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龚丽欣
“谁连续两年完不成任务,领导自己主动辞职走人。”
2022年万达年会,王健林不再放声高歌,那一天,他发了雷霆之怒,点名批评了投资集团和文化集团。
在王健林眼中,商管、投资(万达地产)和文化(万达电影)三大板块,投资集团和万达电影没有完成目标——电影年收入大概150亿,只完成了目标九成;投资集团的业绩,更是历史最差。
7月5日,万达电影董事长曾茂军递交了辞呈,两周之后,副总裁卜义飞亦提交了书面离任申请。
对于曾茂军等人的离任,市场众说纷纭,有观点认为,他们自知无法完成高额的KPI;亦有观点认为,廉颇老矣,曾茂军们已经很难再找到制造爆款的密码。
分析人士告诉观点新媒体,万达电影接连人事变动,与影视寒冬不无关系。
近两年,在经济下行、疫情反复大环境下,一场前所未有的“影视凛冬”席卷而来。企查查数据显示,从2019年至今,已有16.78万家影视企业悄无声息地倒下。
上述分析人士提到:“当下,影视行业寒冬还在延续,融资困难、开机率走低、上线量下降,行业面临巨大挑战,万达电影这两年也存在比较大的业绩压力,导致管理层不堪重负。”
根据此前公布的半年度业绩预告,2022年上半年,万达电影预计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5.20-6.00亿元,而上年同期盈利约6.39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5.80-6.60亿元,上年同期盈利约6.13亿元。
由盈转亏,对于这一现状,万达电影表示,一方面,上半年国内疫情再次出现反复,清明档、五一档、端午档等均受到较大影响,影片供应相对不足,全国票房和观影人次大幅下滑。
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上半年,万达电影国内下属影院最多时约410家影院同时暂停营业,占比接近该公司国内影院数量的51%,公司票房收入大幅下滑,上半年实现票房24.4亿元(不含服务费),较上年同期下降31.3%,观影人次0.57亿,较上年同期下降38.2%。
另一方面,报告期内,该公司子公司万达影视传媒有限公司主投主控的电影受疫情影响均未能如期上映。
寒冬之下,影视行业面临一场求生大考,有的企业早早倒下,有的却依旧坚守。而曾茂军与卜义飞或许已经没了耐心,无法继续陪伴万达电影等待“回暖”信号。
叶宁:万达站上“影视一哥”
“电影是一个没有天花板的产业。”
曾茂军加盟万达那一年,也是王健林雄心展露的一年:对内封杀华谊,对外叫板迪士尼。不过,当时帮助他推进电影宏图的第一人并非曾茂军,而是叶宁。
叶宁是王健林在电影板块所倚重的第一员大将,2002年加盟万达,并于2008年出任万达院线总经理。
万达自2002年前后开始踏入电影行业,用了十年时间在全国各地开了100家万达影城,2012年成为国内首家年度累计票房突破20亿的电影院线,站稳“影视一哥”地位。
也是那一年,万达电影遭遇了第一个危机。
彼时,《一代宗师》等9部国产贺岁片形成垄断局面,而华谊、中影等五大发行公司组成“复仇者同盟”,要求院线让出两个点的分成比例,向万达为首的各大院线叫板。
事实上,当时进口影片配额已经耗尽,贺岁影片又面临垄断竞争,万达进退两难:如果华谊等发行公司拒绝提供片源,各大院线只能关门停业;如果院线让利,又会压缩公司利润。
危机时刻,时任万达院线总经理的叶宁提出了阶梯级分账,按照每周票房收入实行阶梯分账。由此,发行方能够得到一些甜头,而院线亦不会过多让利,皆大欢喜。
2012年那一场“战役”让叶宁打响了名气。
但阶梯级分账终究是治标不治本的法子,在叶宁的领导下,万达开始向电影上游挺进,试图打造完整的电影工业体系。
紧随其后,万达东方影都开工;那一天,雷奥纳多、梁朝伟、章子怡等众多国内外知名影星为王健林站台造势。
从商业逻辑看,东方影都的建造无疑是万达进军影视制造领域、打造全产业链的重要一步。
叶宁是万达影视帝国的肱骨之臣,在他辅佐下,万达不仅开始走向影视制造,王健林更是首次将目光投向海外。
据了解,站稳“国内一哥”之后,万达斥资7亿美元收购美国AMC公司100%股权。这笔收购承载的是王健林的好莱坞梦想。收购后,万达着手推动AMC公司成功上市和并购,使之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连锁院线。
并购完成同一年,王健林提出了个“小目标”:2020年要占据全球电影市场20%份额。
现在回头看,王健林这个小目标早已飘散如烟,但在中国电影业大势正起的那些年,他和他的电影帝国风头无两。
从国内到海外,从院线到制造……叶宁慢慢点燃了王健林的雄心,但之后便突然转身离去。
曾茂军:重组万达影视
叶宁之后,曾茂军接力托起了王健林的电影梦。
