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行业大佬跨界失意 商业综合体还能热多久?

浙商网 记者 黄云灵   2014-06-24 16:42
核心提示:作为典型代表,水企巨头娃哈哈旗下的娃欧商场或将转型做教育;在建筑和动漫领域玩得风生水起的中南集团,其旗下的中南购物中心似乎也命途多舛。发展迅猛的电子商务加剧了传统百货零售业下滑,商业综合体进入瓶颈期

  6月24日消息近日,杭州百货零售业再曝“猛料”:中都百货两家门店突然停歇业,传言中都百货所属中都控股集团总裁、董事长杨定国失联跑路。一夜之间,有关“中都百货的命运”猜想成为各大媒体头条。

  实际上,随着住宅地产行情近年来走下坡路,商业综合体成为地产商们安放梦想的地方。在不少传统制造业的大佬们眼中,商业综合体是块肥肉,被视为企业多元化发展中值得走的一步棋,因此也令急于转型的传统企业趋之若鹜。在这一队列中,卖水的娃哈哈、搞建筑的中南集团、玩家居的红星美凯龙都在商业综合体上有实质性举动。

  然而从实际效果来看,在这条路上,各有所长的大佬们明显有些“水土不服”。作为典型代表,水企巨头娃哈哈旗下的娃欧商场或将转型做教育;在建筑和动漫领域玩得风生水起的中南集团,其旗下的中南购物中心似乎也“命途多舛”,遭遇多个品牌撤柜。

  关于背后的原因解读,社会各界演绎出了各种版本。暂且不论孰是孰非,但我们必须承认一点:发展迅猛的电子商务加剧了传统百货零售业下滑,商业综合体正在进入瓶颈期。     

  

  根据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统计,去年81家大型百货零售企业销售额为2282.7亿元,同比仅增长8.92%,相比于2006-2011年百货行业16.5%的平均增长率下滑明显。相反,2013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超过10万亿元,其中网络零售交易额大约1.85万亿元。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不禁要问:商业综合体究竟还能热多久?

  现场:门庭冷落车马稀  

  杭州钱江新城娃欧商场内无人光顾  

  娃欧商场内的指引牌显示二楼女装已移至负一层

  6月18日,像往常一样,位于杭州钱江新城的娃欧商场照常营业。

  走进商场大门,冷清、寂寥,是记者的第一印象。四个楼层走下来,整个商场内,记者未遇到任何一位顾客。

  三、四楼购物区与一楼的情景相差无几,两个楼层店铺的经营情况同样惨淡,有的店员甚至一人同时照看三个店铺。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里原本入驻的是欧洲奢侈服饰店,现在已被大块木板隔离了起来,似乎正处于装修状态中。

  将时间的指钟拨回2012年11月29日,就在这一天,娃哈哈第一家欧洲精品商场——娃欧商场横空出世。此时的宗庆后踌躇满志,对于娃哈哈进军零售业信心百倍,他计划五年内要在全国开设百家商场,一、二、三、四线城市齐头并进。

  无独有偶,同样在2012年,继从建筑业跨界到动漫之后,吴建荣的中南集团也迈入了商贸领域,并选择了中南集团总部所在地——杭州市滨江区,作为扩张商业版图的始发地。

  然而,当梦想照进现实,结果往往是残酷的。

  近日,记者来到曾令吴建荣引以为傲的“中南购物中心”。即使到了下班时间,走进购物中心一楼偌大的空间里,也只有三三两两的人群。从指引牌上看到,一楼被规划为名品、珠宝、服饰、餐饮、通信区,最初引进了GBF、E-LAND、福特服饰等15个品牌。 

 

  中南购物中心一楼已撤柜的“Levis”

  然而,记者在一楼走完一圈后发现,目前的在正常营业的品牌仅剩8、9个。一间贴有“Levis”字样的商铺,看上去已空置许久。“这里很多品牌都撤柜了。”商场内一名收银员告诉记者。

  尽管初建时的品质已随着时光褪去,但从背景装潢、各类指示标志还能发现动漫形象的身影。按照吴建荣的初衷,这里被打造成了全国首家以原创动漫为主题的购物中心。

  剖析:商业综合体遭遇“四面楚歌”

  当商业综合体成为大佬们玩跨界的首选时,却遭遇了当头一棒。

  在本月举行的浙商商业地产高峰论坛上,有专家提出,经过前几年蓬勃发展后,商业地产正面临着同质化、招商难、电商冲击等诸多难题。

  即使是专业做商业综合体的业界大佬,对于商业地产的未来也并不乐观。银泰集团董事长、银泰商业集团董事局主席沈国军在接受凤凰财经采访时曾表示,目前大陆地区真正有能力的进行大的商业物业招商、经营、营运的公司大概只有五、六家。

  “很多传统制造企业进军零售业甚至商业地产都已经为时过晚,通常他们缺乏地产经营和投资的基因,现在进军商业地产这么复杂的领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浙江省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蒋易君曾公开表明观点。

  目前普遍的观点是认为,很多传统制造业大佬进军商业产品定位、行业专业人才、乃至空间组织的不合理以及与周边交通组织的不协调种种因素都成为了折戟的原因。

  据此前媒体报道,两年内,杭州的商业项目在建和规划中的商业综合体还将新增90个,总建筑面积将超过780万平方米。根据业内人士测算,未来3-4年,杭州主城区商业综合体增量将是现存量的2.64倍,相当于将有23个“万象城”出现。

  因此,杭州市发改委“急踩刹车”,提出要优化杭州的商业综合体布局,要求暂停城北、城东区域的新大型商业综合体开发,滨江、下沙重点发展社区型商业综合体。

  在商业综合体扎堆、遍地开花的背后,却是百货零售业销售额不断下滑的尴尬。

  作为国内商业综合体巨头,2013年,银泰商业集团销售额为156.9亿元,同比增长12.6%;净利润为10.65亿元,同比增长9.5%。相比于2012年销售额年增长19.8%,净利润同比增长18.4%的速度,步伐明显放缓。

  即使是中国商业地产巨头万达集团旗下的百货业务命运也不太好。万达百货作为万达大商业项目配套,在帮助万达广场按时开业、满铺开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同时留下了高速扩张的后遗症。万达百货2013年完成收入154.9亿元,这只是完成了调整后计划的91%,净利润增亏7%。这是万达百货历史上第一次没有完成利润计划,也是集团唯一完成指标不佳的公司。

  据业内人士分析,万达百货的亏损,可归因于选址、经营模式及电商冲击等几个方面。

  电商迅猛崛起后的分流,又给了传统零售企业一个下马威。2013年的“双十一”活动中,仅淘宝和天猫一天时间就卖出了350.19亿,相当于去年9月份社会零售额日均值的一半。

  在这一大环境下,中都百货成为杭州今年首个因资金链断裂而引发开发商失联的案例,似乎变得不那么难以理解了。

  同样的场景,也在大洋彼岸上演着。1956年到2005年的50年间,是美国购物中心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此期间超过1500家大型购物商场在美国境内拔地而起。然而,自2006年以来,全国就再无新开张的购物中心。现存的逾1200家购物中心,其中很大一部分正面临走向荒废。据美国国家零售业咨询专家预测,未来10年内美国境内的购物中心将会消失50%。

  电商的兴起、购物环境的变化将传统购物中心推向了衰败的边缘线上。美国国家零售协会的数据显示,2013年美国的网络购物数量增长了14%,而全国整体的零售业销售只增长了3%。去年9月,超过1.2亿涌向网络商城的购物者更是创下了14.6亿美元的消费纪录。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浙商网 记者 黄云灵,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