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必胜客(需求面积:200-400平方米)重磅推出5款“国风意面”,引发了不少同行的关注。
也有人猜测:西式休闲餐饮品牌要发力面赛道了?
餐企老板内参王盼 | 文
意面做出中国味
必胜客一口气上了五款新品
“听说必胜客上新担担意面了!”
你没听错,这是必胜客门店里近日经常听到的点餐需求。意面融合担担面的鲜香麻辣,加入新西兰进口稀奶油、帕玛森干酪碎等食材……这道创新的“国风意面”,端上了必胜客的餐桌。
在西餐厅里吃一碗担担面,这场景确实很有混搭感。不过,这只是其中一道创新,5月16日,必胜客一口气推出了五款匠心口味“国风意面”,分别是:荆楚风味香卤鸭热干意面、意式肉酱担担意面、沙茶牛肉意面、和牛葱油意面以及鎏金蟹粉意面,对标武汉、成都、福建、上海、苏州五个地区,以“城市风味”为基础,汲取各地传统面品的风味精髓,再结合意面做出创新,并在全国同步推出。
五款新品,都采用中西融合的方式,把传统风味进行了创造性地“西餐化”打造。以风味切入创意,以爆品产生共情,以区域带动全国……“国风意面”推出后,不仅在社交平台上引发关注,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前往餐厅打卡。
从选品到创意
用中国味道激发舌尖上的共鸣
梳理必胜客这两年的新品,这并不是第一次瞄准面品类做创新:早在2020年,携手湖北老字号蔡林记在汉首推热干面;而去年,又联合六味斋发布西冷牛排刀削面。
不同点在于,前两次是与老字号合作,将中式传统面融合西式做法; 而这一次则采用西式意面基底,搭配中式浇头。 如果说之前的创新是对面品类的试水,此次其推出的“国风意面”系列新品, 则是必胜客在中西美食融合之路上持续深耕,更体现了必胜客打造“国潮面道”美食文化的情怀和决心。
从极具地域风味的国民面品,到带有西餐元素的“国风意面”,再到掀起一阵国潮。为什么必胜客能引领创新?在具体的研发上,又是如何让老味道吃出新体验,并贴合中国人的味觉喜好的?
1、面赛道“有机会”,而必胜客恰好“有底气”。
任何品类,都有重做的意义。
这两年,面品类是餐饮品类中当之无愧的“热门爆品”,不仅频频收获资本的青睐,全国各地更是跑出了多个黑马品牌,新老玩家交手,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中式面馆市场规模已经达到3120.9亿元,预计2022全年将突破3400亿元。同时,这一传统且受众足够广的国民品类,也收获了一批新消费用户。换句话说,“品类重做”的市场机会有目共睹。
必胜客在此时入局,影响力不言而喻。
首先,在中国内地拥有2600+门店的必胜客,无论是品牌规模,还是其母公司百胜中国所打造的强大供应链体系,都能为这一“传统品类”做出最大加持和升级;其次,意面是必胜客的王牌主食之一,在品质上具有深厚的“功底”,臻稀杜兰小麦更健康更劲道,煮出来色泽金黄、易挂汁。从面本身来看,自带差异化;最后,意面所富含的高蛋白、低脂肪收获了不少新消费人群的青睐。
从这一点来看,面食大赛道的机会点,与必胜客的擅长点具有天然的契合。在赛道焕发生机的风口之上,必胜客的此次创新可谓“顺势而为”,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2、瞄准五座城,精准挖掘“最抓本地胃”的面食精髓。
这一次出新,必胜客聚焦在五座城市的地域风味上,选取的单品,也是“能抓住当地人味蕾”的国民面品。比如,担担面是当之无愧的“入蜀第一面”、沙茶味极具福建闽南特色、蟹粉面与苏州几乎可划等号……这些风味,能够极大地引发顾客共情,无论男女老幼,无论人在家乡还是身处异乡,都能够勾起心底的饮食情怀。强关联背后,实则是必胜客对新消费的精准洞察以及对各地风味的深挖。
餐饮的本质,是生活习惯和文化体验。地域是一个“标签”,就像再普通的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人们喜欢寻根问祖。同理,“有根基”的美食才会更打动人。而从消费选择来看,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菜品、品牌这两年陆续增多——2021年大众点评“必吃榜”显示,地方风味特色小吃共190家,创下了历史新高。
“本地味”的走红,体现了新一代消费者对“地域风味”的追寻,越来越多的国人拥有舌尖上的文化自信,这是风口也是机会。对于跨界入局的品牌来说,能否抓取出最有代表性的风味,是创新的关键。
