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oko
36氪获悉,定位于粤式新餐饮的行运集团在2021年9月完成由北京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基金独家投资数千万元的Pre-A轮融资,融资主要用于旗下子品牌门店扩张与供应链打造。
行运集团成立于2018年,2017年团队主创在北京三元里推出第一家港粤煲类海鲜品牌门店“行运打边炉”,并迅速获得成功。2021年行运集团孵化出以粤式海鲜为主的子品牌“肥福排档” 和“肥小福”烧鹅快餐店。
行运集团创始人赵垒告诉36氪,“行运打边炉”和“肥福排档” 的定位是中高端餐饮,门店平均面积分别为470平和1450平,既适用商务餐饮,也为家庭聚餐提供老少咸宜的菜品,客单价在250~350元。“肥小福”烧鹅聚焦下沉市场,兼具正餐、快餐和小吃的功能,客单价为35~55元,门店面积在85~130平米间。
行运集团注重就餐环境地打造。“行运打边炉”门店专门聘请香港设计团队,打造香港大排档的沉浸式用餐体验。“肥福排档”作为“行运打边炉”升级版,打造具有鲜明岭南特色的就餐环境,门店整体采用实木结构,以佛山手工刺绣为装饰,装修成本将近1万元/平方米。同时,“肥福排档”的员工全是广东籍,这既因为门店的消费者中有大量来自粤语地区,也因为粤式菜品制作精细,赵垒认为只有本地人才能将口味和服务做得“地道”。
“‘行运打边炉’与‘肥福排档’成功后很多人开始模仿,但是他们难以真正的复制。我们有强大的厨师团队,粤语地区本地的服务人员,重金的装修风格,以及门店自成一体的调性,这是不是随便能模仿的。”赵垒说道。
行运集团目前的市场主要聚焦于北京。截止2021年底,行运集团在北京将拥有8家“行运打边炉”门店、2家“肥福排挡”与4家“肥小福”快餐门店。一线城市的人力成本和房租是餐饮门店的主要开销,如果做不到高客单价或高翻台率,门店的流水增长很容易跑不赢成本增长,导致亏本停业。
长久以来,粤式餐饮和港粤餐饮文化在消费者中拥有广泛的基础,消费者对此的付费意愿也更高。目前,在疫情影响下,“行运打边炉”和“肥福排挡”的翻台率分别为2.8和3。虽然翻台率可能略低于部分餐饮品牌,但高客单价抬升了门店利润率,导致两者的收益远高于一般的餐饮品牌。另一方面,“肥小福”烧鹅则相反,2021年10月在北京慈云寺开张的首店,日均结账次数稳定在400次以上,高翻台率保证餐厅收益。
因此,在Pre-A轮融资前,行运集团就通过直营门店自我造血,即使受疫情影响,行运旗下所有直营门店均在一年内收回投资成本,其中不少门店可做到一年内2~3次回本。
赵垒告诉36氪,行运集团盈利的关键在于具备优质海鲜渠道、菜品新鲜精致,所以能够做高客单价,收获高利润率。对海鲜餐厅而言,最大的成本在于海鲜运输和到店管理过程中死亡率高,新鲜海鲜的均价被摊高。“做海鲜生意有很多秘诀外行不知道。我刚开始海鲜毛利率只有30%,一边做一边学,后来又引入有海鲜渠道背景的投资人,现在我们的毛利率达到60~70%。”
目前,行运集团共有400余人。其中,行运集团创始人团队均为拥有十余年餐饮经验的80后传统餐饮人,赵垒曾任北京和平饭店厨师长、北京上园饭店行政总厨兼副总经理,2006年曾创建连锁餐饮品牌“宽掂”。
餐饮业从业人员流动大是困扰经营者的一大难题,为了减少核心员工地流失,行运集团给旗下餐饮品牌各部门制定业绩目标,达标员工可获得 10%的门店利润分红。同时,为了增加员工的“主人”意识,行运集团向门店管理层开放5%的新店股权认领。赵垒告诉36氪,员工认领积极。
行运集团战略合伙人吴浩告诉36氪,行运集团品牌矩阵已经形成影响力,在商场招商中能够获得优先选址、房租折扣等优惠。未来“行运打边炉”和“肥福拍档”将保持精品严选的策略,以一线城市为拓展方向,每年预计新增2~3家。“肥小福”烧鹅将以标准化门店形式快速向全国扩张。
行运集团创始人赵垒告诉36氪,目前行运正在进行新一轮融资,融资将用于拓展门店和供应链系统等配套设施搭建。未来在精细化管理下,行运集团的利润率还有较大增长空间。
近日,生鲜超市新零售品牌T11完成1亿美金B轮融资。品牌创始人兼CEO杜勇表示,T11年底将开至8家门店,包括北京5家、上海2家、武汉1家。
截至10月,已经有9个卤味品牌完成10轮的融资。而在卤味市场发生的9起融资中,三分之二都是投给热卤品牌,足以证明资本对热卤赛道的偏爱。
12月9日,连锁咖啡品牌NOWWA挪瓦咖啡宣布连续完成B轮和B+轮两轮融资,累计金额2亿元。该公司已拥有超过1500家店,服务覆盖20座城市。
11月29日,陈香贵宣布完成2亿元A+轮融资,该餐饮品牌目前已披露四轮融资,总融资额超3亿元;目前其门店数量129家,未来3年门店将达600家。
11月29日消息,三坑大型集合店品牌“诗与万花镜”已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品牌国内首店11月27日开业,选址上海静安寺,占地1100平。
江苏新消费赛道共计发生融资104次,总金额92.6亿。其中餐饮赛道融资项目最多,达59起,总金额35.93亿;服饰赛道融资额排第二,共25.31亿。
尽管星巴克庞大的直营体系暴露了不少问题,但中国咖啡市场的新品牌要想短期内弯道超车也并非易事。星巴克在选址、供应链上优势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