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华联大股东生变 “国退民进”下业态调整待重生

中国商报·超市周刊 刘朝龙   2012-12-24 14:56
核心提示:虽然也不时有华联在全国各地区有新店签约、开业的消息,但总体来讲,这家“国”字辈出身的老商企,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原来备受顾客推崇的百货品牌形象正在遭到市场的冷落。“此次第一大股东的变化,也反映出了这类企业的发展趋势。”黄国雄认为,现代市场竞争中,一些传统、守旧的老国企应及时作出相应调整,利用市场的规则来赢得市场。

  由国务院国资委转为社会团体法人,日前北京华联集团的实际控制人的变化,让这家持有两家上市公司控股权的“老国企”重新成为了行业的焦点。

  12月13日,鸿炬实业以3.5亿元的增持达到华联集团30.43%的持股比例,成为华联集团第一大股东,这也意味着其成为华联综超、华联股份的实际控制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原华联集团的实际控制人一直在减持华联集团股权,并由原来的34.48%持股比例减至29.58%。这实际上是原第一大股东在有意识地为鸿炬实业的增持控股提供便利。

  作为1996年成立的老牌商业国企,北京华联此举意欲何为?鸿炬实业的介入是否能给北京华联的市场逆转带来新的驱动力?

  默契减持

  与王府井、西单、翠微等北京百货企业相比,北京华联在近几年的发展中遇到的更多是发展的挑战。

  今年9月21日,华联集团通过大宗交易系统减持公司5306.21万股股票;11月30日,华联集团通过交易所集中竞价系统减持华联股份53.62万股股份,两次累计减持华联股份 5,359.83 万股股票,减持比例为总股本的5.00%。

  这一举动使得华联集团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降低至30%以下,事实上也为日前华联集团第一大股东的易主亮起了绿灯。

  12月14日,北京华联集团旗下两大上市公司华联综超与华联股份纷纷公告称,收到第一大股东北京华联集团通知,华联集团及其股东与海南鸿炬实业有限公司签署《北京华联集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增资协议》,后者以3.5亿元的增持成为华联集团的第一大股东。

  “第一大股东的变化,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企业经营规划与理念的变化,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主要本土零售企业,基本是国有控股,这一状况应该得到改变。”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国雄表示,事实上零售行业的国有控股现状也正在改变,从国家政策上也更加鼓励民营企业涉足零售行业,企业通过重组引进多元发展的力量可以有助于解决国内企业普遍存在强人机制企业的局面。

  所谓企业的强人机制,黄国雄认为,国内的企业大多是由强势的企业带头人经过多年的打拼与市场积累发展壮大起来的,这在一定时期内有助于企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但也给企业发展带来了瓶颈,也容易出现企业接班人选择匮乏的局面。

  对于华联集团的股权结构变化,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则表示,在市场体制下,企业通过引进新的战略投资优化企业的股权结构已是司空见惯,尤其在年底,也是企业进行下一步规划、进行企业股权结构调整的多发期。

  事实上,华联集团的股权变化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该企业进一步发展已经遇到了瓶颈。其近几年的对外市场拓展、新业态的尝试状况都不甚理想,也逐渐失去了企业发展初期强势的品牌形象。

  “老迈”华联

  2012年,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的华联商厦悄然关闭。

  “自从附近万达广场开业以来,这家华联商厦的经营就出现了明显下滑,虽然其社区购物中心的市场定位在有意识地与万达广场形成差异化经营,但还是难以为继了。”熟悉该商圈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华联商厦差不多是该地区最早的一家现代化的购物中心,但是目前已今非昔比,在众多商业中后起之秀咄咄逼人的市场竞争下,华联的创新步伐明显显得滞后了。

  记者注意到,在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的华联商厦广安门店,也有着类似的遭遇。本来是该商圈最大的一家百货商场,但随着2009年来自深圳的天虹商场与之毗邻开业,也不得不使这家老商场进行了将近一年多时间的重装升级。比较幸运的是,广安门华联商厦目前依然在正常经营,但已很难再寻觅到几年前火爆的销售场面。

  在北京本土市场上接连被“逼宫”的华联,在业态创新与新市场的开拓方面也在进行着努力尝试。无论是BHG高端超市,还是华联购物中心业态的升级,其在外埠市场的扩张之路并不顺利,在全国的拓展呈现出了收缩的态势。

  继关闭石家庄、保定等地的门店后,北京华联新推出的BHG业态在沈阳的门店也在半年内连关三家,目前仅剩一家门店。就连进入武汉市场14年的北京华联,如今也只有一家店维持着正常营业。

  虽然也不时有华联在全国各地区有新店签约、开业的消息,但总体来讲,这家“国”字辈出身的老商企,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原来备受顾客推崇的百货品牌形象正在遭到市场的冷落。

  对于北京华联的发展,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异地扩张的企业只有形成一定规模才能与当地企业抗衡,北京华联虽然拥有100多家门店“散落”在全国各地,但并没有形成足够的规模优势,也缺乏单兵作战的经营创新能力。

  “此次第一大股东的变化,也反映出了这类企业的发展趋势。”黄国雄认为,现代市场竞争中,一些传统、守旧的老国企应及时作出相应调整,利用市场的规则来赢得市场。

  转向何方

  在北京华联日前发布的公告中,记者发现鸿炬实业的实际控制人是海南省文化交流促进会,这就意味着华联的实际控制人变为一家社会团体的法人,而其之前的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

  对于增持北京华联,鸿炬实业表示,成为华联集团第一大股东的原因是看好零售业的发展前景。

  从经营范围来看,鸿炬实业的业务范围较杂,但尚未涉及零售业。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作为海南文促会旗下的投资平台,鸿炬实业通过增资华联集团进入零售业务,可能会有一系列后续动作。

  “这对于北京华联的发展应该是一件好事。”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北京华联近年来的发展一方面是BHG业态的推出,一方面是对全国门店进行调整、升级,但从目前的效果来看并不理想。

  记者也注意到,在2007年之前,北京华联扩张主要通过收购成熟门店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均维持高位;但在2008年后,公司主要通过自建方式扩展门店,成本压力逐渐凸显。价值竞争对手的风起云涌,使得市场能够给予北京华联调整、培育的时间越发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位于北京CBD地区西大望路上的新光天地,该高端百货商场是北京华联集团与台湾新光三越百货公司合资成立的公司,目前已成长为全国单店业绩的冠军。目前来看,华联集团显然大大需要类似这样的把握市场机遇的创新之举。

  而问题是,作为投资方的海南鸿炬实业,在百货零售行业能给北京华联集团的未来出多少力呢?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中国商报·超市周刊 刘朝龙,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