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4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市商务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广州蓝皮书: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发展报告(2022)》。
《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发展报告》作为“广州蓝皮书”系列之一,是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和广州市商务局联合组织编撰,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列入“皮书系列”并在全国公开发行,每年编辑出版一本。本书是政府工作人员、广大科研工作者以及社会公众了解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建设和发展基本情况、特点和趋势的重要参考读物,也是专家学者、业界行家探讨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发展、总结经验、相互交流的重要平台。
全书由7部分组成,分别为总报告、国际消费中心篇、经济与贸易篇、新业态新模式篇、升级改造篇、市场运行篇、附录,共收录了广州地区和国内外有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政府及业界专家学者相关研究报告或论文20篇。本书从多个视角探讨了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发展战略,多角度展现了2021年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发展的基本情况、特点、亮点,并在多维度分析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展望了2022年广州国际商贸中心的发展趋势。
广州消费市场实现恢复性增长,消费升级特征明显
1.消费市场呈现“先快后稳”运行态势
2021年,在局部区域疫情发生及2020年同期基数逐渐提高等因素影响下,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各月累计增速呈现“先快后稳”的运行态势,走势与全国及广东省基本一致,与2020年广州呈现的“前低后高”运行态势有所不同。
广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速在1~2月为全年最高,呈现总体趋势保持恢复但增速放缓的特征,前11个月各月累计增速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年末12月累计增速接近两位数。1~2月增速为全年的峰值(33.8%),随后以月均放缓2.4个百分点左右的增速保持增长,1~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8%,比2019年增长6.0%,两年平均增长2.9%。
2.消费市场结构持续调整优化
2021年,疫情防控常态化进一步影响着广州消费市场走向,消费市场结构不断调整优化。
一是批发和零售业复苏更为强劲,住宿和餐饮业尚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2021年广州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9324.52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2.1%,同比增长9.1%,两年同期平均增长3.6%。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98.04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9%;同比增长18.5%,两年同期平均下降3.6%。
二是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网络消费规模持续扩大。2021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2209.07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1.8%;同比增长12.6%,比2019年同期增长49.2%,两年同期平均增长22.1%。
三是基本生活类商品消费增幅存在差异,消费升级类商品增势良好,中西药品类商品持续快速增长。在基本生活类商品消费需求中,“穿类”商品时尚消费热度高,2021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1%;“吃类”商品贴合市场消费需求,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9.9%,饮料类商品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40.9%,烟酒类商品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3.1%;“用类”商品消费减缓,2021年日用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299.56亿元,同比下降5.6%。消费升级类商品增势良好,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金银珠宝类、文化办公用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速保持20%以上,分别同比增长24.9%、27.8%和54.9%;化妆品类、通信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4.8%和5.1%。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健康消费理念深入人心,人们在健康医药方面支出持续增长,中西药品类商品零售额持续快速增长,在2020年高速增长40.1%后,2021年仍保持20%以上增速,达23.9%。汽车等出行类商品对社会消费品市场的支撑作用较明显,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商品同比分别增长11.8%和30.5%,合计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5.7%。
