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小米“搅局”房地产市场 哪些房企会被取代?

和讯网   2014-12-01 10:31

核心提示:从万科最初提出“互联网思维”到现在快一年,这回貌似“狼真的来了”!这两天,互联网大佬纷纷和房地产搭上了关系,先有小米雷军投资了“you+国际青年公寓”,后有京东和华夏幸福合作物流地产。

  从万科最初提出“互联网思维”到现在快一年,这回貌似“狼真的来了”!这两天,互联网大佬纷纷和房地产搭上了关系,先有小米雷军投资了“you+国际青年公寓”,后有京东和华夏幸福合作物流地产。从他们的运作模式上来看,似乎并没有特别突出和值得房企学习之处。但是,假设,这些互联网企业运用他们以往的思维,正儿八经地做起住宅来,哪些房企会被“取代”?

  “未来房地产行业会不会出现类似‘小米’的搅局者,以互联网的思维模式打碎行业旧秩序,威胁甚至取代以万科为代表的行业传统模式。”这也是郁亮去年“取经”小米、腾讯、阿里巴巴后所产生的危机感。

  撇开企业本身的布局和稳定性,从2014年的表现来看,龙头房企的自身优势及特点都越来越明显。如果说中海的优势在于成本控制,绿地的优势在于合作资源,恒大的优势在于性价比,碧桂园、万达的优势在于特殊的模式,绿城的优势在于产品品质的话,万科最大的优势便是品牌营销和服务意识。正如郁亮所担心的那样,一旦品牌营销和服务意识更强的企业进军房地产,是否会给这些运用互联网思维的房企带来冲击?

  事实上,这些互联网企业以往的运营思路,能引发房地产行业的三点思考。

  首先,如何进行品牌建立和营销推广。

  互联网企业擅长“讲故事”来提升品牌知名度。同时,互联网企业如小米、锤子,都将产品赋予了意义,甚至上升到情怀,培养出自己的粉丝群体。最后,再将自己的案例整理成营销方式推广,形成另一种品牌营销。

  这样的营销手法在房地产行业同样能被运用。例如在学习了互联网企业后,万科也采用了这样的营销手段。一方面,今年万科的动作频繁,给他们带来了高曝光率。“全民营销”、“房产众筹”、“淘宝消费抵房款”,在宣传方面的效果良好;另一方面,万科正在树立自己的领袖品牌,王石、郁亮、毛大庆,谭华杰都在不同场合频频亮相,言论屡上头条,塑造较为成功。

  对于房企来说,从互联网企业处能学习的点在于,如何让自己的企业品牌、领袖品牌更为生动,将企业的新动作或成功案例吸引媒体曝光,也能吸引购房者的注意。

  其次,怎样提高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

  互联网企业擅长从人的需求出发,注重用户体验,并以此为基础对产品进行不断改善。房地产行业的服务延续性实质上比互联网行业更长,一个游戏、一个手机、一个APP只能用一个月到几年,但一套房子可能会住几十年。这也为房地产企业带来了思考:几十年的服务时间,值得被充分发掘利用。

  现在很多企业对物业管理颇为重视,不过房企能为购房者提供的“人性化”服务并不仅仅在物业管理方面,在社区规划、建筑和户型设计上,实用性和便利度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和互联网企业不同的是,房企要提高“服务”的难度更大。人的需求不断在改变,互联网产品的成本和周期性,使得他们能够灵活根据时代的需求和受众品味对理念进行更新,淘汰旧产品,推出新产品。但如何让符合2014年购房者习惯和偏好的住宅社区,在2024年也能继续维持“人性化”?这需要房企在设计上花心思,对销售的作用却并非立竿见影——看似互联网企业唯一能为购房者带来的利好,却是最难做到的。

  最后,品质和务实是基础,也最关键。

  学习互联网企业,取其精华的同时,更要去其“糟粕”。房子毕竟不像互联网产品。更直白地说,买房“被忽悠”,代价太大了。

  从产品角度来说,话题营销效果大多是一次性的,最终还是价格对购房者的吸引力更大;房屋质量高,也远比服务更能给居住者带来舒适的体验,从而提高品牌的口碑。

  从企业战略来说,更应以事实为依托。如果企业光发布“高大上”的概念,却缺乏实际操作,甚至后续没了声响,一次两次还能为行业带来新鲜感,用多了就有“假大空”、“雷声大雨点小”之嫌了。

  因此,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互联网企业能带来的仅仅是一种运营思路,能对房企的品牌推广和后续服务起到辅助作用。传统的房地产企业不会被颠覆,只会在学习中提高。但若是把互联网企业的模式当成运营核心却忽略了基本品质,那真的离被取代不远了。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和讯网,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