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意图出售百佳,可能由内地资本接手,引来不少解读。有观点认为李嘉诚要避走香港,与香港工会势力壮大令其经营成本上升有关,又有人认为这与香港反垄断法有关等等。然而,只要回顾过去几年李嘉诚在欧洲的投资举动,便可知道上述猜测难以成立。李嘉诚从2010年开始在欧洲(尤其是英国)大手笔收购公用事业,以700亿(港元,下同)买入英国EDF Energy PLC电网资产和以588亿购得英国水务公司Northumbrian Water,以工会势力和反垄断措施论,香港市场与欧洲,简直连小巫都算不上。
因此,纯粹从技术上看,李嘉诚出售百佳,目的在于服务长和系“脱港入欧”的经营策略。李嘉诚起家,最拿手的一招就是低买高卖。从2008年开始,李嘉诚就认定当时的欧洲如同1967年的香港,乃趁低吸纳的时机。经历前述大买卖后,他要再进一步,手上必须有筹码,可以做的就是把香港资产中比较值钱但又不是很赚钱的业务出售套现。百佳,是这个筛选过程里的必然结果。
除去地产项目的租金收入,李嘉诚在香港的营运类项目主要有四类:港灯、零售、电讯、港口。电讯与港口已经通过上市套现部分资金,港灯属于有垄断性质的公用事业,李嘉诚暂无必要套现。剩下来可以考虑的就是零售类项目。零售类项目以屈臣氏集团为首,下辖连锁店除了百佳,还包括屈臣氏与丰泽。有趣的是李嘉诚这次把百佳与屈臣氏分拆,只卖前者不售后者,相信与百佳年回报率只有3%有关。资料显示,香港百佳去年利润只有6.7亿,平均每间超市月均仅赚16万,约为和黄集团261亿纯利的2.6%。百佳已成李氏王朝的鸡肋,相反,屈臣氏的前景,看一看奶粉水货就知道了。
当然,作为香港华资商人代表的李嘉诚,在内地与香港都有深厚的政商界人脉,他的集团在香港回归十六年后,为何要定“脱港入欧”为发展策略,值得外界思考。李嘉诚曾说过他喜欢“投资在有法律保障的地方”。如果宽泛地去理解他的这句话,不难看到准备出售百佳的李嘉诚如何判断长和系的前景和李氏王朝的地位。
与内地改革开放初期,全国各地都希望李嘉诚这类境外富商去投资不同,现在内地的大型国企,资产都远较李氏父子为多。在香港回归后,不少国企资金都希望进占香港市场。香港华商的代表李嘉诚,用内地的话语看就是一个民营企业家。国企要进,民企如何定位,李嘉诚心中当然清楚。
回归前的香港,李嘉诚被视为港人偶像,现在的香港人,喜欢李嘉诚的凤毛麟角。潮商的经营方式,令李氏父子与“地产霸权”、“垄断”、“压榨工人”划上了等号,百佳更经常成为抗议李氏父子的示威场所。卖掉有垄断地位的百佳,在李嘉诚看来,可能还有避开社会矛盾甚至撇除垄断恶名的效果。
无论如何,今天李嘉诚出售百佳,可能有如回归前英资怡和撤出香港。香港的经济命脉在这二三十年间,在不同的政经板块作用之下,先从英资手上交到华资,很可能再从华资交到国企。这无疑是一个时代的终结,正在走向一个未知的将来。
3月20日-25日,李嘉诚家族合计增持长实1660.15万股,涉资约6亿港元。增持之后,李嘉诚、李泽钜多头头寸持股均增加至34.38%。
“甩掉”云创包袱后,永辉超市财报瞬间亮丽起来——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71%至411.76亿元,净利润同比大涨46.69%至13.69亿元。
昨日晚,永辉宣布联合百佳、腾讯成立合资新公司,此次新成立的合资公司旗下所有门店均使用“百佳永辉”品牌。区域零售市场洗牌提速?
山姆会员店宁波二店今日开业,门店位于鄞州欢乐海岸,面积约2万㎡,精选超4000种商品;下半年,昆山首店、成都二店、杭州二店拟陆续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