心的数据, 80%家庭中儿童支出占家庭支出的 30%~50%,家庭儿童消费平均为 1.7 万~2.55 万,儿童消费市场每年约为 3.9 万亿~5.9 万亿,市场空间潜力巨大。与此同时,据相关预测未来十年儿童数量将急剧增加,到2025年0-14岁儿童将达到峰值约2.72 亿人。
在儿童业态深受各大购物中心欢迎当下,其他业态也摩拳擦掌,意欲分一杯羹。诸如餐饮业在菜单、菜品、餐具等方面以别出心裁设计,抓住儿童注意力;又如不少服饰品牌相继推出亲子装,甚至以单独儿童服饰品牌抢占儿童市场……可以说,在实体商业里,“+儿童”服务已渐成风潮。
那么,具体都有哪些业态在“+儿童”?又各以何种方式采取跨界融合?赢商网特别策划《“+儿童”服务渐成风潮,深度解构跨界融合之道》专题,为您一一呈现和揭晓。
成人运动起家的361度反而童装卖得更好;休闲品牌森马旗下的童装业务营收已经超过集团总营收的半数;就连内衣品牌都市丽人也开始涉足童装领域。近几年,童装市场对于成衣品牌的诱惑力和重要性可见一斑。
的确,新生代家长的出现和新一波新生儿潮的到来激活了儿童市场,又逢成衣市场增速放缓,作为刚需的童装市场便成为了一众成衣品牌寻求增长点的新地。
各路成衣品牌纷至沓来,童装市场战火持续升级。
童装市场的“战火”从国际“烧到”国内
早在20世纪60年代,奢侈品牌Dior和Ralph Lauren就已经开拓童装市场。2000年以后,随着Gucci,Fendi等奢侈品牌开始扩展或新开发童装产品线,国际童装市场开始持续升温,并且成为了奢侈品牌的必争之地。
感受到国际风向,国内的成衣品牌也开始涉足童装市场。2002年森马集团创立了“童年不同样”的童装品牌巴拉巴拉。彼时,国内童装市场刚刚发育,森马一马当先,几年之后顺利成为国内市场占有率最大的童装品牌。
不过,就在森马推出童装十年后,成衣品牌在国内童装市场打响了争夺战。
四大本土运动品牌安踏、361度、特步、李宁先后追随耐克、阿迪达斯等外资品牌开辟童装业务;本土服装品牌太平鸟、美特斯邦威、江南布衣、七匹狼、海澜之家等纷纷抢滩登陆;H&M、GAP、Zara、优衣库几大国际快时尚品牌也都全数到场。就连中国最大内衣零售商都市丽人也宣布正式进军童装领域。
据统计,国内40%以上的零售商已开发或计划开发童装自有品牌,成为门店目前销售额的第二大品类。
与此同时,在国际童装市场上早早发迹的奢侈品品牌也没有销声匿迹。纪梵希联手CWF 2017秋季推出童装线、Gucci与日本艺术家樋口裕子合作推出主题童装系列。
无论国内,还是国际,童装市场好不热闹。正应了一句话,当一片市场蓝海被所有人都发现后,不久就会变成激战的红海。
“买买买”和“大生小”成品牌发育主流
在坚决打入童装市场的相同战略背景下,各大品牌的依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了各自不同的战术。
对于大多数急于抢占地盘的品牌来说,最直接的方法自然是“买买买”了。
此举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森马。森马除了巴拉巴拉,还有梦多多和马卡乐两大品牌,不过这两个品牌的定位都比巴拉巴拉还要低一些。为了应对国内童装市场激战的形势,森马开始通过收购和合作使品牌多样化,向高端和时尚方向发展。
森马集团先后与北美第一大全年龄段专业童装零售商THECHILDREN’SPLACE签署20年的合作协议,通过全资子公司收购欧洲中高端童装领跑企业Kidiliz集团全部资产。
值得一提的是,Kidiliz集团旗下业务包括Z、Absorba、Catmini和Kidiliz多品牌集合店的经营业务,授权品牌业务(主要包括KenzoKids、Levi’s Kids、Paul Smith Junior等5个品牌),其他自有品牌批发业务和电商业务。
其实,在“买买买”的背后,实质上则是通过“大而全”的多品牌策略深耕市场。在收购之后,森马形成了更具规模的品牌矩阵,而且在消费者全年龄层和消费层级的覆盖上更为细密。
而且收购的益处除了节省时间成本,更在于资源的嫁接和整合。无论是THECHILDREN’SPLACE还是Kidiliz,在品牌运营、设计研发、供应链管理、销售管理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通过合作和收购,森马的资源得到延展,而且触角也更加国际化。
类似的还有拿下FILA,收购童装品牌小笑为自己加码的安踏。通过收购,安踏现在已经形成了包括安踏品牌在内的三条童装线。
当然,这样的“买买买”式的快速扩张更适用于那些实力雄厚,尤其是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那么对于那些不能“买买买”的品牌来说,又有什么适用的方法呢?
