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商网云南站报道)就昆明南市区而言,首先挑起南市商业变革的力量,自然得归功于诺仕达集团的南亚风情第壹城、世纪金源购物中心和星耀集团的新亚洲体育场项目;随后,红星国际、万达、俊发、中航、子元集团、堃驰、银海、海伦堡等大腕齐聚区域,区域地产开发日渐成熟。2014年,昆明西山万达广场、昆明红星爱琴海购物公园的全新呈现,促进南市区商业中心格局,再次生变;2015年,海伦国际海伦城市广场、大都购物中心也将倾力亮相。它们的能量有多强大?有多少聚合力?如何联动打造新商圈?如何在新商圈适者生存?将是大家面临的新课题。
如今,爱琴海购物公园开业将近三个月,它是红星国际在昆明打造的第一个区域型购物中心。地处昆明南市区商圈,位于昆明滇池板块省级行政区广福路沿线。精准定位于中高收入群体、家庭消费群体和时尚一族。然而地处竞争与机遇并存的南市区商圈的它将如何拓展商业蓝海,赢商网第六期《赢商滇峰荟》邀请业内专家及爱琴海的运营团队进行详细解析。
以下为参与嘉宾:
爱琴海购物公园:鲍硕
海伦国际:时纪列
西城时代:陈荔
同德昆明广场:刘琦
公园1903:冯岚
杨文宇
Q+Life超市:陈建宏
亚际服饰:赛林
贺涌餐饮:贺涌
万达百货:许文旭
文化空间:舒骏
赢商滇峰荟第六期在爱琴海购物公园举办
沙龙现场
主办方发言
方娟(赢商网):各位老总,下午好,我是赢商网云南站的主编方娟,这次城市沙龙是赢商网主办、爱琴海购物公园协办的第六期城市沙龙,感谢大家的参加。
我们这次邀请到的嘉宾有顺城的杨文宇、海伦国际时纪列、公园1903冯岚、同德昆明广场刘琦、西城时代陈荔、Q+Life超市陈建宏、贺涌餐饮贺涌、万达百货许文旭、亚际服饰赛林、文化空间舒骏、特别欢迎今天大家的到来,很难得这边比较有影响力的项目和代表性的项目开发商,今天全部齐聚了。之所以今天能够把大家邀请到这里,其实是由于鲍总之前的一个提议和大力的支持,才能把大家聚到一起。爱琴海购物公园是南市区的项目,作为一个区域性的商业项目,鲍总意识到大商业环境的利好,会对每个环境下的商业项目,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说他这次跟赢商网协商,把我们有影响力、代表性、有经验的老总全部邀请过来,让大家分享一下他们的经验,希望给南市区商圈的繁荣和爱琴海购物公园项目提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希望大家在过程中不吝言词地去沟通一下。
爱琴海购物公园 鲍硕
鲍硕(爱琴海购物公园):今天在座的有很多商界的老同事、老师等,爱琴海购物公园从去年12月20日开业到现在已经满一百天,现在请同行把把脉,我们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做到,还有未来的发展。中购联的数据显示云南2015年有20个项目开,对整个市场变化也会很大,我想跟大家一起交流。同时,我觉得南市区一直抱着这样的观念,我们一起把这个商圈做好,所以想跟大家一起分享和交流开发项目当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未来如何发展。
李桂君(主持人):各位老总,非常欢迎大家来参加赢商网第六期的城市沙龙,今天我很荣幸能够作为串场主持人跟大家讨论这样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刚才鲍总已经把本次活动大概的方向和主题给大家做了简单的阐述,这里我就不多说了,进入今天的讨论环节。
整个南市区商业发展大家已经看到了,无论今天来自北边的刘总、西边的陈总,整个昆明商业发展都呈现了多中心并存的趋势。南市区在这样的趋势下整个地位我觉得将越来越明显,毕竟新开了那么多的项目,今年又要开这么多的项目,话语权会越来越多。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想知道,在座的各位看来,你们眼里的南市区现在是一个什么状态?它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走?所以我们也是在商圈的大环境前提下来讨论一个话题,想先听一下大家的看法,对这一片热土的看法。
议题一、区域型购物中心发展如何与城市商圈发展相结合
(1)昆明南市区的商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2)商圈商业的发展如何协同与互补
海伦国际 时纪列
时纪列(海伦国际):感谢主持人,我先抛砖引玉。
南市区怎么看呢?我看了一下昆明整个地形,如果没错话应该是三面环山,就城市的发展它最有利的开阔地带应该是南或者东南方向。也就是说,南市区的发展和政府或者说城市的发展我认为方向上是匹配的,至于是东南西北谁先发展起来?这是另外一回事。但从长久的发展来说,南市区应该是我们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或者说叫主流的方向。这是第一个。
第二,我在很多场合都说过,去年我记得和李桂君也在一起聊过,当时万达和红星都还没有开业,我当时认为整个昆明的商业格局会发生变化,这种来自于南市区的两个新兴购物中心的开业,我们认为在2015年会是一个商业的拐点。我个人认为是这样的情况。从现状上来说,虽然目前对它的理解只能说是开业,成功与否我们还需拭目以待,当然今天鲍总摆下这么一个宴席,也是希望走得更好,希望大家能够给您挑一挑毛病,可以吗?我就先抛砖引玉。
