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RA、H&M、Uniqlo 同是快时尚为何不同命?

赢商网 车曼玉   2015-07-06 17:06
核心提示:因为ZARA销量的大幅增长,创始人阿曼西奥·奥特加的个人财富在去年增长了17%。而曾经的时尚巨人GAP将要关掉北美175家门店,H&M的单店平均年销售额却在逐年减少。同是快时尚品牌,是什么让他们的境况如此不同?

  (赢商网新闻报道)“速食时代”在时尚界的体现,便是以“快、狠、准”为主要特征的快时尚服饰迅速兴起,它们始终追随当季潮流。奇快的新品到店速度和橱窗陈列的变换频率,精准的时尚趋势定位,亲民的价格,让追求时尚的人能以低廉的价格拥有到最新的“走秀款”。

  但随之而来的是行业的激烈竞争,这边厢,拥有快时尚巨头ZARA(需求面积:1000-2500平方米)母公司Indetix集团的创始人阿曼西奥·奥特加,因为ZARA销量的大幅增长,使得他的个人财富在去年增长了17%。那边厢,曾经的时尚巨人GAP将要关掉北美175家门店,相当于其品牌总店铺数量的四分之一。

  而另一家快时尚品牌H&M,从其近期的财报显示看来,虽然急速扩张让品牌收入和销量均大幅增加,但是H&M的单店平均年销售额却在逐年减少,换言之就是坪效也在不断减少。有人欢喜有人忧,同是价格亲民的快时尚品牌,是什么让他们的境况如此不同?

  区别一:产品线的分布

  如果将ZARA和H&M的产品大致分为男装、女装和童装,ZARA的产品分布相对平衡,然而H&M更加偏重于女装。在这里可以用线上销售的产品做对比:ZARA的女装占40%,男装占29.5%,童装占30.5%;H&M的女装则为51%,男装仅占16%,童装33%。因此我们可以看到H&M的女装成为品牌发展的重点,这点从H&M的广告中也不难看出来。

  其中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品牌定位的消费者略有差异,ZARA的消费者较之H&M更加成熟,因此经常会有消费者为伴侣或者孩子选购衣服,并且ZARA的目标就是为了拉近T台与大众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因此不存在偏重于单一产品的品类上。然而H&M的策略更加偏向于商业化,追求更大的商业利益。 

ZARA

  而注重服装性能、面料以及服饰搭配的日本快时尚品牌Uniqlo优衣库,一直受到追求自然舒适的人士的力捧,其产品分布女装约占48%,男装31%,童装约21%,也比较符合家庭女性消费的要求。Uniqlo优衣库通过色彩明快而丰富的基本款、物美价廉、独特的面料创新等特色,在休闲和时尚之间开辟市场空间—那是生活基本需求与高于生活的期望之间的微妙距离,但设计上却比较缺乏时尚感,容易造成顾客审美疲劳,也是其业绩下滑的一个原因。

  再有Gap,宣称品牌是一个面向全家人的“服装超市”,夹在快时尚公司和经典时尚公司,或者说两者皆是的品牌,让Gap看似能够迎合追求时尚和经典的两类消费者,但也有可能因过于含混而不讨任何人的喜欢。相对一些其他快时尚时装品牌迎合消费者的消费习惯,Gap更倾向于改变消费者的习惯,“我们的产品更多聚焦在‘下半身’。一般中国人更换下身服饰的频率是20%,和成熟市场相比较低,我们希望能用我们的裤装和裙装切入这一领域,使这一频率有所增加。”中国董事总经理莫瑞帝(Lorenzo Moretti)如是说,但消费者是否买账?现实看来似乎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区别二:更新周期

  ZARA是流行时尚的快速反应者,ZARA总部设计师团队会经常出席纽约、伦敦、巴黎、米兰、东京等时尚都市时装发布会,从中汲取顶级设计师理念,于是在ZARA店内能看到很多大牌当季流行的款式,但价格不足其十分之一。一般,ZARA从设计生产到运输上架的时间不超过15天。所有门店一周2次新品到货,一个月换1次橱窗陈列,24小时处理来自全球近千家店的订单,72小时内保证货品从西班牙空运至全球任何一家专卖店,为了保证速度,ZARA一直坚持不计成本地使用空运。

  和ZARA相比,H&M的产品从设计到最终生产的时间晚了5天左右。不过,这5天的代价却让H&M赢得了成本优势——它的服装售价比ZARA便宜了30%—50%。然而,尽管极力宣扬“平价时尚”,H&M还是屡玩跨界,邀请大牌设计师操刀,如2014年Alexander Wang X H&M的联乘系列就曾引起一番抢购潮。