广州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破万亿元,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1.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万亿元
2021年,广州积极应对国际海运价格高企、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人民币汇率上升等突出问题,全力稳住外贸基本盘。2021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0825.9亿元,同比增长13.5%(全国21.4%、广东省16.7%),比2019年同期增长8.3%,两年平均增长4.0%(全国11.2%、广东省7.5%)。其中,出口6312.2亿元,同比增长16.4%(全国21.2%、广东省16.2%);进口4513.7亿元,同比增长9.6%(全国21.5%、广东省17.4%)(见表1)。民营企业成为拉动广州进出口增长的主要力量,2021年实现进出口5717.4亿元,增长17.4%,占同期广州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的52.8%,较2020年提升1.4个百分点。从区域结构看,黄埔区进出口额首次突破3000亿元,南沙区超2000亿元,番禺区超1000亿元,为全市进出口总额突破万亿元做出重要贡献。广州前五大贸易伙伴依次为东盟、欧盟、美国、日本和非洲,占比分别是16.3%、15.6%、10.9%、8.8%和7.8%。
2.外贸新业态实现快速发展
广州出台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立足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功能,加快培育贸易竞争新优势。
抓好市场采购贸易试点拓区扩品类,新认定广州流花服装批发市场为第三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集聚区拓展试点市场,累计认定5家拓展试点市场,超700家商户在采购平台上线备案,为场内实体商户提供合规的贸易渠道,2021年市场采购出口1403亿元。获批赋予国际航行船舶保税加油许可权,广州市保税油供应企业可在广东省范围内开展保税油直供业务。出台全国首个RCEP跨境电商专项政策,跨境电商进口连续8年第1,广州白云机场口岸成为全国首个跨境电商业务过千亿元的空港口岸。外贸新业态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近30%,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一般贸易进出口5969.7亿元,同比增长22.1%,占全市比重达55.1%,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2280.4亿元,同比增长17.6%,重点推进珠宝首饰进出口,出台全国首个钻石产业促进政策,番禺区举办首届中国珠宝首饰流行趋势发布会、广州珠宝钻石国际年会。保税物流进出口939.9亿元,同比增长8.9%。
3.对外开放平台作用日益凸显
三大国家级经开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约占全市1/5,进出口总额和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50%以上。花都、番禺2个经开区入选全省省级经开区高质量发展先进经开区十大示范典型。截至2021年底,南沙自贸片区累计形成762项制度创新成果,并在国家和省、市分别复制推广,实施“湾区一港通”模式,正式开通南沙港铁路。2021年,南沙区实现进出口总额260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7%。其中,南沙全年汽车口岸出口量达到2.5万辆,为2020年出口量的12倍,创历年新高。2021年新增1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花都声频电子),共拥有8个国家级和1个省级基地。
应进一步提升“广州价格”影响力,增强高端要素配置功能
1.高标准建设广州期货交易所
在市场定位、运作机制、交易品种和服务等方面与国际接轨,筑巢引凤聚集一批国际知名的银行、基金公司、期货公司,打造完整期货产业链,完善期现货联动的期货交易市场体系,建设期货交割库,将广州期货交易所建设成为一流国际化期货交易所。加大对非传统期货品种的研究开发力度,不断进行交易品种创新,丰富交易品种体系;探索污水排放权期货交易的可行性;探索开展气温、日照小时数、降雨量、空气污染物等天气期货交易;配合广州国际航运中心,积极探索开展航运指数期货交易。
2.大力支持专业市场平台化转型
以产业链和供应链为切入点,支持市场由传统的批发贸易功能向研发设计、定制服务、行业展会、电子商务、创业服务、人才培训、行业标准、专业认证、品牌孵化、出口贸易等服务功能拓展,提升专业市场服务全产业链发展水平。支持专业市场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动行业商业模式重构,着力培育发展为行业提供产品设计、原辅料图书馆、商品交易平台、供应链整合、智慧物流仓储、个性定制服务等领域数字化综合解决方案的贸易服务企业。支持专业市场培育引入自主品牌,引入时尚企业,培养时尚大师,举办时尚活动,发布时尚趋势,发展定制服务。提高行业引领力和影响力。支持专业市场内外贸融合发展,推广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引导重点专业市场参与市场采购贸易。
