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其森:为自住型商品房叫好 地产商有义务振兴中式建筑文化

网易房产   2014-03-04 14:31
核心提示:全国政协委员、泰禾集团董事长黄其森提出《居住证制度建议全国低门槛全面推行》、《莫让“乡愁”变异成“洋味”,何不推动地产“中国风”》等多个提案。他同时表示应该为北京的自住型商品房叫好。

两会委员黄其森:为自住型商品房叫好

  3月3日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开幕,全国政协委员、泰禾集团董事长黄其森提出《居住证制度建议全国低门槛全面推行》、《莫让“乡愁”变异成“洋味”,何不推动地产“中国风”》等多个提案。他同时表示应该为北京的自住型商品房叫好。

  黄其森是全国政协福利保障组委员,在谈到保障房建设任务时,他表示“北京推出的自住型商品房好不好?我要说,很好的政策,太好了!我建议,这个政策可以推广,特别是房价高昂的特大城市!”

  黄其森认为,人们担心的是自住型商品房搞两年做做样子就不搞了,那对于后面具备条件、但还没买到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公平。政策不能着眼于短期,而要有持续性。如何持续、有续,是需要政府部门认真研究的。

  因此黄其森建议将保障房与自住型商品房的完成情况,从民生角度,建议列入地方政府考核机制。这特别有必要,比单纯的GDP考核,更体现民生的重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从企业角度而言,泰禾集团在北京台湖、丰台西局两宗地块就配建有约12万平米保障房。黄其森说,“无论是保障房,还是自住型商品房,开发商都要积极参考。一是响应政府号召,二是同样有利可图,有利润可赚。”

  “算算账,自住型商品扣除建安成本,销售不用推广,费用省了,客户不必寻找,都是排长队摇号产生,都是马上售罄的,都是日光盘”,黄其森表示,“这样的项目拿到手,或许赚的钱少些,但赚得踏实,赚得安心。”

  他同时希望政府在税费、审批等环节能够进一步有优惠政策,金融机构有所倾斜扶持,那样“相信越来越多的开发商会爱上自住型商品房”,黄其森表示。

  全国政协委员(福利保障组)、泰禾集团董事长黄其森提案:

  《居住证制度建议全国低门槛全面推行》

  “暂住”一辈子,是许多“北漂一族”的感叹。因为,他们没有机会拿到标志身份、满足自身医疗与子女教育需求的北京户口。

  那么,在户籍改革的过渡阶段,有必要大力推进居住证制度,大幅度降低其办理门槛,使其部分享受当地户籍人口的待遇,无疑能给外来人口带来真正的实惠。

  新型城镇化,尤其是像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群的建设,外来人口大量增长。无论是进城的农民,还是从中小城市过来的居民,进入特大城市的势头,近些年还是主流。虽然政府提出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但在未解决大城市越来越大的问题前提下,已在大城市工作与生活多年的外来人口的户籍问题,政府以苍生计,仍然是无法回避的,是迫切需要解决的。

  为此建议:应由国务院统一政策,在全国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尽可能全面降低居住证的准入门槛,使人口的自由迁徙成为现实。

  1、在现阶段,全国各城市应全面推行统一的低门槛居住证管理制度。建议改现有的以单位为主体申报居住证的方式,转变为以个人为主体进行申报,避免因单位方面设置障碍,造成个人有意愿和需要时,而在客观上却难以操作的难题。

  2、个人只要凭进驻城市2年以上的纳税、社保凭证(特大城市可延长至5年),就允许推进入户,办理居住证。学历、职称,也不宜成为入户的壁垒,只要有合法工作,有相对固定的居住点(含租房),就允许办理,并在教育、医疗、购房等政策上享受同城居民待遇。因为,城市对人力资源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不可能全是博士、院士。

  3、当然出于对引进人次的需要,对高学历,高职位人才办理居住证,采取更加特殊的政策也是可以理解的。

  4、居住证不必一劳永逸,可三年审验,符合基本条件,延续有效。审验标准以初次审核条件相同,不能人为增加障碍。

  莫让“乡愁”变异成“洋味”,何不推动地产“中国风”?

  中央城镇化会议提出,“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从城市建设及建筑文化考虑,目前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方面的传承,由于规划缺位及执行问题,在全国诸多城市显得杂乱无章。相反,西洋建筑大行其道,抄袭众多,水平总体不高。

  冯小刚导演所说的,中国那些什么格拉斯小镇啊、普罗旺斯啊、加州水岸啊,匪夷所思,很难想象美国有个地方叫苏州或通州?这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任志强也表达了类似观点,千篇一律的罗马小镇哪来的乡愁?

  中国传统建筑的保护不能只靠成龙,祖宗留下的东西要珍惜。同时,中式建筑的传承不能只靠保护,还要发展、传承、创新,为下一代留下可鉴赏的东西!

  我认为,一方面我们不否定楼盘项目风格的多样化,海纳百川,但另一方面咱们是中国地产商,有责任、有义务振兴中国的建筑、园林文化。

  1、政府部门在城市建设方面要有导向意识,扭转建筑西化的崇洋风气,鼓励和扶持“新中式”建筑,做到“师古不泥古”,中而不古,新而不洋,西技中魂。在规划审批上有导向,甚至土地使用上有倾斜,以此鼓励中国建筑元素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2、政府可在发动学界对中国建筑文化进行引导扶持,如召开全国范围的新中式建筑、园林研讨会,树立优秀典型,形成示范效应和集聚效应。

  3、在复兴新中式文化建筑的同时,也应注意要做到因地制宜,不要盲目复制,要结合各地特色,量身定制出符合当地历史文化味道的“乡愁”。

  4、建议地名审核单位,不宜随意变更有文化感的历史地名,不应将地名轻易变更为西式楼盘名称。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网易房产,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