时纪列:同行之间多挑一挑毛病,在这种场合挑毛病我觉得都是善意的。我觉得从现在来看,还是先谈大的方面。
大的方面,我认为一个城市,首先城市本身要分为四个阶段,按照政府对昆明这座城市新的规划来说,可能要经历城市功能的形成期,然后再进入到城市功能的成长期。到一定的时间段,到第三个阶段了,它应该进入城市功能的分离期,最后可能形成城市功能体系的形成。这是最终城市发展的四个阶段。我想我们商业伴随着城市功能的发展,我们到底在哪个阶段?我和同事们展开了讨论,可能有的人认为在分离期,有的认为是在成长期,我个人认为还是处在第一阶段,城市功能的形成期,就是城市的商业格局还没有形成一个区域中心,还没有真正成为一个区域中心,但南市区已经具备了区域中心的这样一个趋势,刚才李记者也说到形成这样的趋势。它需要各个商业网点的成长,需要成熟,才能够进入它并脱离哺乳期,才能成为成长期。现在还处在蹒跚学路阶段,我的愿望是南市区或者说南市区的条件更充分,也就是未来进入到下一个阶段,能够进入到一个成长期,就南市区各个商业网点能够真正强大起来。通过强大,形成组团的合力,通过组团的合力形成我们商圈的成长期、成熟期。
我是这样的看法,我先说这么多。
李桂君:谢谢时总,特别好,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把这样一个事情做到更好的方向去。作为南市区我们知道公园1903是非常明星的一个项目,对这个问题想听一下冯总的看法。
公园1903 冯岚
冯岚(公园1903):今天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我们也是南市区的一分子,而且是一个大体量的分子,商业面积现在有30万方,今年也就是鲍总的爱琴海开了我们非常开心,作为一个圈子来说是大家努力的结果,南市区是一个成熟低密度,也是高消费的区域,但人流量不足,所以我们这边下了很大工夫,对我来讲这个圈子肯定是要大家一起把它做起来,这是肯定的基础。
第二,我讲一下公园1903一直在激励做一个主题性消费项目,我们跟鲍总离的太近,1.4公里,没有想过跟他去正面竞争,所以我做的任何一项商业项目都是固定消费,包括7万方的主题公园,哪怕小到昨天刚签了一千平方的荧光篮球公园,这东西完全是鲍总那边指引我去做的。另外,我们也致力于做一些主题活动,比如说音乐节活动,倡导了一些新的生活方式,这也是公园1903一直在吸引很多客户和培养忠诚客户所做的一些事情,所以公园1903会一如既往地做下去,而且从今年开始公园1903从今年5月份、9月份,将陆陆续续把几个商业开出来,包括在这里给大家公布一下,我们新办的儿童公园是3-14岁的层次,应该在明年6月份问世,这对我们来讲,对鲍总也是一个好处,去年圣诞节我们办了一个音乐节,吃完饭都是到你们这边来,今年要把客群逐步吸引到我这边来。所以希望很多品牌商或者说同行多了解公园1903。
李桂君:谢谢冯总,说得非常好,我们在这样一个区域里,彼此之间要有各自的竞争力、各自差异化的东西,然后形成良性的环境。
刚才是整个南边项目的操盘手在看南边,那从西往南看,从西往南看会有怎样的看法,先请刘总谈一谈。
昆明广场 刘琦
刘琦(昆明广场):我们讲南市区,未来几年我们也会进军南市区,在广福路和滇池路交叉口有一个项目“绿世界”。现在一直都在思考怎么定位,爱琴海做的蛮好,公园1903也做的很好,万达做的也很好,包括时总这边,应该说整个南市区竞争比较激烈,在定位上不能脱颖而出的话,我觉得这个片区的生存洗牌会很惨烈,我们最近正在讨论定位到底做成什么样,有几个想法:一个是城市运动场,比如说保龄球,我们的地要么往高端走,因为这边是低密度,消费人群相对来说是高端一点,要么特色产业,但这个东西最后还没有确定,南市区到底做什么?今天我之所以来,第一也是想请几位前辈给一点建议意见,听一听,到底绿世界应当做成什么样子,会不会和大家产生冲突,然后我又能活得很好,谢谢。
李桂君:谢谢刘总,说到我们下一个要讨论的话题,怎样在这个区域里协同发展的问题。
我们会发现不仅是北边的开发商将来会来到南市区,可能未来南市区的项目开发商也会进军北市区,区域最后大家都会有项目在里面。所以西边的陈总您怎么看南市区呢?
西城时代 陈荔
陈荔(西城时代):其实我跟刘总一样,我今天来的目的主要是向南市区学习,非常诚恳地来学习。但我也得诚恳地说在这一行混的时间也不短,所以也带着一些问题来学习。
正如刚才刘总所说的,包括冯总也在讲这个问题,南市区是一个低密度的地方,尤其在中国目前能够进入到购物中心品牌的具体商家是有限的,在这样低密度群里目前商业体量如果以购物中心狭义的概念来讲,我相信已经远远超量了。今年开业的这两家,我感觉开业的时候还算火爆,我觉得其中一个原因可能跟西边、东边的动作慢有关系,我非常同意时总之前的概念,就是整个昆明目前从商业角度来讲还只是起步阶段。从2014年才真正出现更多,大家图一个新鲜往这边跑还是非常有可能性的,实际上商业到后期所说的,方便,方便,还是要方便。如果说南市区一直讲定位,将大家从其他市区拉过来,现在本有的人口数不够,那这方面我想听一听在座的专家,你们已经开业碰到主要的问题是什么?是不是可以告诉大家下一步希望怎么样能够真正成为区域型的商业中心?如果只拉一部分社区是不够的,这是我自己的一点点看法。
李桂君:谢谢陈总,也抛出一个自己过来的问题,沙龙是希望能够搭建这样一个平台,把大家自己平时在做项目时的想法或者观点抛出来一起讨论,形成行业内很好的氛围。
刚才北边和西边,还有南市区自身的各个项目老总都说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这里面想听一下杨文宇杨总,您是昆明老商业啦,您是怎么看南市区这片土地的?
