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经济、全民囤菜、口罩荒、奶茶热……回望即将过去的2020年,有哪些消费类的词语还存留在你的记忆里?
2020,我们见证了日常生活的失序与重建、小众文化的交流与破圈,我们在热闹的直播间里寻求宽慰,也终于明白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道理;我们开始反思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也比以往更加注重情绪和健康管理 ……我们从过去12个月中遴选出最具有代表性的消费事件,带你回顾不平凡的一年。
1月:口罩
今年春节期间,“肺炎”“武汉”的搜索热度超过“春节”“过年”,成为中国人关于2020年农历新年的两大回忆关键词。
也因为这一场疫情,让口罩成了人人脸上“半永久”的饰物。整个一月份,一“罩”难求成为常态,连带着熔喷布、口罩机、消毒水等也成为奢侈品。企业跨界生产口罩的例子屡见不鲜,在国家部委的大力倡导之下,到1月29日,我们的口罩产量达到一天800万只以上,复工复产面恢复了40%。
2月:宅经济
2月,中国数亿消费者过上了“宅生活”。“宅家为国”时期,多家电商披露的数据显示,这段时间,中国消费者最经常做的事是“理发、打蛋、试口红”。“全民宅家”的二月份,带火了凉皮、螺蛳粉以及调味料半成品等商品,连带着也为生鲜电商注入新的流量——买菜要靠抢,送菜上门更受欢迎。
宅家期间,在家健身、“云蹦迪”“云演唱会”,以及疗愈食品也成为新的商机。2月16日晚,快手联合太合音乐举办的线上“连麦音悦会”, 3小时的直播吸引了300万人观看,互动次数超600万。
3月:直播带货
疫情发生以来,直播成为类似于社交的工具平台,正在加速与电商、娱乐和资讯等产业的结合,“直播+”已成为现实。而其中,又属直播带货风头最盛。数据显示,抖音、快手等视频平台直播用户周人均单日使用时长突破120分钟,其中,直播对提升用户粘性作用巨大。
3月21日,淘宝直开启史上首个“直播购物节”;26日,罗永浩开启了个人的带货主播职业生涯;整个3月中,太平鸟、TAGHeuer、LV、Nike等品牌也纷纷入局直播,奢侈品虽然屡屡直播翻车,但仍屡败屡战,精神可嘉。同时,一大批培养红人主播的MCN机构也正在崛起,直播带货产业链已逐步成型。
4月:土味营销
老乡鸡的一台“土里土气”的发布会成功出圈,也为一整年的消费营销定了大方向——土。
土味营销,换句话说即是给人以反差感的营销方式,成了今年各大品牌的首选。钉钉“求饶”、巴黎世家土味汉字包等等都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土味营销之所以如此“上头”,本质上还是消费者对新颖有趣内容的渴求,以及对跟风式、同质化的平台内容的日渐麻木。对于品牌来说,如何做到土得深入人心但不翻车,是一个需要把握尺度的问题。
5月:地摊经济
2020年年中,疫情得到初步控制但就业形势尚不明朗,摆地摊成为一个对许多人来说可行的创收选择。 随着地摊经济走火,也顺势带火了地摊“神车”五菱汽车,以及相关股票的大涨。不过,在卫生、市容等相关细则尚未出台之时,“地摊经济”的热度也很快降了下来。
6月:植物肉
6月1日,必胜客首次在中国推出植物肉汉堡,这不仅是其首次推出“植物肉”产品,也是这家披萨连锁巨头史上首次推出汉堡。这是近两年来快餐巨头卖植物肉的又一例子而已。植物肉正从一个概念产品,逐渐脱胎为人们熟悉的各种加工食品。《2020线上植物肉消费人群洞察报告》显示,植物肉已经从正餐化向零食化转变,同时更多适合“中国胃”的植物肉产品也正在被端上餐桌。
7月:餐饮禁塑