3.不断提升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影响力
在塑料、木材、茶叶、皮革皮具、钻石、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领域,培育打造一批百亿级、千亿级重点交易平台,加速集聚具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贸易主体,拓展提供电子交易、仓储物流、金融服务等生产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广州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进一步提升“广朔指数”“鱼珠·中国木材价格指数”等“广州价格”影响力,使之成为行业重要风向标。
广州应从三方面构建一流营商环境,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功能
1.积极探索促消费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以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试点为契机,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探索出入境、市内免税店、电子支付等各项促消费政策先行先试;支持有条件的区在规划建设、制度创新、财政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示范区、示范商圈、示范街区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健全商业领域信用承诺、公示、修复等制度,规范市场化综合信用评价机制,探索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商务领域新型监管机制。建立完备的消费者权益保障体系,探索推动流通追溯体系的建设,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加强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权假冒等非法行为,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在国际消费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上先行先试,争取走在全国前列。研究完善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争取更加开放的免税购物政策,提高国际签证便利化程度。
2.不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以广州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为契机,深入推进广州营商环境4.0改革,不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一是继续优化“单一窗口”功能。学习借鉴新加坡、中国香港、上海等国内外先进城市经验做法,推动平台功能前推后移,设计开发特色增值服务,由口岸通关领域向国际贸易管理全链条延伸。
二是继续推动海关监管服务模式创新。深化口岸通关改革,进一步优化通关作业方式和通关作业流程,深化“提前申报”“两步申报”“两段准入”等改革。按照企业信用等级和货类风险动态调整相关商品的抽检比例,降低守法合规企业和低风险商品查验率;在疫情期间大力推广“无陪同查验”模式,并常态化实行;依托新一代空箱监管系统,实现正常空箱“无感”过卡,加快空箱运转效率,最大限度缓解企业“用箱难”问题;改革鲜活易腐食品进口检验监管模式,优化检验检疫措施,不断提升口岸整体效率。
三是探索大湾区口岸通关改革创新。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积极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口岸通关政策措施研究,联合查验部门重点探索推进大湾区口岸监管制度改革创新,改善湾区内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条件。四是简化相关手续,规范收费项目。支持查验单位进一步简化口岸核验的监管单证和进出口环节随附单证,除涉密等特殊情况外,推动进出口环节涉及的监管证件网上申领和办理。规范简化收费项目,将常规附加费并入运费,取消不合理附加费,严格执行运价备案制度。
3.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培育壮大双创主体,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商贸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索相对集中的行政许可权改革,创新行政审批方式,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便于企业和市民办事。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完善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功能,探索“网上申请、网上审核、网上发照、网上归档”十条龙服务,提高行政许可效率和便利化水平,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准入服务。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加大对市场主体的纾困力度,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和中小微企业,实施精准帮扶政策,促进商贸业恢复发展。