杨文宇
杨文宇:如果从市中心的角度来看,从刚才老时的观点延伸一点,咱们有的区域是功能学前型,有的是功能成长型,城市发育已经非常充分了,但没有形成商业中心,北市区还有机会,南市区的商业是过度了,就咱们城市功能还没有发育到成熟的阶段,但商业已经发育我认为是过度了,所以刚才主持人说这是一片热土,我觉得过一段时间就变成焦土了。无论咱们怎么规划未来,目前南市区不论从它的消费能力、居住人口是很难支撑这么多数量的购物中心和百货。
这怎么讲呢?一方面可能咱们在建或者已经开业的项目,怎么找到互补、结合点。像刚才冯岚讲的很有意义,这方面大家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探讨,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这样的压力。
另一方面竞争不可避免,怎么样在竞争中找到不同的层面让自己生存下去,我觉得这更重要,我觉得南市区现在重合度蛮大的,鲍总这个项目目前我看,我觉得蛮有基础的,定位非常清晰,就背靠这个区域做好区域的中心,也没有像有的项目说周边缺乏居住人群,就这个项目而言相对来说咱们还是有一定的优势,对别的项目也是一样,怎么找到这个点,这需要各个项目下很大的功夫。
李桂君:刚才通过各位项目方这边老总的发言,给我们一个感觉是什么?外界觉得南市区那么多项目,开的开,建的建,计划的计划,好像很火的样子,背后也存在一些我们必须去面对的问题。那么,接下来我想听一下品牌方各位代表的意见,毕竟你们是要入驻到这些的项目里做商业,然后来审视这块土地,也会有你们自己的角度,所以想听一下你们的看法,还是从陈总这边先开始吧。
Q+Life超市 陈建宏
陈建宏(Q+Life超市):大家好,我刚从台湾经过成都跑回来,Q+Life超市才刚开业,上午十一点人满为患,我也看到这边最新型的一代店,回过头来讲昆明还没有成都动作这么快,成都的开发商都非常有先见之明。我先提一点,现在也跟鲍总谈一些事,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人流,希望找到适合我们定位的人流,不是像农贸市场人很多,而是按照企业文化里定位的部分,有自己人流的配比。
刚才从各位的谈话里我建议各位一件事情,我从厦门、成都、广州一路走下来,这次花了大概十多天的时间,到下面去绕了一下,我觉得昆明还没有所谓的公车,可以把整个购物中心串起来的环路交通,其实我建议各位,如果政府做不过来,我们几个开发商自己能不能做这样的事情。
第二部分我想跟各位开发商讲一件事情,就说每一个地点,我们更重要的是定位,在城市里存在这样的机能,价值在哪里?我是一个超市,经常跟工作伙伴、工作同仁讲,超市是一种变形虫的超市,我是跟着你们的主题来变,如果你们做的是亲人,我们更多的结构是跟着主题来调整。这样商业才能玩儿的有趣、有氛围。不好意思,我这么一路走下来看到昆明的部分,我觉得还欠缺那么一点点,我举个例子讲,我经过佛山的时候,我看到他们以汽车为主题的购物商城,里面包含了给小朋友玩的小汽车,这些都是以汽车为主题的部分,但我们这边的主题性太薄弱了,我们还是跟着北上广的商业模式做出来,没有自己的文化。这点是我给各位开发商老大们的一个建议。因为你们做了之后,商城里面才会多彩多姿。这是我目前所看到的。
万达百货 许文旭
许文旭(万达百货):在座的大家都是老朋友了,我呢既是昆明的老人,又是昆明的新人,在昆明做零售业做了很多年,这几年又一直在江苏做零售,刚刚回来,对昆明的商业是既熟悉又陌生,这次回来听很多朋友讲昆明出了40多个综合体,说将来是一片红海,我的看法是同质化程度很高。昆明这个城市现在看下来,不太均衡,整个商业氛围还是集中在市中心,购物大家还是喜欢到市中心购物,真正的万达也好,爱琴海也好,更多的是餐饮在发力,但餐饮我们从国外来看,日本、香港他们的餐饮比例并不是那么高,而且租期又长,租金又低,如果位置很贴近城边了,现在餐饮过大是有一些问题。
从南北区域来看,昆明南市区从住宅角度来说还是比较成熟,北市区也是比较成熟,目前东市和西市的商业空间还没有完全发力。各位老总也讲到各自的空间很大,南市区目前的万达也好,爱琴海也好,两家落位了以后,目前压力还是蛮大,从零售方面来看压力也是很大,我这次回来是做百货,遇到的难题也很大。我是刚从厦门调回来。
看厦门的万达广场做了几年以后,现在人流量非常稳定,所以做零售业态就非常好做,因为我家是在昆明,这方面也比较了解。我看现在还是以区域为主,所以将来的定位还是要依靠区域,南市区基本上是做不了北市区的生意,现在堵车那么厉害,一个半小时,根本无法约定。所以要做的确实是差异化。第二,要做出自己的特色来。
刚才冯总讲到一些问题,在招商过程中大家都盯着快时尚,招商的难度非常大,给了他们很大的空间,他们利润空间很大,我们拿来的东西都是一两年租金都收不到,很多都是布点,现在变成跟百货公司一样,很多大户是拿扣点。所以压力非常大。我们今天在沙龙,重要的也是跟大家沟通一下,避免恶性竞争。万达刚开始压力会比较大,但将来调整的空间会更大,面积拿了那么大,所以现在南市区的这几个项目,特别冯总、刘总讲到的体验,更加体验式的东西或者高科技的东西,类似于汽车,我们真的要有一些创新意识,要不然将来大家的日子都很难过。
目前从万达最近的调整来看,有两栋写字楼是今年年底要封顶,所以将来这边的客流从质量上来说应该是很高,这两栋写字楼的单价都很高,有七八十层,加起来一百多层的办公人群。所以最近在调整过程当中,尽量再往上增加一些购物零售的比例,在增加更多的体验业态,增加引领生活方式的一些东西。所以万达将来调整方向,我们在餐饮的量上不会加很多,另外还有快时尚的,就话语权不是很主要的方面让一让,这样会形成自己的模式。最近来爱琴海参观学习,以前没有这样的购物中心,现在也在看。所以我们两家经常在一起探讨,怎么协同起来,避免恶性的竞争。我对南市区的看法,机会是很多的,关键是大家要经常坐下来讨论,你做什么,我做什么,各自区域的优势是什么,目前定位的人群,像陈总讲到我们定位的人群是什么,将来所有招商、所有媒体,包括营销活动完全为他们服务,如果定位更准了,后期的营销也能更精准投入,相对日子会比较好过一些。
李桂君:谢谢许总,核心是说大家要一起来把这个事情做到更好的层面去,毕竟这么多的项目落在一起,每个项目里有这么多的品牌、业态,如果能够很好的进行沟通,可能后面的路会走得更好一点。刚才许总谈到餐饮,这里请贺总谈一下,从餐饮角度谈一谈,您对南市区是怎么看的?
