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2003:回望本土巨头与外资企业的战国之始

——《70年城市商业变迁史》系列报道之武汉

赢商网华中站 陈晶   2019-09-12 12:59
核心提示:今天,故事就从1992年开始讲起。

  编者按:2019年,正值建国70周年历史节点,赢商网全国19城大联动,特别推出《70年城市商业变迁史》大型专题策划,回溯过往70年城市与商业发展脉络,以史为鉴,探路商业与城市结合的更多可能性,最终将汇集成册。

  经过十余年改革开放建设后,1992年,邓小平南巡深圳发表重要讲话,中国对外开放的“春风”讯速从沿海向内地推进。同年5月,武汉获批为沿江对外开放城市,并设立了实行沿海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到了1992年10月,国家确定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武汉市场逐步恢复集市贸易,内陆城市武汉被正式推向对外开放的前沿,“大武汉”各类型市场的建设和发展,终于迎来了历史的崭新时期。

  武汉商业更“开放”本土企业的强势崛起

  今天,故事就从1992年开始讲起。

  “那个时候国企开始改制,大批工厂职工下海创业,走街串巷兜售小商品的,沿街叫卖零食水果的,还流行起一种叫‘扁担’的职业”已经退休的老陈告诉赢商网。在老一辈武汉人的记忆里,当时的武汉或许是创业最好的时代。

  自古便有“天下第一街”美誉之称的汉正街,成为商业蓬勃发展的缩影。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汉正街市场逐步向大规模、高档次拓展,尤其激发了个体户向规模经营奋力攀登的积极性。

改革开放之初的汉正街(图源:《武汉图鉴》)

  ”当年汉正街的个体户劳动协会会长杨占芬买下一个27㎡的小房间,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第二个年头就能租下长虹市场1000㎡的经营场地开办玩具工厂,逐步成为汉正街玩具礼品市场的巨头之一。”老陈嘴里的“创业传奇”每天都在汉正街上演。

  有统计表明,1992-1999年之间,汉正街完成了总投资额大50亿元的三期改造工程,新建商场、住宅276万㎡,形成64个大中型市场,汉正街市场中心大楼、老三镇服装城、金昌布匹商城、华中皮具商城、立体停车场等等相继投入使用,到1999年就实现销售额120亿元。汉正街已成为万商云集、车水马龙的商业旺区,也是武汉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90年代的武汉,本土大型连锁企业也开始形成规模。个人创业的“小确幸”与大企业的“自我成长”,带来的不仅是汉正街里“杨占芬们”的红火日子,更成就了毛冬声、徐良喜、严规方等一大批中国商界传奇人物。

  1992年,徐良喜创办了武汉欧亚达,3年后,位于青年路的欧亚达艺术家私大世界建成,成为当时武汉地区最大的中国高档家具卖场,从此走上了成为全国知名家具连锁商场的品牌之路。

90年代欧亚达艺术家私大世界开业(图源:欧亚达)

  同年,本土商业巨头的武商集团也迎来了崭新起点,在董事长毛冬声的带领下,“鄂武商”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成为“湖北第一股”、“中国商业第一股”。在此之前,武汉商场已经完成了首笔贷款改造商场、成立了首家股份制企业的历史壮举。

老武汉商场(图源:网络)

  上市给武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财富,武商靠这笔资金打造了武商摩尔城。1996年9月,武汉广场(后更名为武商广场使用至今)正式开业,首月就实现就实现赢利,20个月收回投资成本,并从那一年起蝉联 “中国单体百货经济效益第一”桂冠至今。

  1999年,投资7亿元兴建的世贸广场购物中心开业。武商集团用空中连廊将3座大商场连为一体,使单体商场壮大为扎堆经营、错位发展的综合物业。凭借多年来在中国商界缔造的众多第一,始终占据了武汉商业发展的重要地位。

2009年的武商摩尔城(图源:网络)

  另一边,中商集团同样正在严规方的带领下,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中南商业大楼凭借三项改革措施,实现3年销售收入6.2亿元。“现在无法想象那时的火爆场景,柜台总是被挤垮。”一位在中南商业大楼从业十几年的高管说。1997年,以白领阶层为目标消费群的中商广场开业,与中南商业大楼形成中商“双子星座”。

中南商业大楼(图源:湖心图书馆)

  同年,严规方力排众议,在当时的城乡结合部、商业并不发达的徐东路选点创建中商徐东平价广场,把国外仓储模式与武汉市消费特点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超市+百货+家电”的混合经营模式,奠定了徐东商圈的基础。

  武汉零售三巨头之一的中百集团,在1989年完成股份制改造,并于1997年底成功上市,基于传统百货业竞争太过激烈,武汉中百开始涉足连锁超市。1998年6月,武汉中百第一家大型仓储超市在汉口唐家墩开业,中百集团由此开始了大型仓储超市和小型便民超市跑遍湖北的“超市王之路”。

  可以说,乘着开放之风,武汉本土企业强势崛起,到90年代中期发展至顶峰,在全国商业百强中占据10席,全国商业10强连续多年占有2席。

  外资纷纷入场 武汉越来越“洋气”

  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促进了武汉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吸引了一批批外资目光聚焦于此。