RCEP将为广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注入强劲的发展动力
蓝皮书指出,广州作为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经贸往来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必将因应RCEP生效后的新格局而从中受益,为广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注入强劲的发展动力。广州在获得更为广阔的经济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随之而来的风险。
1.扩大广州贸易投资出口市场
依据RCEP规定,区域内九成以上的货物贸易将最终实现关税减让或零关税,大大降低了贸易产品在消费终端市场上的压力,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贸易投资环境,提高区域内消费行业的盈利率,有利于广州城市中高端消费的提升以及居民消费类型转型升级,并促使RCEP所涵盖的其余14个成员国成为广州的长期贸易投资出口市场。此外,RCEP中的关税大幅减让和统一负面清单的形式能够带动广州新兴产业——跨境电商的便利和发展,化解以往经贸协定中的原产地累积规则、交易壁垒等矛盾,更好地形成统一有序的消费环境,从而快速拓宽跨境电商业务平台,强化广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在RCEP区域内的辐射力。
2.增加广州商品进口与国际客流
首先,RCEP将提高各签约国彼此之间的贸易融合度,促进分布于区域内的各产业链合作共赢。目前,RCEP协议覆盖约23亿人口,东盟十国与中日韩澳新等国手拉手组成全球最大的“贸易伙伴圈”。有利于广州在RCEP协定的新窗口期下,与RCEP国家建立跨境供应链,合理布局产业合作园区和海外物流装运集散地,破除部分交易壁垒,强化优质供应链的渗透性,促进全球消费产业东移,从而广开商品来源,进一步扩大广州的国际消费市场。其次,RCEP重塑全球供应链,将广为开拓广州市场的商品来源,丰富广州旅游产品供给,为扩大广州的国际消费创造商机。RCEP特别规定了自然人临时移动原则,将临时入境的自然人范围扩及服务提供者以外的投资者、投资者适当授权的代表、货物销售者等协定下所有可能跨境流动的自然人类别。优化签证办理流程,即允许任一缔约方中的自然人办理签证、通行证等移民手续临时入境,促进出入境手续便利化,促进RCEP区域自然人的流动性和创新人才集聚,增加国际客流量。总之,商流与客流的活跃与丰富,将在疫情之后进一步激发广州的城市活力,释放广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新动能。
3.提升广州在国际消费市场的地位
RCEP助力重塑国际经济发展新格局,畅通区域产业链和供应链,提升成员国产业体系的整体竞争力。在有效防疫的前提下,采取灵活多变的新模式,尽快为重要技术人员开辟“快捷通道”,为便利运输重要原料物资开设“绿色通道”,保障各产业供给链正常运行,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各国贸易经济的不利影响,加快建立开放、畅通、稳定、安全的国际贸易通道和消费大环境,保证经济呈现良好稳定发展态势。RCEP有利于广州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就业,刺激消费,提高社会保障,加快疏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内外循环的连接与互动。进一步增加广州南沙港的吞吐量,强化其国际航运中心的作用,克服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国际贸易中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加剧的负面影响,提升广州在国际消费市场中的地位,为建设广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夯实更加牢固的基础。
系统推进广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出积极贡献
蓝皮书指出,作为我国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试点城市,广州应顺应消费发展新趋势,进一步强化特色优势,补齐短板弱项,系统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在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定位,发挥作用,做出积极贡献。
一是集聚国际高端消费资源,提升商业活跃度。积极吸引国际知名商品和服务品牌入驻,培育引进国内本土品牌,孵化新消费品牌,在广州设立品牌首店、旗舰店、概念店、体验店等,鼓励中华老字号、广州老字号通过跨界、跨品牌等方式促进产品服务创新,打造国际品牌集聚地和国内制造展示窗口。发挥首映、首秀、首发等效应,打响一批标志性品牌、展会、节庆和活动,建成若干全球知名地标性商圈、国际潮流打卡地,打造国际时尚潮流引领地,形成全球消费时尚风向标。扩大消费创新引领作用,大力支持电商直播、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内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培育绿色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信息消费等消费新热点,繁荣发展夜间经济,打造消费创新策源地。充分发挥广州华南地区文教医疗中心优势,发展壮大旅游、文创、健康、养老等服务产业,培育若干服务行业“领跑者”,打响“广州服务”品牌。
