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丽鞋类业务疲软 首季关店167家销售同比下降7.8%

一财网   2015-06-18 09:20

核心提示:门店规模一直是百丽国际的优势所在。但百丽国际最新公布本财政年度第一季(3月至5月)零售营运数据显示,这家中国最大的鞋履生产和零售公司在内地零售网点数目净减少167家,而其鞋类业务销售同比下降7.8%。

  百丽国际最新公布本财政年度第一季(3月至5月)零售营运数据显示,这家中国最大的鞋履生产和零售公司在内地零售网点数目净减少167家,而其鞋类业务销售同比下降7.8%。

  此前,门店规模一直是百丽国际的优势所在。数据显示,在2011年开店最为“疯狂”的日子里,百丽国际平均每天都会新开2~3家店铺。

  公司首席执行官盛百椒表示,集团业务增长放缓会成为常态,短期无爆发式增长,所以未来开店步伐将放缓。

  鞋类业绩将继续下滑

  根据百丽官方网站公布的信息显示,百丽旗下共自主经营13个鞋类品牌:除了同名的Belle(百丽),我们在各大商场可以看见的Teenmix(天美意)、Tata(他她)、Staccato(思加图)、Joy&Peace(真美诗)、Millie’s(妙丽)、Senda(森达)、Innet(茵奈儿)、Basto(百思图)等,同时还代理经营7个品牌:Bata、Clarks、CAT、HushPuppies等。

  一位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毫无疑问,中国最大的鞋履制造商和零售商非百丽莫属。”

  但高歌猛进式的发展后,百丽遭遇了中国鞋业最不景气一段时间,其股价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创下17.86港元的历史最高价后又一路下跌近一半。从巅峰到低谷,生存状态犹如过山车一般。

  公司首席执行官盛百椒指出,公司鞋类销售表现减弱主要因为结构性问题,而非周期性问题。他表示,这一现象在短期内不会改善。盛百椒预期,2015年鞋类利润率或有所下滑,同店销售倒退将较2014年加剧。

  此番表态可以看出,接下来几年扩张放缓的基调已经没有任何悬念。

  上述行业人士表示,一个越来越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在市场饱和、成本上涨、电商持续性冲击等诸多因素的共同掣肘下,女鞋品牌单纯走规模化、拼产能降成本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已经行不通。

  服饰业务占半壁江山

  实际上,百丽鞋业业务的疲软已经有些时日。在2015年3月其发布的2014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鞋类业务的营业额下降4.2%。在2014年第二财季的数据则显示,一直在门店扩张上表现出色的百丽国际第一次出现了店铺数量负增长的情况。2014年6~8月,公司在中国内地的零售网点数目净减少56间。粗略统计,平均不足两天就会关闭一家门店。

  记者注意到,虽然主营的鞋履业务疲软,但百丽的运动服饰业务的销售却表现良好,该部分2015年首季业绩增长12.4%。

  盛百椒称,运动装业务由于过去几年已经历低迷,市场已完成去库存,表现较佳,利润率趋势良性,于2015年前三个月有双位数同店销售增长。他表示,过去几年鞋类业务帮补运动装业务,希望目前可藉运动装业务帮补。

  据了解,百丽是多个运动品牌的代理商,包括耐克,阿迪达斯和匡威等。公司此前发布的2014年财年的报告称,截至2014年2月的前14个月内,公司利润达51.6亿元人民币,收入为430亿元人民币。其中耐克和阿迪达斯约占公司运动服饰业务营业额的87%。整体运动服饰业务约占总收入的42%。

  上述行业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为了拯救业绩,“鞋王”早早就计划其跨界转型的事宜。2013年8月,百丽以7.33亿港元收购巴罗克日本公司31.96%股权。仅隔一周,其又与意大利蓝诺(LNUOI)签订收购协议,直指高端时尚服饰市场。此役,宣告中国“女鞋大王”正式跨界服装领域。“传统业务增长疲弱,寻求新市场增长点,是百丽的战略发展方向之一。”该人士表示。

  上海正见品牌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崔洪波则认为,百丽一直在调整自己的商业模式,转型意图很明显,“不过服装和鞋类业务模式不一样,百丽还会面临一定挑战”。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一财网,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