  “那段时间,来汉投资合作的国家与地区越来越多,日本的川崎重工、三井物产,美国的西屋电器、BA公司、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荷兰的飞利浦,马兰西亚的金狮集团……外资全方位、多领域投资武汉,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商业老炮的老马如是说道。

  按照统计,1992年一季度,平均3天引进两个外资项目,到了三季度即增至每天便有一家三资企业诞生。一种结合中国自身发展特点和未来经济战略出发而形成的“武汉概念”(即“香港-上海-武汉”经济金三角)开始在海外工商界形成。

  更有大量香港企业进驻武汉,1993年,新世界集团借此时机,正式进驻武汉市场,第一家新世界百货(国贸店)于1994年在汉口开业,此后武汉成为其在内地投资最多的城市。

武汉首家新世界百货(国贸店)(图源:新世界百货)

  ”街上过段时间就会出现新鲜有趣的“舶来品”,像是麦当劳、肯德基、卡拉OK、酒吧、摩天大楼……“回忆起当时的生活,80后的唐先生不禁感叹。

  1995年,武汉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在江汉路开业,开业当天人山人海,那时约会带女孩子去吃麦当劳比现在的西餐还浪漫,还是家长奖励小孩子的奢侈品。

武汉第一家麦当劳(图源:网络)

  1996年,泰合广场在武汉的武胜路建成,这座建筑高达176米的45层超高建筑,一举刷新武汉高度,吸引了众多著名国际跨国公司均在此处办公。

武胜路上的泰合广场(图源:网络)

  1998年,第一家家乐福超市入驻汉阳,以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为代表的洋超市入汉,构成了外商投资武汉的1.0时代。

位于汉阳大道的家乐福十升店,是武汉第一家家乐福超市(图源:网络)

  对外开放拉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截止到1999年末武汉共有旅游涉外酒店62家,其中五星级2家。

  1997年武汉首家五星级酒店——东方大酒店开业,这家酒店先后接待过众多国内外政府首脑和国际知名人士,“能吃一顿东方大酒店的西餐,是当时顶顶洋气的事。”

东方大酒店(图源:网络)

  到了2003年,恰好是百货业的“黄金十年”,港台资本单体百货店密集入汉,新世界百货、群光百货等,构成了“外商投资武汉的2.0时代”。

  城市基础设施拉动商圈蓬勃发展

  “除了外资企业的大量入驻,武汉全城大动工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的,汉口挖,武昌挖,汉阳挖,这一动就是几十年”老陈还向赢商网说道。

  为了提升城市功能,1992年后的武汉迎来了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仅1993-1997的五年里,武汉重大项目投资额就达394.59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7%。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一批枢纽性基础设施,如汉口火车站、长江二桥、武汉机场、机场高速以及一大批高层建筑都是在该时期内投入使用,这为后来武汉商业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航空路(图源:得意生活)

  “要想富,先修路”,城市基础建设的完善,使得武汉版图逐步外扩,1995年编制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在城市空间结构形态方面提出了多中心组团式的规划构想。武广商圈、江汉路商圈、徐东商圈等大都在这个时期迎来了历史发展新机。

  以武商摩尔城为中心的武广商圈,随着武商摩尔城建设的完善,发展成为武汉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中心商业区。老陈感概道“去武广潇洒的人,都蛮‘闪’的,橱窗里摆着单放机、彩电……价格贵得抵得上一个月的工资。”

  江汉路商圈到90年代初期还是人车合流,到2000年,经过七个月的全面改造,将现代商业节奏与古朴沉静的建筑气派融为一体,中心百货、大洋百货、王府井百货、新世界百货相继开业,延续着“车马如梭人似织,夜深歌吹夜未休”。

1999年江汉路(图源:网络)

  在没有楚河汉街、徐东销品茂的年代,武昌的商业中心集中在司门口商圈。这片包含著名小吃街——户部巷的商业片区,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了繁荣鼎盛高峰,司门口商业大楼、广东商城、九通商厦、武昌商场、维新服饰城等企业争奇斗艳,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一度达到10亿元。1998年前后,司门口商圈发展迟缓、出现衰象,至今已经淡出人们视线。

司门口商圈(图源:网络)

  位于武昌区的中南路商圈在1984年前,几乎全部都是政府机关、科研机构。1984年1月1日中南商业大楼的开张,极大地促进了中南路的发展。到1990年左右,中南路已发展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商业街。

  其后,长江二桥通车,徐东商圈借势上位。交通的利好,吸引众多商家纷纷前往并尝到甜头。1999年中商平价率先落户,销品茂、麦德龙和欧亚达相继而来,徐东商圈得以形成与扩容。正如在徐东做生意的刘女士所言:“不知有多少人记得,20年前,徐东还只是一片农田,规划上不过是一个村,如今的繁华只是因为一座桥带来的转变。”

  地处汉阳十字路口的钟家村商圈,自上世纪50年代的江汉一桥和长江大桥相继通车而开始崛起,80年代末汉商开业,1991年钟家村天桥开通,钟家村商圈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一枝独秀。

钟家村商圈(图源:得意生活)

  可见这一时期,武汉商圈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容,投资市场的红火,已经形成以超市和百货为主的第一代与第二代商业,正式开启了外资和本土企业分庭抗礼的战国时代。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赢商网原创新闻,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