二是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提升国际知名度。充分挖掘“千年商都”、“食在广州”、岭南文化、红色文化、海丝文化等特色旅游资源,打造一批旅游发展示范区,培育西关永庆坊—沙面西堤历史文化街区等系列世界级旅游精品,新增一批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和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商旅文一体化发展,携手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发挥粤菜传统优势,积极引进世界各地特色餐饮,继续举办国际美食节等国际性活动,打造多元化美食地标,擦亮“食在广州”国际知名度。加快推进广交会第4期场馆等一批重点展馆建设,提升广交会、建博会、美博会等各类会展品牌国际影响力,继续引进国际品牌展会活动,承办高水平国际会议,增强国际会展之都竞争力。规划建设国际一流体育赛事配套基础设施,积极申办全球影响力的高级别单项赛事及大型综合性赛事,培育举办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自主IP赛事,办好全国和省市级各类比赛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打造国际体育赛事举办地。开展城市品牌营销,结合会展、节庆活动、各类赛事或重大外事活动,利用多种传播媒介,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城市形象宣传推广,提升广州国际大都市品牌形象和国际知名度。
三是增强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提升到达便利度。利用广州华南交通中心和独特区位优势,加快推进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实际稳步开拓国际航班线路和班次,增加高铁及动车直达城市数量及班次数量,提升全球消费品中转集疏和国际游客汇聚通达水平。在后疫情时期,依托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码头,探索引进或开辟新航线,打造广州“海上门户”。通过世界级空港、海港和铁路枢纽及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打造全球重要交通门户枢纽。争取从72小时免签升级成为144小时免签城市,增加免签入境口岸数量,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科学规划城乡零售市场和社区消费环境。加快布局5G、大数据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商贸流通智能化、低碳化发展。积极推进城市地铁项目建设,优化地铁线路及站点布局,强化市内交通智慧管控,加强城市内部交通堵点治理,构建商务场景、消费场景、生活场景、通勤场景相互衔接的多元场景,提升消费便利性。
四是营造国际化消费环境,提升消费繁荣度。做好“花城”文章,优化城市中轴线、城市客厅等城市重点节点景观,增加城市绿化用地,形成点、线、面相互辉映的花城生态景观系统,将广州建设成具有独特人文魅力和绿色发展优势的“世界著名花城”。创新免退税便利化制度,实施更加开放的免税购物政策,增设免税店、扩大退税商品种类和退税购物限额。完善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提升退税便利化程度。充分发挥白云国际机场国内外旅客集散枢纽功能,大力发展过境消费和免税消费。畅通和拓宽消费者投诉热线,建立统一、便民、高效的消费申诉和联动处理机制。加强消费诚信体系建设,在重点消费领域打造一批放心消费单位,营造安全、放心、舒适、便利的消费环境。
五是推动消费创新政策先行先试,提升政策引领度。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强促消费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出入境、市内免税店、电子支付等各项促消费政策先行先试。支持有条件的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示范区、示范商圈、示范街区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继续推进消费领域简政放权和放管服改革。针对培育建设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项,及时制定配套政策及措施。创新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监管方式,实施审慎包容监管。强化规划引导,制定长中短期建设行动方案、年度重点工作计划等,分阶段分步骤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定期评估广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成效。整合各类传统、新媒体资源,对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工作成效等进行多渠道、全方位跟踪报道,为广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广州作为特大城市应疏解非核心功能,推动专业市场转型升级、协同治理
功能疏解、城市更新被视为解决特大城市系列“城市病”、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重要举措。专业市场作为商贸流通重要组成部分,正受到城市功能更迭、新兴交易方式和组织形式的挑战,因此,亟需科学合理的评估专业市场发展水平,推动专业市场在城市功能疏解中实现转型升级、协同治理。
1.结合城市战略重点,创新专业市场疏解路径。
根据GaWC(全球最权威的世界城市研究机构之一)发布的全球城市名册,广州早在2018年已首次跃升为世界一线城市(第27名)。按照“千年商都”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总目标要求,推动“四个出新出彩”战略发展重点的特征要求,应进一步按照“疏聚结合、减存控增、分层疏解”的路径,淘汰转移一批(重点在内圈层),转型优化一批(重点在中圈层)改造一批,强化集聚一批(重点在外圈层),稳步推进广州主城区专业市场梯度转移、有序疏解,推动城市空间有效拓展、功能合理布局。
