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几天就过年了,这年终奖也都该发了吧,说不定有人都花的差不多了呢。最近就有人把这年终奖跟奢侈品给扯上了,人家直白的说别拿年终奖去买奢侈品,理由是奢侈品不保值,那么干不靠谱。
说奢侈保值或说奢侈品不保值,这两种说法其实都是个伪命题。道理很简单,奢侈品这个词涵盖的范围这么广,保不保值怎能就此武断下结论?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近来却频频报道,大有想上头条的节奏啊!
涨价保值之说
有观点认为“90%的奢侈品不保值,涨价的真正原因是维持品牌形象”,听起来似乎有道理,仔细想想,这个观点是经不起推敲的。按这种观点分析起来,它的意思就是说人们看到精品店里的奢侈品每年都涨价,所以觉得奢侈品能保值,因为觉得奢侈品很保值,所以很多人才去买奢侈品。事实真的如此吗?
试问有几个女人买包是为了放在家里等着升值呢?大多数女人买包要的就是提着这个包走在街上的那种感觉。你让她把包收起来她都会按捺不住,她就是要背出去,你都无法阻挡。你要是跟她说“亲,不要老是把包包背出去,放家里好好供着,明年咋还得卖出去呢”,你看她跟不跟你急。不过的确有一类女人对于包包转手能否保值很关注的,她们接近一些有实力的男人,然后让这些男人给她送礼物,然后拿去变现。保不保值对她们来说太重要了,这个就不多说,你们都懂的。
以奢侈品门类之一的钟表来说,相关数据表明,一般购买名表的消费者关心的是品牌价值、材质、款式、功能这几个要素,在这类消费者中,鲜有提到保不保值的问题。说白了,人家就是买来享受的或是送人的,佩戴起来自我感觉良好,送出去人家接受了,购买的目的就达到了,这是纯粹的日常消费行为而非投资行为。
另一方面,也有较少的部分消费者,他们有些是专业的名表玩家,有些是有较多的闲散资金想做投资并且是对名表有所研究的消费者,这样的客人的确是有可能奔着保值来的。这些客人一般的表款看不上,找的必定都是稀有表款,而且都价值不菲。这些消费者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他们都有自己的购买渠道,极少在国内消费,除非是购买某些国内才有的表款。
谁在告诉消费者奢侈品能保值或升值?
这是一个有必要弄清楚的事情,现在有些观点把说出“奢侈品能保值”的这个责任推给了销售员,说是销售员说的。
最近笔者就此问题在上海几大商场随机或明或暗的采访了几个品牌销售员后得到的回答基本一致,那就是销售员有时在销售过程中会强调一下“今年不买,明年会涨价,到时花的钱会更多,且早买早享受”这个概念,这个意思是现在买相对便宜,以后买会更贵。这跟说能保值和能升值有着本质的区别,完全不是一回事。在采访过程中笔者了解到,在奢侈品销售员的日常工作中,有时候销售员甚至还会主动纠正个别客人提出的买后能保值或增值的观念。
所以在笔者看来,把责任推给奢侈品销售员,这是一种赤裸裸的嫁祸,对销售员的指责是一个不那么美丽的误会。
笔者不是在鼓励大家都消费奢侈品,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需求,个人的消费行为相信任何一个有自我行为能力的人都能自主,重要的是把问题的实质搞清楚。那些辛苦劝导消费者不要乱花年终奖在奢侈品上的人似乎真把国人当作是“钱多人傻”的“傻子”了,现在的中国人真就这么傻么?我看您这明明就是在瞎操心嘛!
各位看官,这事您咋看?
涨价,只是奢侈品牌请君入瓮的商业游戏,可悲的是,那些进不去的消费者在原地给自己画了一个圈,自欺欺人的同时,也在迷惑自己。
爱马仕首季综合收入达38.05亿欧元,按固定汇率计算同比增长17%,超出分析师预测的36.8亿欧元;期内,所以地区业绩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Prada集团Q1总收益净额为11.87亿欧元,同比增加16.5%;其中,Prada收益净额为9.16亿欧元,Miu Miu为2.58亿欧元。
开云集团Q1营收为45.0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49亿元),同比下滑11%;其中,Gucci营收下滑21%至20.79亿欧元,YSL则下滑8%至7.4亿元。
内地,LV扩张愈发缓慢和谨慎?香港,LV正积极释放新信号,抄底香港时代广场或是再度“重仓”?LV在下一步什么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