据悉,为了这次上新,研发团队先后对全国的上百种地方面品类做了评估和调研,一方面从五座城市挖掘五道面品作为“味觉基底”,确保每一款足够有代表性,且在大众食客心中“具有更广泛的群众认知基础”;另一方面,在口味的甄选方面,充分考虑与意大利面的匹配度,选定更适合二者结合的地方风味,然后再经过多次消费者口味测试后,正式面市。
如此“走心”的研发,最终诞生了五款“国风意面”。一方面,必胜客致敬中国博大精深的面文化;另一方面,这个深耕中国三十多年的品牌,也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助力中国味道的传承与融合。
3、创新的核心策略,是“融合”而非“拿来主义”。
对于餐饮品牌来说,这是一个“创新井喷”的时代,“混搭”、“国潮”早已蔚然成风,并被推到了竞争的前沿。然而,真正要“拿捏”好创新尺度并不容易,不少品牌只是空谈创意,在形式上做出噱头,无法击中国潮的内核,也因此做不出具有差异化和内涵的国潮。
换句话说,没有人喜欢凭空而来的创意。再“炫”的呈现,也只有当消费者感知和接纳的时候,才是称得上真正的商业创新。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国潮”入局容易、深耕很难。
反观必胜客,摒弃“照搬”和“拿来主义”,在深挖中国面道的精髓后,结合西式食材及制作亮点,这才是必胜客新品研发的核心策略。
还是以意式肉酱担担意面为例,在保留担担面源本鲜香麻辣特点的前提下,更是别出心裁的加入新西兰进口稀奶油、帕玛森干酪碎,浓郁绵密的奶香,平衡担担面麻辣的口味,保留西式意面的基底,又满足“口腹之欲”,成为这道创新意面的点睛之笔。从某个层面来说,必胜客真正做到了“西式内涵、中式味道”的结合。
中西合璧的研发方式,在充分还原地道风味的同时也加入了必胜客的创新巧思,做出了独一无二的国潮内涵。这同时也表达了必胜客希望以“国味为潮”,发扬传统美食荣光的心愿。
以匠心创意讲述“中西融合”
深耕面赛道之余持续扩张品牌势能
有人猜测,必胜客此次大举上新,是否意味着即将大举进军面赛道?
事实上,盘点必胜客这两年频繁的新动作后不难发现。其所有的行为,都基于这个深耕中国市场32年的西式休闲餐饮品牌,对市场和新消费的深刻洞察。创意背后,是品牌势能的持续扩张。
首先,从2019年“同店销售回正”开始,目前拥有2600+店、势能持续走高的必胜客,正深耕下沉市场。产品,则是探路的最佳武器。在不断创新之中,必胜客逐渐探索出“更有群众基数”的产品和打法,擅长筛选那些“一呼百应”的潜力股。它们具备的共性是——受众广、南北皆宜、市场认知高、品类重做尚有机会。从这一点看,从面品类切入,大有可为。一旦在这个赛道成功试水,就打好了群众基础,品牌势能也将随之扩大。
其次,“国潮面道”对标的用户十分清晰,必胜客希望菜单上的“王牌主食”成为年轻人的面食新选择。同时推出的“一人食套餐”,更是精准瞄向白领人群、单身经济,深挖疫情后的消费大趋势。
即便是身在异乡的打工人,也可以通过一碗“国风意面”,唇齿之间回顾儿时熟悉的家乡风味,想必是另一种慰藉。
最后,多个“中国味”,本土化定制正在提速。国风意面,是必胜客坚持本地化战略的缩影 之一,实际上,必胜客这两年推出了多个品类,不断贴近中国人的味觉喜好。“中式”的打 法越来越立体,产品维度也越来越丰富,比如去年,从麻辣香锅和酸菜鱼中寻找灵感,上新“充满中国烟火气”的比萨;而此次更是一口气上新五款“国风意面”,涉及的地域更广、口味更多样。种种创意,都是必胜客本土化定制的持续深耕。
小结
作为西式休闲餐饮品牌,近年来,“胆大心细”的必胜客不断结合中华饮食精华,勇于尝试,掀起只属于必胜客的“最炫国潮风”。这一次,以匠心创意讲述中华传统名吃与西式美食跨界融合的故事,用意面做出中国味,让老味道吃出新体验,也让更多消费者在西餐厅里品鉴到独具情怀的“国潮面道”。
最近,必胜客披萨在福州接连推出主题餐厅,如星厨之约、花漾逃离等,似乎在融入中国文化元素的同时,努力迎合90、00后消费主力军的偏好。
如果未能解决必胜客品牌红利衰退的本质问题,一旦恶化,或许必胜客的持续开店还将拖垮整个百胜中国的正面盈利期望。
两周前,必胜客推出的重磅新品“中国味”系列——“麻辣香锅style”超级至尊比萨和“鲈鱼得水”酸菜海鲈鱼比萨,烟火味十足!
中国邮政首家邮局咖啡校园店,6月6日于东南大学正式开业。该店除了推出融合中国邮政与东南大学元素的邮票杯贴,还将推出茶饮和甜点。
在经历了产品涨价、关店潮等一系列风波后,茶颜悦色的拓店计划能否对经营有所帮助,仍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