2.科学评估、多维研判发展水平,重点疏解综合表现较差的专业市场。
对于特大城市广州来说,非核心与核心功能是动态变化、相对而言的,而且不是要将城市非核心功能全部疏解出去,“产业价值链”的低附加值或者非核心环节才是城市功能疏解的重点对象。从特大城市广州专业市场的疏解来看,广州必须坚持功能目标导向(广州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定位)和现实问题导向(资源禀赋条件、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相结合,重点疏解在高端化、现代化、辐射影响力、贡献率、综合服务能力、管理水平等“三低”及以上的专业市场,理论上,发展水平综合得分较低的专业市场都是功能疏解的重点、改造提升的对象。
3.向现代展贸、品牌孵化中心转型升级,优化物流配送体系、电商孵化功能。
遵循现代平台经济的发展规律,走“四化”发展道路(展贸化、信息化、规模化、标准化)。广州市专业市场在市场形态和市场品类分区方面表现较好,服务方面表现不好,其他高端化水平方面表现一般,所以专业市场应该通过积极组织场内、场外参展活动及相应的研发、教育服务来加强专业市场的高端化水平建设;搭建集电子交易、电商培育、展示体验、电商服务、物流配送、人才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电商聚集发展平台,有效提升专业市场综合服务水平;同时在流通加工环节中,细化流程,科学管理,增加流通加工功能分区,从而改善专业市场的现代化水平建设。促使其从传统专业市场成功向现代高端展贸中心、品牌孵化中心转型,全面强化展示展贸、电子商务、品牌孵化、物流配送等综合服务功能,示范和带动整个专业市场体系的转型升级。
外贸新业态“广州模式”在全国形成示范引领效应
近年来,广州积极推广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业态发展迅猛,成为广州外贸进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保税物流等三类新业态占广州外贸进出口总额超30%,有力支撑外贸强市建设。各有关部门按照包容审慎原则,加强政策、业务和服务创新,打造新业态“广州模式”,形成持续示范引领效应。发布全国首个跨境电商RCEP专项政策——《广州市把握RCEP机遇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及全国首个跨境电商RCEP政策汇编指引,首创跨境电商出口退货“合包”监管新模式。依托市场采购联网信息平台率先引入价格模块,多部门支持下成立全国首个市场采购贸易协会,在全国率先探索市场集聚区拓展,为传统专业市场转型升级提供方案,为内外贸融合发展增添动力。
2021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指出新业态新模式是我国外贸发展的有生力量,也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趋势。广州应紧抓新机遇化解新挑战,继续发挥好体制机制优势,加强业态创新,促进外贸新业态新模式高质量发展。
一是正确看待监管风险,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模式。坚持包容审慎“有温度”,结合创新实践不断调整和完善监管政策。对跨境电商监管要宽严并济,既要严厉打击跨境电商走私行为,也要区分情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积极探索实施有利于外贸新业态发展的税收征管和服务措施,为企业提供清晰明确的政策指引,进一步优化税收环境。创新外汇收结汇监管模式,为参与新业态、运用新模式的外贸企业提供便利结算服务。
二是坚持发展优先导向,以创新引领新业态发展。持续推动业务模式创新,提升广州在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领域的资源配置和规则引领能力。提高跨境电商“品牌化”水平,鼓励建立更多品牌独立站,支持企业布局海外仓。争取宠物食品、药品等消费需求大的商品在广州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抢抓RCEP实施带来的新机遇,做好关税筹划充分享受关税减让的红利。
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推新业态高质量发展。坚持“风险可控,源头可溯,责任可究”,进一步提高新业态扶持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整合资源、叠加政策、创新模式等方式,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便捷、生产高效的优势,着力培育外贸新业态的内生增长动力。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打造国际一流的贸易通关环境,为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保驾护航。
在疫情反复、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广州甲级写字楼市场需求有所放缓;核心商圈保持稳健表现,支撑全市租金平稳发展。
1-5月广州社零总额4223.11亿元;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同比下降9.1%;唯品会、朴朴、盒马鲜生等企业1-5月合计零售额同比增长近1.5倍。
广州第四轮“羊城欢乐购”政府消费券5月28日开始预约发放,活动截止日期为31日17时。此次发放活动报名预约时间为3天,发券数量超百万张。
天河路商圈的天河城、正佳、天环、太古汇组成“广州商场F4”,连同一众商业明星选手们,上演广式抗疫复苏记。
广州城市商圈地图“百花齐放”,新兴区域加速崛起,各路商业玩家齐聚,打法各异。在这片长盛不衰的商业土壤中,新的故事已然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