贺涌餐饮 贺涌
贺涌(贺涌餐饮):很感谢给我这个机会发言,本来我们没有机会和大家坐在一起,今天有机会和大家坐在一起很荣幸。因为大家都是做商业的。刚才也听了很多前辈在这里探讨关于商业的定位,今天大家坐在一起都是在寻找一条路,出路到底在哪里?虽然我们是一个旁观者,但我们也在购物中心做了很多餐饮的项目,也参与了购物中心的成长。
从目前南市区的商业来说,我觉得现在才刚刚开始,可能有很多危机是无法预计或者现在也说不出来的,我个人感觉是危机四伏,现在才刚刚开始,从红星开起来才有点感觉,在整个广福路来说,可能两到三年会有十多家购物中心起来。
听了刚才陈总分享的建议,受到很多的启发,刚才听陈总讲,站在他的角度讲购物中心的观念。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大家都知道核心竞争力,但现在的购物中心到底什么是核心竞争力?如果我们好好地去推一推、想一想,很难想到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你是有钱,还是有名,对顾客来说感受不到,大家都在讨论体验式,那体验式又是什么?我们这个场景提供怎样的体验式,比如说顺城做了一个小火车在门口,我作为消费者能体验到什么东西,能坐上小火车吗?我能坐在小火车上去转一下吗,原来公园1903最早的定位,我参与过,我个人对公园1903最早的方案讨论有很多建议,最早设计了一个火车,火车设计出来到底干什么用,因为大家都在找一个突破点,找到一个相对核心竞争力的东西。
作为餐饮人,我个人的观念是什么?我一定要去做一个和市场上不一样的东西,这是我的目标。可能老板的目标就决定了它的整个市场导向,我们在生产品牌的时候,目标很简单,就是去做一个市场上没有的东西。我要做任何一个产品、品牌的时候,都是要做没有的东西。我个人认为可能它会形成我相对短时间内的核心竞争力,但购物中心现在大家做出来我感觉都差不多,说来说去给我的感觉是中国的购物中心基本上没有太大的核心竞争力,突然上海出来一个K11,中国人都飞着过去看,它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的东西,所以今天我们要坐在这里探讨。如果只是探讨南市区的话,我觉得南市区可能下一步再开那么多购物中心也会有问题的。如果大家不真正做出自己的核心点,没有自我个性的东西,又不能有创造性思维东西,那未来这个购物中心不是可以探讨和解决问题的。
李桂君:那么贺总的核心观点还是差异化的问题,刚才很多老总也说到了整个南市区可能会有一些问题,但机会也很多,我就不知道亚际服饰的赛总,从您的角度来看,会从里找到一些什么样的机会或者对这一片发展机遇有什么看法?
亚际服饰 赛林
赛林(亚际服饰):我们是做传统服饰的,男装,基本上做的是高端服饰。
我个人先说一说,我经历比较特殊一点,做过甲方,也做过乙方,以前是做商场,现在做品牌,甲乙方这几年确实变化很大,以前说实话招商不难,只要你的厂好,不管以前在过几个厂,在我的印象中都是人家求我,没有我求人家,我打个电话马上就有人来,而且我是三挑一、二挑一,但现在是乙方的市场,可以倒过来讲,除了很特殊的商场之外,基本上是人家来找我,我现在是做品牌的,大家一起谈。转化就很怪了,怪就怪在跟大家刚才说到现在商业项目太多了,与这肯定有关系。这是之一。
其二,我觉得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同质化,现在不管是南市区、北市区,开商场的怎么都像是家商场,看不出什么东西来,餐饮都有火锅,铁板也肯定有。男装有、女装有,只是现在走的是时尚路线,可能更潮一点,快销品牌。但这些东西下一步可能是很麻烦的事情,那么雷同,最后就是你死我活。大家今天坐在这里还可以慢慢喝茶,可能慢慢地就喝不下去了。
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在规划上,很多东西想的不够细,不够有特色,不是不可能,是大家不想去做那么多更难招商的事情。我感觉现在商业卖服装的也不是卖服装了,如果做得好,大家都去过太古汇,既可以卖书又可以卖服装,里面也有家居,不冲突,还卖一些玩具。在我看到生意是越来越好。其实说到底的一个事情就是它有定位,定位不是从品类定位,而是从消费者定位,也就是哪一类人是我的人,不管是买玩具的也好,买服装的也好,看书的也好,包括现在里面还开了一个咖啡吧,这一群人到我这里一站式服务了,全部都有。但我觉得昆明现在没有这样,大家不敢尝试,可能觉得一开始很难,但我觉得只有这样,将来才可能会有未来。
还有现在的服装,我举个例子,服装。服装也在变,比如说服装不是卖服装的,以为是一个咖啡馆,但进去以后是一个卖服装的,外面是一个咖啡,里面是一个卖服装的,甚至还摆了一些书,我觉得这些东西适合更多年轻人的消费,可能是消费习惯变化很大,甚至看到很多的书店也不是书店了,我个人感觉楼上是书,外面是咖啡馆,还有一些类似网吧的东西。实际上我觉得这些东西怎么去杂糅,再开现在这样雷同的场,再开十个也没有用,开到最后是跟自己竞争,最后商家死了你也死。所以我感觉问题还在这方面,而不是开了几个场的问题,太雷同。
李桂君:刚才听了各位老总一圈圈地说下来,有几点可以肯定:第一,我们确实是面对了一些问题。第二,我们也有很大的机会在里面。刚才赛总也说了,主观能动性上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可以去创新,可以去做一些新的尝试,然后弥补我们现在看起来是一些缺陷的地方。
那关于南市区的这个话题,我们还想往下多聊一点,我们想知道在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下,这么多项目进去之后,也不可能环境不好我们就撤,肯定项目进去之后只有一条道走到黑,只有把它做好。把我们所有项目都做好,把这个区域做好,把这个商圈做好,那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如何来做好这个商圈?我们之间怎么来协同?怎么来互补?这也需要听一下大家的观点。
这个问题我们先从一环主城区的项目来,还请舒总谈一谈。
舒骏(文化空间):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一个活动,在这个行业我算是地地道道的新人,入行三个月不到,年前刚回到文化空间,也是属于暂时管理,今天来的主要目的还是想认识一下同行,也算是交个朋友,混个脸熟。就说一句,祝大家身体健康。
以后各位如果有空,我们的地址在新闻路那里,有机会过来看一看,大家过来坐一坐,聊聊天。
李桂君:我们刚才是从主城区开发商或者说项目方的角度先来谈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听一下杨总的看法,怎么来协同,怎么来共同发展?因为咱们主城区现在已经有很多的商业在共存,可能您在这方面有更多的感受。
杨文宇:其实这个问题太大了,怎么达成互补,这非常困难。我们说话都很容易,但当你开发一个项目面对招商从无到有的时候,会面临非常大的压力。一个新场子,不可能做太多的新品牌,否则养不起来,必须靠人民喜闻乐见的东西认可了之后,大家认可你。如果从商业零售角度来说,我觉得这种差异是不容易做到,而且你想到的别人也能想到。我觉得更现实的说法,还是要立足于自己所属的区位。比如说万达,万达那个区位是因为周边社区比较少,住宿的人不少,现在定位是更偏城市一些,比如说餐饮的比重不是特别大,比如说快销品安排的并不多,是偏向于城市。而鲍总是周边广大社群存在,立足于区域型。所以更多需要吸引购买这块地的人的优势,不能说舍近求远,把最近的人抓住了,否则就谈不到全市。我觉得:第一,把握好自己的位置、自己的特点,我说一个题外话,所有商业的一个小细节,咱们市区内商业最大的问题在哪儿?我觉得是交通。我在顺城约朋友来吃饭,所有人都鄙视我,到你那儿停车都停不了,六点半到你那儿,吃完都八点了,才不去。这是城市的痼疾,没办法解决。现在我们看到新型的商业,其实这个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从开发开始的重视程度,要方便交通,或者说最能够让顾客放弃城市来到你这里消费的东西都没有特别好地去解决。所以我觉得这些细节问题,必须做就近购买的,那么,就近购买的是哪些业态?怎么在这些业态里产生特殊的吸引力?怎么让顾客更方便的到达?而且到达了以后能够多待一会儿。如果光这样空谈说怎么来互补,咱们今天这样一个场合不会天天都发生,不会鲍总要做一个项目先去问一问时总、冯总你们做不做这个,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也不现实。所以咱们只能说立足于各自不同的定位,把这个井打深,在一个点上去打,这样就能够挖出水来。如果东一下,西一下,最后就淹没在其中了。
议题二、购物中心业态组合与品牌打造
(1)爱琴海购物公园餐饮业态如何打造?