  优衣库的经营周期是以周为单位。一般周一、周二开营销会议、分析销售数据,周三开始滞销商品的清除和空缺商品的快速补货。这一套体系与优衣库运用娴熟的SPA模式(自有品牌专业零售商经营模式)密不可分,这种模式是由末端门店信息来驱动:门店将接受到的信息快速有效地在第一时间反馈给工厂,工厂立即调整生产结构,不仅能避免多层渠道反应过慢的问题,还能有效保障畅销产品的市场供应。

  此外,时髦而平价,曾经是GAP的法宝,现在却被H&M和ZARA等拿来借用,并加上了新的制胜秘诀:快。抓住顶级品牌的时尚趋势,融入自己的设计元素,最后成衣,这个周期在H&M不超过20天,而GAP是90天。

  但GAP表面上并不着急,对时尚和流行的快速反应不是它的卖点,话虽这么说,但更时髦、更有设计感其实是GAP这几年一直希望做出的改变,与H&M类似的设计策略。而体现在GAP与设计师的合作,有法国制鞋大师Pierre Hardy设计的鞋、Stella McCartney设计的童装等等。虽然GAP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重视设计,但在和大牌合作这件事上却不像同行们那样大肆张扬:当它推出Pierre Hardy设计的女鞋系列时,鞋子装在透明塑胶袋里,只在烫底上印着Designer Collection,连大师的名字都没提。看似深藏名与利的莫瑞帝说:“GAP现在已经能针对不同的市场为那里的消费者特别改变尺寸,在这个市场里,只有我们和优衣库是这样做的。”看来,GAP是希望成为消费者的“贴心品牌”。

GAP

  区别三:降价和补货策略

  截止到目前为止,ZARA和H&M两个品牌线上销售的情况表现为:H&M有24.2%的产品在降价销售,其中9.3%的产品降价超过50%;而ZARA仅有3.2%的商品降价销售,其中0.2%的商品降价超过50%。此数据说明H&M相比于ZARA更加依靠高折扣打折来清理存货。

  对于轻奢品来说,过度依靠折扣清货会造成商品过度曝光和产品间的不良竞争,而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快时尚品牌。到目前为止,ZARA的补货率仅为2.8%,H&M为23.1%,两者都是以补充女装为主,由此可见,ZARA采用的策略是低补货率,少量降价;H&M采用的策略是高补货率,大量降价(无论是产品数量还是降价幅度)。

  因此ZARA的这一策略用打折促销吸引低端消费者,清理库存,同时减少打折商品数量,同时也造成了新品“稀缺”和“抢购”的感觉,为新品的推出让出了道路。H&M的策略则更加稳健,虽然库存有较大压力,但是不断补充畅销商品再打折出售得以保证大量的营业收入,减少了新产品开发的风险。但风险有时也意味着效益,ZARA近两个月新产品上架增长了72%,而降价产品也比之前减少了72%,H&M的新产品上架增长了45%,而打折商品数量增长了154%,在这过程中,ZARA的打折商品50%被售光,H&M的打折产品20%被售光。同时在上架的新产品中,ZARA平均41天售完一个新产品,而H&M需要153天。

  Uniqlo优衣库也有着“限时特价”的促销方式:在某一段时间内(3天或者一周)将价格下调20元到50元不等,这种做法和超市的限时降价相似。如此一来,既不会造成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刻板印象,反而有利于诱导犹豫不决的消费者下定决心购买。“如果通过‘限时特价’’让顾客购入一件衣服。这件衣服他们中意的话,或许会再次购入其他的颜色,或者向亲朋好友进行推荐。”柳井正如是总结“限时特价”的效果。

  对于优衣库来说,迅销集团全球高级执行副总裁、优衣库大中华区CEO潘宁表示更希望创造一定的库存率,“这个比率我们控制在3%左右。”潘宁分析说,如果每个季度都做到清仓,实际销售损失非常大,SKU(库存量单位)不齐全,最终出现的情况就是打折,而良性库存能够保证涵盖主打的全部产品,保证重要货品齐全。而这也与Uniqlo主推“不会过时”的基本款有关。

  最后,GAP在定价与折扣上也有自己的策略。在欧美市场,GAP的价格越来越向J.Crew、Ralph Lauren以及GAP自己集团旗下主攻中高端商务路线的Banana Republic靠拢。对于中国市场,GAP强调自己有30%的产品在中国生产,会按照“以成本来定零售价”的原则,定价不会太高。但就折扣来说,GAP似乎并不介意进军OUTLET,低至4折,甚至折上折的促销手段并不鲜见,还出现员工积极补货的情况,只是,这种销售手法是否会出现因消费者等候折扣而造成货物囤积,确实有待商榷。

 

  纵观以上,虽然,每个快时尚品牌都有其各自的经营策略,但保持相对平衡的产品线,维持价格相对集中,同时依靠贴近时尚趋势,或消费者日常生活的产品以保持消费者的回头率,才是快时尚品牌眼下应该修炼的功课。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文章关键词: GAPH&MZARAUniqlo
赢商网原创新闻,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