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自古以来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自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命令大臣范蠡在今中华门外的长干里修筑越城,南京迄今已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跨江而居的南京,北接辽阔的江淮平原,东临富饶的长江三角洲,西连延绵起伏的皖南丘陵。如此特殊的区位,使南京成为了海派文化与内陆文化、北方文化与南方文化的交汇点。往来间,各种文化、思想相互渗透,造就了南京兼容并蓄和创新开放的特质,形成了丰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地域文化。
作为江苏的省会,南京顶着“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重要门户城市”等一系列头衔。长三角经济区域经济一体化阶段,具有“地理中心”优势的南京,也被定位为长三角唯一的“特大城市”。
今年一季度,南京GDP增速逆势上扬,成为TOP20城市里唯一正增长的城市。与此同时,部分城市经济增速跑输全国,一进一退间,南京一跃跻身GDP TOP10阵营。
流动的南京城,高级人才奠定首位度未来
城市的历史,是人流动的历史。
2018年起,南京市政府推出了“宁聚计划”,通过调整优化落户政策、提供住房安居保障、核发一次性面试补贴等多项措施吸引人才。2019年2月,南京市政府公布了修订后的《南京市积分落户实施办法》,从办法的细则来看加分指标中房产、年龄、婚姻、落户区域等加分政策均有变化。
2016-2019年,南京人才流入占比分别为3.1%、3.0%、2.9%、2.8%,人才流出占比分别为2.3%、2.1%、1.9%、1.9%,均逐年下降,但人才流入明显大于流出,使得南京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0.8%、0.9%、0.9%、0.9%,始终为正且基本稳定。
据官方数据显示,近两年南京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超过70万,2019年硕博人才增长150%。在恒大研究院和智联招聘联合推出的“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排名中,南京排名第六。
然而,进一步分析南京人口增长结构可以发现,南京人口自然增长量维持低位且出现下滑,而户籍人口增量明显高于常住人口增量,意味着南京户籍人口增长主要是因为常住人口落户脚步加快,城市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并没有实质性增强。长期来看,人口增长存在隐忧。
在区位交通方面,南京坐拥千万级国际机场、亿吨级深水江海港,正在建设“米”字形高铁枢纽。
2018年,南京禄口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2858万人次,货邮吞吐量高达36,5万吨,总航天达到260条以上。国际航线也形成了辐射亚洲、连接欧美、通达澳洲的格局。南京地铁10条线每天顺着城市的轮廓运行,日均客流量超过300万人次。从陆权上看,随着高铁网络的建成,南京也能吸附更多的人口,辐射更广大的地区。
尽管坐拥优质教育资源、交通便利等优势,南京的首位度却并不高。
2018年10月,十九届中央第一轮巡视中,南京被中央巡视组点名其省会城市功能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全国省会城市首位度发展报告》显示,江苏非省会城市苏州的首位度综合得分排名第四,而南京仅在规模首位度方面排名第六,而从省会GDP在全省GDP中占比的标准来看,南京仅占江苏省GDP总量的13.8%,排在其他58个城市中倒数第二位。
南京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王辉龙撰文指出,中心城市首位度不高和创新资源利用不够充分,是当前南京经济社会发展急需解决的两大问题。他认为,南京市全域面积偏小,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偏弱,而且江苏的经济重镇以“苏锡常”为主,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南京省会城市的能级。
因此,自2019年以来,“首位度”成为南京市政府会议的高频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亦屡被提及。
产业转型,争当国家中心城市
南京的产业结构曾经一度偏“重”。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电子、石化、钢铁、汽车四大产业发展成为南京的四大支柱产业,其钢铁、软件、智能电网、风电光伏、轨道交通等,在全国产业版图中也都有重要地位。
2018年1月,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南京市创新名城建设动员大会,将创新纳入城市建设的最高定位,并发布2018年市委1号文件《关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2019年,南京在2018年一号文件的基础上,继续围绕创新工作出台了今年一号文件《关于深化创新名城建设提升创新首位度的若干政策措施》。
优越的营商环境、雄厚的经济实力、扎实的产业基础,吸引了众多高科技企业。
总投资45.8亿元的富士康南京研发中心落户南京软件谷,已正式开工建设;腾讯大数据中心在江宁开发区江苏软件园打造华东云计算基地,总投资不低于100亿元;科大讯飞南京区域中心正式落户河西江心洲;南京科学城海外协同创新中心等项目签约落户浦口科学城;格力入住江宁……
据《2020年南京市独角兽、培育独角兽企业榜单》显示,南京现有独角兽企业15家,培育独角兽企业95家,独角兽企业增长率高达650%。在《自然》杂志评选的全球科研城市50强中,南京高居第12位,国内位列三甲,仅次于北京与上海。
而南京一向弱势的新兴产业领域,渐渐崭露头角,尤以集成电路为重。
靠着台积电、LG化学、富士康等一系列大项目落地投产,南京挤进了国内芯片重镇之列。短短两年多时间,便新增集成电路设计企业200余家。据政府数据显示,2018年南京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高于全国的6.2%,其中,集成电路产量增长29.6%,高于全国的11.2%。
从产业结构来看,南京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其比重在2008年迈过了50%的关卡,2019年更是达到62%。
具体来看,南京的金融业占GDP比重高达11.5%。在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金融中心指数”评估中,南京金融产业绩效排在国内城市第四位,仅次于北上深;最新公布的第26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中,南京首次上榜。
另一方面,国家中心城市历来受到瞩目,成为一众二线城市竞逐的焦点所在。
目前,我国共有9个国家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重庆、武汉、郑州、西安、天津。在2020年城镇化文件及两会报告,均提及“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了中心城市的特殊地位。
早在2018年全国两会,南京的代表、委员就建言争取国家中心城市资格。从整个城市层面将“争创国家中心城市”作为重要目标,并在全国两会、中国国家战略规划等平台积极争取落地机会。
现如今,南京已与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联系,与90个城市建立友城关系,在南京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超过100家、生活工作的外国专家和留学人员超过3万人。
从长三角内部来看,上海的龙头地位,或许没有谁能撼动。但对于第二把交椅,南京或许有了和杭州一较高下的更大底气。
在一个个商业地产项目入市下,顺应着城市发展轨迹,南京商业格局已经逐渐从单核向外围多中心格局发展,南京的商圈也正经历着裂变式的发展。
水游城、水平方、茂业天地、招商花园里4家夫子庙商圈的商业项目里,共有海底捞、南京大排档、喜茶、楽楽茶等141家餐饮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