(2)爱琴海购物公园儿童业态经营的奥秘?
李桂君:那关于协同和互补的问题我们就暂时讨论到这里,我看鲍总已经坐了很久,接下来我们进入到第二个话题,这次很荣幸和鲍总这边合作,鲍总也是很大方,把爱琴海这个项目拿出来作为一个案例,一方面听一下大家的看法?另一方面希望大家能够对这个项目问诊把脉,看怎么做才能做得更好。
我们第二个环节是围绕购物中心这个项目谈,我们想法是这样:先让鲍总就每个问题先说一下你们当初的初衷或者看法、打算是怎样的?然后再听一下各位老总对当初咱们这样的看法,以及现在呈现出来的这些东西,以及大家发现的一些问题,再做一些剖析。
所以我们先请鲍总就第一个问题说一下,咱们餐饮业态这块当初是怎样的想法?做了这么大的面积,现在的情况又是什么样的?
鲍硕:各位都属于专家,我想从第一个话题往下延伸,刚才大家说到了,我在2013年7月份接手这个项目,当时也在看,整个昆明市也好,整个南市区也好,未来的商业盘有这么多,未来要怎么做?大家现在做商业,看一下北上广,对我们西南来说,很多的同事还是要实地去看一下,我下个月还要去成都看,成都有很多的商业,包括大宥城做的一个大峡谷,定位是不一样,市场就那么多,第一方面可能是建筑的语言。建筑语言和整个项目定位,这块应该说与政府也有关系,当地政府能不能给支持。我们刚刚接了北市区的一个项目,一直在跟政府谈规划的问题,对五年前给的规划,当时我跟地产商说,如果这个规划不调肯定不会接这个项目,现在一直跟政府谈。希望预期的东西,就是企业的业态,怎么说呢,让消费者能够停下来或者留下来,留下来体验,政府的规划怎么支撑。
我反过来说一个体验业态的问题。第一,从当时整个规划看,这个店最早来的是百货,因为这个区域经营并不好,我只有12方界面,如果使用下来,现在是7万多方的使用面积,如果百货再一拿,就没办法做了。刚才杨总说的一句话很简单,新的店必须是品牌在养店。第二,业态当时为什么餐饮做这么大,今天整个零售也好,网购也好,零售开店的意向不强,就需要考虑到业态如何,当时我们有时开玩笑说,把周围所有的项目拆分出来,每个项目来定位或者整个业态去规划。餐饮也好,零售也好,当时定位餐饮是最好。首先很简单的是能保证我们存活,项目先活下来再走。所以对餐饮的比例加重,包括我们分析周围的社群,家庭比较多,围绕这个板块来做,像我们儿童,三楼的客流量是超过一二楼,就整个儿童业态所带动的客流量会比较强。未来还会做更多的东西,比如说体验的东西,大家看到我们开业时做的一些雕塑,就是在培养昆明商业的艺术氛围。未来可能会在最近两个月会有一些大的动作,带动这些业态,让所有的人愿意来参与,因为体验业态不是说把餐饮做下来了,把儿童摆进来了,而是让顾客互动。招商是一方面,但真正未来的运营和调整,就是在运营期怎么把这些东西发挥到极致。
刚才李桂君给我这个话题,我觉得没什么经验可介绍,我希望跟大家拍一拍砖,各方面专家能够给到我们一些不同的意见。
李桂君:刚才鲍总也谈了自己对这个项目操盘理念上的看法。
接下来鲍总也说了希望大家拍一拍,怎么把项目做得更好。也说到了餐饮、儿童、零售,以及招商运营各方面都涉及到最初的项目及其整个运作过程。所以接下来的时间是听一听大家怎么看这个问题。
我想先从爱琴海的两个邻居先开始,冯总您这边请先说一下。
冯岚:我顺着鲍总的说法讲一下,我觉得非常契合,我们做了哪些东西能够符合你。
2013年10月份我和耿总来做项目,给出两个意见给开发商做:第一,消费一定是目的性消费。第二,顾客流动性一定要改变。那么大的一个项目,血管太细,没办法疏散人员。这两点一直是我们建议的,目前说一年多以后到今天为止,目的性消费我们一直在坚持,包括电影中心16个厅,合同已经签到运营中心里面,包括少数民族店一定要在我这里办,在招商之初已经把营业额考虑进去,当时主题公园是要做成人,因为成人很多游乐有可能一次性完成,3-13岁是一个空档期,重玩的次数会更多。围绕所有品牌都是这样去做,比如漫咖啡,为什么做1400方,里面有一个咖啡烘焙学校,这样见面机会就会更多。
第二,道路问题是很可惜。耿总是道路方面的专家了,是以交通脉络为组织的,但开发商不会觉得一个购物中心30万的体量,一天的人流量是多少,我们在圣诞节做了一个音乐节,整个片区的交通瘫痪。我们又重新拿起来了,应该在5月份对外公布,12条购物专线已经成立了,交通总站枢纽一定在我们这边成形,这也是陈总考虑的,怎么把人领进来的问题。我觉得有这样一个交通脉络,对整个南市区都会有好处。这是我们先行做的一个例子。
其实我们公园1903是赋予很多研发的团队在做,经过这一年来,双方团队不停地成长,包括跟餐饮谈的方面,觉得给你一块硬币,让你有很多空间,在凯旋门下做会觉得非常漂亮,包括2015年底会做玫瑰婚殿,把全部人流量往这边赶,让整个南市区的商业往上升。我觉得竞争是无法避免,只是基于自己的项目,以自己的项目为核心,研发好自己就是最主要的。
冯岚:我们是邻居,我是外来人口,吃饭基本上在这边解决,两天我就是在爱琴海佐敦道,食材特别好。但我想提一点意见,我觉得爱琴海有三个楼层全部做了餐饮,大概有70多家。我从上海过来,有很多这样的项目,控制量是一定的,我可以先期把它设定完,但绝对不会一起开那么多的商业,因为养不活,希望把品牌引进以后存活,存活以后再改善,像同德商业现在一样往上升,把办公室全部拿出来做餐饮,这是我谨记的一点,一定要控制量。