7月中旬,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详细界定禁、限管理的细化标准。作为对年初发布的“限塑令”的进一步细化,其影响开始逐步扩散到茶饮、外卖等行业。
7月1日,饿了么等外卖平台开始不主动向消费者提供一次性餐具,麦当劳也开始逐步在全国门店禁售塑料吸管。“吸管限塑令”面前,品牌有的采用环保吸管或鸭嘴盖,有的大力推广自家直饮杯,这被甚至认为是新商机。
8月:餐饮反浪费
一则央视报道,给“大胃王吃播”判了“死刑”。#央视批有的所谓大胃王吃播浪费严重#话题登上微博热搜之后,各平台纷纷响应号召,发布整改声明,下架相关视频。火热的“吃播经济”按下暂停键。
吃播,这一舶来于韩国的“疗愈”内容形式在国内被发展为大胃王、猎奇、美食制作等类型,但也伴随着造假、内容低俗以及铺张浪费等争议。 在吃播原产地韩国,大胃王也曾饱受争议。2018年时,就有韩媒报道称韩国政府要通过《全国肥胖管理综合措施》来规范和限制吃播。在“反浪费”倡议被各行业践行的今天,吃播也开始向美食分享转型。
9月:奶茶热
9月, “秋天的一杯奶茶”刷屏朋友圈,无数品牌跟风,茶饮店更是暗爽。这两年,以喜茶、奈雪的茶为代表的新中式茶饮风头不减,资本宠爱消费者青睐,一举一动都颇受关注。 新茶饮除了满足消费者喝的基础需求外,还具有社交价值和休闲价值,且是一种时尚标签,与年轻消费群体对生活方式和身份认同的追求不谋而合,也许也就是网红奶茶店久久未“凉”的秘密。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新式茶饮新品牌似乎比以前少了——在2019年上半年,哪怕后劲乏力,鹿角巷和答案茶这样的品牌,还能通过一个爆款打响市场。但进入到2020年,新晋品牌想搏出位,日益艰难。
10月:代餐食品
得益于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代餐在2020年迎来一次明显增长。Wonderlab、ffit8、王饱饱、咚吃等多个代餐品牌都在今年完成了数目不小的融资。在今年双11第一阶段中,国内新锐代餐品牌的表现甚至击败了不少老牌烘焙品牌。
狂飙突进式的扩张背后,是国内代餐市场的巨大空间。目前,国内代餐市场规模仅为200亿左右,预计2022年将达1200亿。这意味着近两年就有千亿级的市场空间爆发增长。新品牌诞生的同时,传统食品巨头也看中了这一赛道。“盘活了场子”的同时,对同质化严重的代餐市场也带来挑战。
11月:尾款人
所谓尾款人,指的是那些在今年双11预售机制导致下,必须一天之内支付尾款的消费者。略带自嘲的语气背后,我们看到了这届年轻人对犒劳自己的执着。在大促节日下的抢购中,他们似乎找到了压力与欢愉的平衡,以及共陷“水深火热”的群体认同。
12月:社区团购
2018年经历第一轮风口的社区团购,在2020年年末再一次火了。
经历互联网巨头下场、烧钱补贴、团长拉人、品牌断供等剧情之后。一则“社区团购九不得”给这一赛道下了紧箍咒,更多冷思考也浮上水面。这是否是一个能够长期持续的商业模式?巨头看中的是卖菜生意还是下沉市场的用户流量?最重要的是,关系民生的“菜篮子”是否会成为寡头的垄断市场?这些都等待时间来验证。
有人说,希望2020年可以重启。但时光终究不能倒回,如今夏天已在路上,趁这个时候重新审视和思考这一切,相信我们会有新体会。
为了刺激消费,连被边缘化多时的“地摊经济”开始卷土重来。在风雨飘摇大环境中,哪几类韧性强的品牌能跑赢经济逆周期?
天津K11Select、漕河泾印象城等MALL开业;武汉SKP预计2023年开业;传太古地产将在广州开设第二家太古汇;万科回应“80亿入股蓝光”传闻。
天猫、京东618预售业绩亮眼,家乐福计划今年开出首家会员店,爱马仕全球首个健身馆HermèsFit亮相成都,沃尔玛、家乐福再传关店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