本土成衣品牌JNBY最初则通过在原有女装店里以“女装+童装”的方式混搭出售。在实验了一年后,业绩良好,JNBY继续加大实验范围,在全国100多家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店铺里混入童装售卖。此后JNBY才推出童装品牌 jnby by JNBY,也才在杭州首次设立单独柜台。
观察发现,凡是拓展童装业务的品牌大都是发展成熟的成衣品牌,而这些成衣品牌无疑拥有厚重的品牌积淀和成熟的拓展渠道,童装品牌最初依附成衣品牌发展,原有的品牌资源和渠道能够对童装品牌初期发展形成很好的助力。
拉夏贝尔、太平鸟等品牌的童装均是以类似的方式“脱胎”母品牌。
成衣品牌将最大的注下在未来
361度童装两位数的增长率、森马童装占集团总收入50%以上的份额,这些数据成绩单的确让人眼前一亮,因此也有分析认为,童装市场就是当前成衣品牌的现金奶牛。但是,如果仅仅把现金奶牛看做是成衣品牌激战童装市场的初衷,也许就太低估品牌们的野心了。
85后、90后的新生代父母是消费观念最超前的一代家长,他们愿意为自己消费,更愿意为孩子消费。
由成人服饰品牌衍生出的童装,几乎一眼就能捕捉到与主品牌设计风格、品牌调性相似的基因。新生代家长更容易将自己的消费倾向延续到孩子的消费选择上。
笔者曾在GAP北京某店内的童装区域看到一句话:“世界终将是属于孩子的”。
6到15岁是一个孩子价值观养成的时候,当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某品牌的话,无论是从直接的质感,还是其他感情层面,也同样会形成一种积淀,这便会影响到这一批儿童成年后的品牌倾向。到此,我们应该更懂得众多品牌的这条“长线”是伸向哪里的“鱼”了,也就是构建新一代消费群对品牌的认知。
“如果小孩从小穿361°,长大了也会穿361°。”361°媒体传播总监兼总裁事务助理刘文汀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再往深想,现在的父母能够影响孩子的消费观,而这波被影响了消费观的孩子们,将来也会有下一代,如此,品牌情感的多代积淀也不失为一种可能。
小 结
比起成人服装市场的低增长和低利润,童装市场的体量和增幅十分可观。
据统计,童装市场现在已经接近两千亿的量级。而且,不少业内人士分析,从长远来看,国内童装市场的人均消费支出还有可能提升,进而带动整体童装消费量增长,从需求端刺激供给端发展。
进入童装领域的成衣品牌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数据显示,2020年,童装企业注册量是7.1万家,同比下降了17.0%。2021年前5月,童装相关企业共新注册3.5万家,同比增长20.7%。
2017年已被业界称为“童装市场爆发元年”,大品牌都在加紧布局发力童装市场。有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童装市场规模将突破1500亿元。
4月20日,华北首家、全国第三家乐高®品牌标杆店在北京西单大悦城开业,营业面积达621平方米,是目前全国面积最大的乐高授权专卖店。
儿童桌游品牌「旭乐园」中国首家线下实体门店将入驻沈阳嘉里城,目前店铺已经围挡装修,预计5月开业。
1月24日,金宝贝早教中心同步关停深圳区域4家门店。据悉,去年下半年以来,金宝贝位于广州、北京、上海等地的多家门店被曝突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