时纪列:刚才赛总提到的,我觉得有一个对话的必要。
其实我想跟在座的乙方代表达一个观点,我们在座的甲方代表从我们投身到这个行业,骨子里的基因就有三个字“差异化”,我们都在这个行业里争取着、坚持着,但我们必须回到刚才杨总说的这些现实。杨总刚才表达的是一种现实,我表达的可能是另外一种现实。我们的环境氛围、我们国家是不是允许创新的一个氛围,创新意味着允许失败,虽然我们是甲方代表,但我们职业经理人,有多少老板愿意拿创新、拿失败来换取创新?这是老板无法决定的,但从我们来说是坚持的。这就是甲方也有甲方的难处。所以说差异化这块我个人或者我代表甲方还是非常坚持。但同时提出一个问题,乙方能不能差异化呢?我也想问赛总和贺总,能不能在杨总和冯总的项目,开出同样品牌不同的感觉呢?如果说鲍总这里是爱琴海主题,能不能顺应这个主題去改变呢?我觉得差异化的实现那是存在三方,开发商、职业经理人、品牌方。如果这个能解决,我觉得差异化不是难事。大家都在说K11,但K11的操盘手是老板的儿子,他能失败,老板不会怪他。所以差异化对我们来说是心中的香格里拉,但又很难到达。这是我首先表达的意见。
第二,接到鲍总给我们的课题之后,周末也专门在这里呆了两天,拿着本在这儿记,带着几个人做了一些调研。我想既然我们来参与这个沙龙,也想把我数据性的东西拿出来。我看到的,刚才冯总说到餐饮过多,有三楼,不过分,但我数出了60家,你刚才说到70家,数据(不同)无所谓了,我算的是60家,60家里边有两个纬度可能要考虑:第一,60家里面轻后厨的餐饮占到68%,重后厨的餐饮占到32%,这个比例是否合理?第二,在这种配比下,这个我不太清楚了,这是商业机密。鲍总对轻后厨和重后厨的商业条件是否不一样?到底应该均衡好,还是哪一方多一些更好?这是第一方面。
第二,很多商家可以说是我们的老朋友,我也问了一些商家的客单价,目前四五六楼60家里面,人均单价30元以内的占到33%,30-50元算中档,大概占到了31%,50元以上,最贵是80元,这样区间的占比是35%。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客单价这么均衡,在三个档次里都是这样,每个商家竞争力都很激烈。那究竟什么样的客单价占比合理?也可以保证鲍总日后调整的问题,任何一个都是调整的,慢慢把手术做完,慢慢健康成长。所以这块我希望爱琴海的餐饮,我们不去简单地说它多和少的问题,而在风格上、客单价、轻后厨和重后厨方面我们做一些差异化,或者说重点在哪一类?我们让哪一类竞争得更激烈?让哪一类形成它的饱满或者说还欠?我们留有余地,其实做商业这么多年我的体验,我觉得有一个词可以用到很多地方,叫留白。什么事情都做满了可能就有问题,所以无论是我们的内装,无论是我们的业态占比、配比,我觉得怎么去留白,可能会给我们提供一些调整的空间。我不知道这是算拍砖,还是什么,我是用了很诚恳的态度做了调研,想告诉鲍总在今后的调整当中是否找到这个阀门。
李桂君:刚才时总用了一些很准确的数据来表达他的一些观点,时总在说的过程当中也是抛出了一个问题,我们的现状是这样,那我们有没有其他的方面能把它做得更好,当然鲍总这边有话要说。
鲍硕:消费者也看我们到很多硬件设施还没有完善,比如说停车场、交通流的动向,这块我们会在今年陆续完善。我们有一个大的原则,我们每个业态只做一家,首先不会让供应商之间去做竞争,最简单刚才说到的火锅,大家看我们的火锅是有四家,但所有的口味不一样,保证每个业态是第一家,但同时跟贺总他们合作,会找到昆明市场,在大家的口碑和评价方面摆在前三位的,是我们先去找人家谈,对商业永不变的主题是调整,未来会有一些调整在跟进着走。规划再好,真正市场如何适应或者消费者如何选择你,这是作为购物中心所有经营者应该了解的,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做相应的调整。
李桂君:我觉得这样的互动就是我们想要的效果,一方面各个操盘手、各位老总说出自己的看法,鲍总这边也来做一个及时的交流沟通和解答。
下面请同德昆明广场的刘总,您这边的餐饮也是做得比较好。
刘琦:前面几位老总已经说的很透彻了,我再说就班门弄斧了。我们餐饮招商的时候是测过量的,周边能辐射多少人群,有多少购物中心,真正到我这边消费有多少,我们定了一个餐饮量。在最后落品牌的时候,每个铺可能会有3-4家,我们最终落一家,就类似于火锅类,我们最后定的就是贺总这边。因为我们店铺的位置不是特别多,但每个铺位都是一个特色,没有任何冲突。
第二,现阶段每个铺,也不仅只是餐饮,比如说在9月份开业以后销售是多少,这是两个问题:第一是周边吃东西的人比较多,顾客来了每天吃同样的东西会吃腻,评价往下走的会给两建议:一个是做餐饮调整。第二个是做一些置换。因为购物中心必须注入新的新鲜血液,才能提高消费者的新鲜感或者体验感。这样我们每年的餐饮都会有新鲜,不管是原品牌,还是调整品牌,让每个客户到购物中心都能享受到。第二方面,比如说一个铺位,餐饮已经满足不了那么多顾客,但为了购物中心的销售额,在整个业态做一些微调,不会大调,定位时做了很多的功课,有一家新的进来,然后也给大家新鲜感,提升整个购物中心的销售额。