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茂一波三折的地标生意:福建第一高楼108大厦降至360米

观点地产网 李标   2021-03-09 13:32
核心提示:福建第一高楼世茂108大厦高度降至360米,原定计划为518米。尽管如此,108大厦仍将超过厦门国际中心成为福建的第一高楼,后者楼高340米。

  福建第一高楼经过3年踌躇,最终还是在高度上妥协了。

  近日,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福州市12345便民服务平台上回复市民称,根据最新研究意见,世茂108大厦建筑高度按360米控制,经向建设单位了解,目前其正在委托设计。

  网上传出了世茂调整高度后的大楼效果图,值得注意的是,不仅仅是世茂108大厦,位于福州闽江北CBD几栋摩天大楼均被强制降低高度,例如新玺中心降至240米,建发新时代广场降至180米。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此次世茂108大厦被迫从最初的518米高度降低至360米,主要源于机场限高。

  一波三折的地标生意

  事实上,关于世茂108大厦的高度问题,从拿地之初就一直盘旋在世茂头顶上。

  2017年10月份,世茂以15.3亿元成功竞得福州市台江区江滨西大道以北,闽江北岸中央商务区B-1地块(项目地块),正式将108大厦的宏伟计划推向市场。

  该地块规定,中标人(竞得人)应自土地出让合同签订之日起360日内,就建筑总高度突破机场限高(518米)问题,取得部队限高监管部门同意。

  当时,市场一致的看法是世茂极有可能与相关政府部门达成一致,也就是按照原定计划518米的高度去开发。

  据悉,世茂108大厦是以著名的台北101大楼作为参照物进行规划建设,“寓意一个海峡两栋建筑,凝望同一个民族的高度”。

  台北101大楼地上层高101层,建筑高508米,曾称为台北国际金融中心。世茂108大厦的原定高度518米,将正好超过前者,也将是全国前十高的摩天大楼。

  世茂方面在拿地时曾表示,世茂项目各项工作将在拿地后立即启动,同时也将协商限高问题,预计会在一年内动工,5年内建成。

  2018年6月份,世茂108大厦按照计划正式开工,总投资85亿元,占地面积42.78亩,总建筑面积约31.37万平方米。

  然而,项目并没有顺利进行,关于高度的话题一直没有定论。

  一栋518米的大楼,要在5年内从设计到建成原本就是一个极难的过程。如今,3年已过,地上除了时不时有机器在规整土地,并没有见到任何一个雏形拔地而起。

  2019年4月份,福州市城乡建设局回复表示,经了解,世茂大厦拟建设高度518米。该项目预计6月份进行桩基施工,桩基工期2年,主体工期预计6年,项目工期预计7年。目前企业正与相关部门沟通限高事宜。

  随后在2019年6月份,又有市民通过咨询关于世茂大厦的相关问题,福州市城乡建设局在咨询中表示,经了解目前该项目正在深化报批方案中,并未改变建设计划。

  彼时,微博@福州城市建设爆出了世茂108大楼的项目规划图,该图涵盖了商业、五星级酒店、办公、公寓、酒店式公寓、观光等多种业态。

  值得注意的是,在规划图上项目高度仍为518米,但却只规划到了443.85米,顶部近80米的高度尚未进行规划。

  即使世茂108大厦按照360米高度重新进行规划和建设,该栋摩天大楼仍将超过厦门国际中心成为福建的第一高楼,后者楼高340米。

  被限的摩天大楼

  世茂对于地标生意一直情有独钟。

  比如曾经的“浦西第一高楼”上海世茂国际广场、300米的深圳前海世茂大厦、仍在规划中的深圳世茂深港国际中心、343米的长沙世茂环球金融中心等。

  上海、深圳、南京、重庆、长沙、绍兴等一二线城市都能见到世茂地标的影子,这也成为世茂打造企业形象和品牌一个特有的方式。

  在世茂官网上能够见到单独的一栏城市地标,“已为城市贡献近30座超200m地标,以突破性技术筑就超级工程,打造城市独有名片。”

  以世茂的发家地福建为例。福建第二高楼是此前提到过的厦门国际中心,而第三高楼即为厦门世茂海峡大厦,也被称为世茂海峡双子塔,高300米。

  世茂海峡双子塔在封顶时是厦门的最高建筑,而福州第三高楼便是世茂天城,在2012年落成,也是福州首个超过200米的建筑。

  2020年,世茂的地标生意模式却受到了当头一棒。

  当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

  通知指出,针对超高层地标建筑,严格限制各地盲目规划建设超高层“摩天楼”,一般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要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严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建筑;各地新建100米以上建筑应充分论证、集中布局,严格执行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批制度。

  实际上,在2019年9月的《关于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质的指导意见》文件中就曾提到过相关事项,但并未明确做出具体要求。

  在政府的严格管控下,不少摩天大楼都做出了让步,例如西北第一高楼西安中国国际丝路中心从最初的588米降到了498米;深圳罗湖华润湖贝塔从最初的830米降至500米……

  过去,摩天大楼往往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表现,一道美丽的天际线会成为一个城市独有的符号,例如伦敦金融城天际线,纽约曼哈顿天际线,香港中环天际线等等。

  在众多摩天大楼背后是一部部资本血泪史,那些超过数百米高的建筑,需要更多时间与专业能力方能完成,其往往会穿越一个小经济周期,并因此承担了极大的财务风险。

  例如,前文提到的福建第二高楼厦门国际中心,该项目就仅建成了一部分,随后便进入了资金困难,被迫转让;例如著名的“中国第一高楼”天津117大厦,其更是直接停摆,时至今日仍未有曙光初现。

  1999年,德意志银行证券驻香港分析师安德鲁.劳伦斯(Andrew Lawrence)提出“摩天大楼指数”(Skyscraper Index)概念。其认为,经济衰退或股市萧条往往都发生在新高楼落成的前后。

  他表示,宽松的政府政策及对经济乐观的态度,经常会鼓励大型工程的兴建。然而,当过度投资与投机心理而起的泡沫即将危及经济时,政策也会转为紧缩以因应危机,使得摩天大楼的完工成为政策与经济转变的先声。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观点地产网 李标,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