曾茂军自2012年3月担任万达电影副总经理,2016年叶宁出走后,真正开始主持万达电影的日常工作。
“新官上任”之后,曾茂军并未做出大刀阔斧的改革,而是带着万达电影沿着“老路”前进。
掌舵万达电影期间,他推动收购了互爱互动、新媒诚品两家上游公司。此外,还收购了中游营销公司和衍生品公司慕威时尚、时光网,成立万达传媒,整合广告投放渠道,进一步充盈万达电影上下游产业链条。
与此同时,2016年,万达影视以36亿美元收购了传奇影业。按照王健林的设想,收购的传奇影业将装入青岛影投,并在2016年实现万达影视和青岛影投上市。
当时不少分析人士就提到,万达影视和青岛影投的资本化路径包括借壳上市、独立上市或装入万达电影(2015年已经上市)。
答案很快便揭晓,2016年5月,万达电影抛出第一版重组万达影视的方案。按照当时计划,万达电影投资人以发行股份方式购买万达影视股权,同时非公开发行募集80亿元资金。
装入青岛影投后,万达影视估值高达370亿元。
不过,上述方案在三个月后便被万达自行放弃,直至2018年6月,万达电影公布第二版重组方案;同年11月再度调整重组方案……
几经波折,万达电影重组万达影视终于在2019年获证监会通过,历时四年重组接近尾声。
重组完成后,万达电影主营业务不再是单一的院线终端运营,而是延伸至影视产业上游投资和制作领域,形成了院线终端平台、传媒营销平台、影视IP平台、线上业务平台、影游互动平台五大业务。
无疑,曾茂军的出现,让王健林和万达电影坐稳了内地影视行业“头号玩家”的称号,也让万达电影在洗牌期有了抵抗风雨的勇气。
急转直下
有人说,2016年以前,万达电影处于叶宁时代,在他辅佐下,王健林影视帝国初步成型;而2016年以后,万达电影是曾茂军时代,他日日夜夜的堆砌,让万达影视业务发展壮大。
可以说,是这两代领军人物,造就了万达电影今日之势。
然而,万达电影的高光不过两年。
财报数据显示,自上市以来,万达电影盈利能力逐渐减弱,主要表现在净利润增速跟不上营收增速,且营收、净利润增幅逐年减弱。其中,2015年,万达电影营收80.01亿元,同比增长49.85%,净利润11.86亿元,同比增长48.05%。
而2016年至2018年,该公司营收增幅分别为40.10%、18.02%、23.12%,净利润增幅则仅剩15.23%、10.92%、38.74%。
2019年,万达电影因并表之后的万达影视业绩不达预期、计提减值等影响,出现了负增长,年内实现营业收入154.35亿元,同比下降5.23%,实现净亏损47.29亿元,同比下降324.87%。
屋漏偏逢连夜雨,2020年以来,在经济下行与疫情冲击之下,影视行业进入了寒冬期,从上游到下游都不可避免受到影响。
一方面,电影拍摄、投资、产能都拦腰斩半,资本纷纷逃离;另一方面,疫情防控之下,影院闭店、停业成为家常便饭。
在此情况下,即便是行业老大哥万达电影也挡不住下行趋势。
同年,在疫情影响下,该公司营收腰斩至62.95亿元,同比下降59.21%,期内净亏损66.69亿元,同比下降41.03%。
疫情以来,万达电影接连寻求多重方式自救,包括开放“特许经营权”,加速轻资产扩张;在电影院线开展剧本杀等业务合作,充分利用院线闲置空间;发起“万达电影点播影院”项目,解决片荒问题。
除此之外,2021年,万达集团退出了AMC公司董事会,仅保留AMC公司少数股权,累计收回14.76亿美元。
自救之下,万达电影在2021年成功扭亏为盈,但从2022年一季度财报以及半年度业绩预告来看,依旧难以扭转局势。
从高光陨落,曾茂军已然用尽全力。如今选择出走,市场看到了一个职业经理人背后万达电影沉浮史在徐徐展开。
曾茂军接手万达电影前,张霖就曾任万达电影董事长,万达院线成功上市及重组万达影视都由其推动实现。如今曾茂军离开,张霖再进入万达电影。
7月18日,万达电影新增对外投资企业厦门思明万达电影城有限公司,投资比例为100%。后者法定代表人为陈洪涛,注册资本为500万元。
7月4日-10日,万达电影票房为1.16亿元,超过第2-7名的横店院线、大地影院、金逸影视、CGV影投、上海星轶和中影影投的票房之和。
万达电影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5.20-6.00亿元;截至目前,公司下属影院复工率超90%;6月实现票房较上年同期增长6.9%,经营业务逐渐恢复。
中国电影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1800万元-2600万元,同比下降91%-9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预计归母净利润-3800万元到-5500 万元。
自2018年来,华谊兄弟一直处于亏损的泥沼之中,四年合计亏损总金额超64亿元。近日,华谊时代经纪甚至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