另外,我觉得服务,所有餐饮商户,包括认识的所有商户,都到海底涝吃过东西,大家讲体验、服务,能真正做到的没有几家,比如说去到海底捞带手机的会给你一个小袋子,而且服务员很厉害,不像其他服务员一样点完菜什么都不讲,服务员还会跟你沟通、吹牛,给你一个温馨的服务,甚至会抱着你的小孩去哄,送小孩一个小玩具,让你不会觉得无聊。我觉得这是餐饮铺延伸到服务更高的水平,你感觉好了就会介绍其他的朋友来,所以每一个铺位都是延伸起来的,同样都是卖服装、吃的东西,如果在服务上能把这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整个购物中心的生命力不一样,同样卖火锅也是一样,不同的服务带来的客户也不一样,包括我们自己也跟海底捞学习,购物中心运营上能带给他们什么样的服务,包括最近准备的一个活动,增加顾客的体验感,现在延伸到爱琴海吧,其实调整每一个商户,跟每一个商户沟通,增加他们的特殊性、服务性,我觉得这是比较好的方面。
陈荔:既然这样说了,我觉得鲍总今天特别诚恳,我真拍砖了。其实我们说商业项目,说来说去大家都忘了一个根本,如果我们起初对市场、对周边没有做充分的调研、没有做准确的定位,后期再花多大力气的创新都会很累,我相信所有做这个行业、做的时间长的人都有这个同感,而且再加上本身的模式跟万达、南亚风情第壹城,没有根本的区别。也就是说,你们这三个一模一样的大家伙要分这么一点点人流做生意,所以我觉得这是根本的问题。怎么解决呢?我想根本问题的解决是下手要狠,比方说先关掉两个楼层。为什么这样说?我是替商家说了一句话,我在看购物广场的时候,当时看完我觉得这边的落位比万达落位好,就大家喜欢的品牌这边更多一点。第一个发现的问题就是餐饮,我跟我同事说,你把桌子数一下,一共有多少个桌子,每天的客流量有多少,怎么能够不抢生意呢,再怎么特色都会抢生意,客流量完全不支持这个东西。
再一个说到宝龙,宝龙的老板非常有想法,非常愿意创新。他在青岛城阳做了一个50平米的项目,最早的就是这个项目,当年把过山车引进了室内,消防审批需要到中央去批,用尽了很多办法。投资了几十亿打造?为什么?青岛城阳人口全部加起来30万,再加上金融危机跑掉的人,几万人口,把所有人拿来有一人一个平方。如果要做大的调整,但我觉得对于大公司来说有很大的困难。
另外,开发商自营的品牌非常少,确实是像时总说的,不愿意掏钱来做实验,这个情况实际上很多好的品牌是由实力的人投资慢慢培养起来。所以建议的这两点,可能要调整,微调是很难解决问题。
冯总的经营理念非常好,我看到你这个项目,第一眼看到的运营商就是交通,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华侨城做旅游地产做的非常好。即使把人气都吸进去了,进去了出不来。第二,在目前的情况下,你们那里本身是低密度,就是要拉别人进来,拉别人进来的这些人为什么要在你这里长时间停留,这也是一个问题,以前做旅游地产的基本要素,需要有一个名胜古迹,或者有一个人讲故事,让大家留得下来的理由来做这件事情,你现在这个位置比较尴尬,离主位置还有一段距离,你现在做的非常好,有很多地方值得学习。但可能也要提前给老板打一个招呼,有可能我们赚了吆喝,没赚到真的钱。大家在这儿实际的消费行为不会很多,因为做成了一个假日经济。大家必须要目的性地来到这里,然后才进行消费。
我说这些,顺便也卖一下我们的项目,我从来到这个项目的时候,第一天是先调研人口,大概我在沃尔玛做了太久了,最多的就是调研人口,现在广福路就存在一个假人口的问题,因为它是最落后,最后发展的一个区域,但大家忽略了一点,它是很老的产业工人聚集区,高新技术区全部在高新区,大产业都在西区,就是所谓的商业人口,就是有固定收入,家庭结构非常简单。我们西城时代房子卖出去以后,去年6月份交房,今年春节之后入住率已经达到60%,相信这在其他地方是很难达到。所以我说这就有假人口,南市区就有假人口,这么多房子盖出来了,以前我们也吃过这样的亏,一大排的新房子盖好了,但就是没有人口,目前两公里是2万人,如果定为社区型的人口大家还是现实一点,就是辐射两公里,再加上现在网络供应这么强。
综上所述的意见,一个是精准定位以后做一个大的调整,看有没有可能。
李桂君:谢谢陈总,问题历来说的比较到位,听起来比较尖锐,但确实是非常诚恳的表达吧。
关于爱琴海大家对它的建议也好,看法也好,开发商或者项目方这边已经说的比较多,接下来想听一下品牌方代表的意见,要不我们先请许总说一下。
许文旭;刚才说到的问题,可能做商业的时候是要做很多的连锁商业,先把店开起来,先给大家做一个示范店。万达其他的物业和住宅都很赚钱,所以在商业这块来说,确实是一个培养的典范,在南市区目前的情况来看,大的产业就是我们两家,因为有这么多的人口,目前周围住户不是太多,我觉得吸引远一点的住户是没有关系。所以既然已经成这样的状况,还是要好好地活着,怎么样把它做好。因为万达有优势,它一方面从招商的角度来说,有很多主力店是自己的,快速复制。然后到每个地方快速开店、快速复制,领导很喜欢,店开了,税收解决了。我们每个主力店,要搞什么活动马上就可以搞,现在红星有这方面的问题,营销方面的问题。我们希望一个项目最大的优势要有整体的聚合力,为什么讲业态的组合、品牌的组合,都是希望他们产生一个共振的效应,而不是各做各的。所以你们也有难度,不是你们自己经营。但我觉得你是提供舞台的,别人是来唱戏的。要把每个演员发挥最大的优势。第二你是导演,要组织好他们的关系。