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再强,也难以抵抗时代的趋势。
2月17日晚8点半,新世界百货(需求面积:50000-80000平方米)成都店通过其官方公众号发布顾客告知书,官宣将于3月20日正式闭店结业,并于即日开启清仓。
自2006年12月亮相至今,新世界百货在成都已经运营16年,也是最早一批进入成都的港资百货企业。其所在的盐市口商圈是成都过往最繁华的商圈之一,正衔接天府广场与春熙路两大商业核心,见证着成都商业十余年的发展变迁。
值得一提的是,亮相成都后的第二年——2007年7月12日,新世界百货便赶赴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并进一步在全国扩展,此后5年其营收及利润水平平均增长近2倍,当年发展势头可见一斑。
新世界百货成都店开业之初便以“年轻时尚”定位成为彼时成都消费者的时髦去处之一,此后运营中,紧随市场需求的新世界百货也多次进行硬件焕新及品牌汰换,光2018年汰换品牌便达140家,其积极调改决心和实力有目共睹。
但,个体再强也难抵时代趋势。
伴随2014年成都IFS和成都远洋太古里相继开业,极核商圈重心正式东移,往日辉煌的盐市口商圈逐步黯然失色。
2016年2月,摩尔百货在连续亏损3年后,结束14年的经营,宣告歇业;2016年5月,茂业收购仁和春天百货,仁和春天(人东店)易主;2016年10月,与新世界百货一街之隔的北京华联商厦在15年运营后官宣闭店;2017年12月,远东百货也由于2017年整年遭遇的巨额亏损,宣告撤离成都(点击链接跳转)。
从天府广场-盐市口商圈深耕至今的,仅剩新世界百货、茂业仁和春天(人东店)和仍处筹备的茂业百货。
其闭店结业不可谓没有先兆。
2017年7月5日,新世界百货与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00017.HK)联合发布公告宣告退市,每股要约股价较上市首日下滑达65.52%,伴随退市,新世界百货也于近年来逐步关闭了其于大连、沈阳、武汉等多家经营不善的门店。
其背后映射,在购物中心及线上电商夹击下,消费者核心诉求转变过程中,传统百货业态的转型艰难。
尤其面对日新月异的春熙路商圈,整体体量仅3万方的新世界百货成都店,拥有着较强局限性,加之茂业项目多年来未有实质性进展,商圈的确难以在短时间内振兴。
截至发稿,新世界百货成都店的闭店公告阅读量已经超过1w,满屏可见的是成都消费者对这座陪伴长达16年的商业的不舍,从“本地土著的聚集地”到“一代人的回忆”, 这座商场容纳着太多成都人的生活片段。
伴随新世界百货闭店、盐市口商圈进一步成为孤岛,值得警惕的是,在商圈重心东移之后,如何重新振兴市中心周边商圈,是摆在行业和政府面前最大的课题,比为极核商圈锦上添花更为迫切和重要。
未来,是否考虑由政府出面梳理片区国有资产、盘活市中心的低效资产,加快推进零星项目的入市计划,并选择开放性向行业和大众广泛征集意见,进一步率先推动片区国有物业的城市更新,或将是有效途径之一。
逢低抄底,盐市口商圈是否有可能成为市中心为数不多的片区更新的好机会,我们将保持关注。
2月7日,新世界百货发布正面盈利预告显示,预期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将录得股东应占利润4000万港元,2020年同期亏损20390万港元。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年度,新世界百货实现收益22.46亿港元,同比增加0.59%;年度亏损2.29亿港元,同比收窄52.58%;同店销售增长为3.9%。
成都伊藤洋华堂确定入驻位处交子公园商圈的CFC中国华商金融中心,将于2022年初开业,总面积约3500㎡,这会是伊藤的第二家食品生活馆。
从B1至B5层规划的楼层平面图可见,成都SKP分为购物村、北馆、南馆、公园商业四个部分。此前有消息称,成都SKP将一次性引入1000余个品牌。
百货究竟该如何转型?仅仅通过改变空间环境和商品是远远不够的。成都天府红的颠覆式改变,也许能带给我们一些解题思路...
在日本,伊藤洋华堂是一家全国性的企业,但在中国,伊藤更像是一家成都本土性的企业。扎根成都二十余年,成都人已经和伊藤洋华堂深深绑定。
近日,成都盐市口茂业百货北区围挡施工,南区正常营业。据悉,茂业商业拟投13亿修建北区项目,将建为商业、办公及酒店公寓为一体的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