所以主力店他们的互动营销,我们希望来的人在这边滞留的时间很长,所以餐饮有这么大,需要把餐饮的优势发挥出来,怎么让他们吃了饭以后去其他地方逛一逛。红星毕竟是有自己的家居广场,这一部分有它忠诚度比较高的VIP,而且这块有优势,每次看他们的报纸都是各做各的,就是红星家居做家居的,爱琴海做爱琴海的。可能他们目前在内部的协同性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这需要跟老板谈,因为有固定的VIP,又有在当地有这么多经营的经验。首先要把你的整合进来,怎么样用好家居的优势,另外其他的主力店一定要想方设法聚在一起,强制性要求他们每一场活动,比如说每个月做一场大活动,必须要这些主力店参与,让他们之间真正形成互动的关系,比如说吃完饭又可以到其他购物店享受什么东西。红星业主呢,如果在其他方面已经赚了钱,或者在住宅赚了钱,这也是需要牺牲一点东西,比如说有很多餐饮户活的不太好,等等情况,是不是用资源、资金适当地扶持一下他们,放水养鱼也是必须的。刚才讲难度这么大,撤掉两层老板肯定不愿意,另外餐饮才装修的,那也有很多问题。所以不如放水养鱼。另外你们公司自己要拿出一点东西来,让这些进来的商户能够生活得好一点,或者支撑下去。如果都能支撑下去,整体聚客力就很强。所以规模效应特别重要,特别是为何一些小厂越来越难生存,也就是规模效应不够。有了规模效应才能进行比较好的组合、理想的组好。所以红星要做一些牺牲,而且把牺牲做得更好。
鲍硕:我喜欢跟大家拍砖的这个事情,把问题看出来。这个条件摆在这里,上也得上,不上也得上,这样带来一个问题,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去做改变、做变化的东西。刚才许总提的,给我们提了很多的建议,相当于红星在昆明算是有四家公司,互动方面在去年开业的时候已经在谈这个问题,包括今年也跟老板谈这个问题,今年在这块上的互动营销,有一个比较好的优势,能够带来未来的发展。
所以昆明的交通,现在从二环到南市区的距离,甚至比从市内到市中心更方便快速。所以对于职业经理来说,接了这个项目,永远是想怎么把这个项目做好,怎么在现有的基础上调整它,去把它做好。
陈荔:我说的“关”不是关掉不营业,是重新整改,重新考虑客群,增加一些新的业态。
李桂君:关于爱琴海的问题各位讨论的非常深入了,各位还有补充吗。
陈建宏:其实吃完饭之后的第二次消费,你们的促成是很重要,截止到目前为止这样走下来,我也去过万达,也看过很多购物商,吃完饭以后发觉大部分客户在吹冷气,我请大家稍微看一下,通常比较具有主题、活动,同时是同一个楼层不同业态里互相引起来的,刚才讲到的共振。正像我们超市里应该怎么讲呢?我们有一个回购率,一个礼拜里平均会员,现在有7800多的会员,大概是3成左右,一个礼拜给工作人员的工作指标,能不能做到一件事情,一个礼拜里面有三次,这部分就必须有特殊的运营方式来促成。一般来讲你们在担任甲方,我们担任乙方,在做的过程中通常会看到一件事情,好像很多规划、很多活动,并没有贴近商家。
其次我回过来讲一件事情,你们做过很多活动,在餐饮方面的,我想买衣服、日用品、化妆品的有吗?我比较喜欢到南亚来是为什么?每次都可以在南亚看到一些新的东西。在南亚的楼下面看到办的很多活动,为什么南亚人潮会比较聚集,这也是主要的原因。给开发商的建议,不仅是配合你们做设计,同时也要帮我们想到不同业态怎么跟你们做配合,这块我是很诚恳地给各位讲这个事情。我从佛山、深圳那边这样走过来,一路看下来我发觉商场里有很好的东西,商场里的活动就办得非常好。同时商家里面也有一些互动,也感受到了,所以自然就很火了。可商场很冷静的,不好意思,物业方可能在这块投入力度就不是很高了。
另外还有一件事情提醒大家,因为我在成都这边看到的,不仅是新商场在成立,旧商场不断地在改,未来昆明也会呈现这样的状态。这样的地方也是吸引我进入到新点或者新开发的位置的原因。
李桂君:这个话题由于时间关系不会继续往下聊了,今天准备最后一个问题,关于新媒体的问题,现在互联网发展比较快,国家在这块一比较注重。所以很多政策也在支持这块发展,前段时间爱琴海也做了一个微信摇一摇的活动,我们也了解到,效果还是不错。这样一些新媒体的手段,在营销的过程当中确实是能起到一些效果,也能让人耳目一新。在这样的环境下新媒体大概呈现这样的趋势,怎么用新媒体的思路,在下一步营销当中为商场服务?为我们的品牌服务?今天想听一下大家的意见,这个问题我们先从品牌方开始。
赛林:新媒体呢,我觉得现在用的比较多,应该说互联网用的不是太多,更多的是微信用的多一些,在零售里面。但微信群我个人感觉,也不算非常成熟,应该是算一个比较新的东西。在这里面怎么服务?怎么用?包括店铺现在已经有微信了,客群也建了微信,甚至建了一些档案,是一个对应系列的东西,不是单一的东西。所以现在从我们的角度来讲是有辅助作用,但作用有多大,我看还需要去看。有的人非常讨厌用微信去打扰他。这方面的问题现在比较突出,手机现在最大的问题,想看不想看都要看,最后就干脆不看了,不管什么都不看。这个东西要用得好、有吸引力,不但是商家了,关键是怎么用的问题。
我个人是这么看,别的没有什么。
嘉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