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总部经济集聚起势 谋求更多“价值链高端”站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6-06-21 09:37

核心提示:最近一段时间,围绕着深圳这座城市的企业布局,总能引发高度聚焦和讨论。事实上,与企业“迁出”相对应的,“迁入”也正在发生。

  产业环境、人才、创投体系等,是诸多企业选择或布局深圳的原因。尤其对于创新型企业,无论是从国际视野、对新事物的接收能力,以及政府对高新企业的扶持这些角度衡量,深圳都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最近一段时间,围绕着深圳这座城市的企业布局,总能引发高度聚焦和讨论。事实上,与企业“迁出”相对应的,“迁入”也正在发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目前珠海的明星企业魅族已将游戏中心、智能家居及网络开发等几项业务迁往深圳,仅有手机研发生产等业务留在当地。而央企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则选择将总部从北京迁往深圳,这一消息已得到深圳官方的确认。

  企业的城市布局本是正常的市场行为,但涉及设立、搬迁企业总部的决策,除了市场因素考量之外,背后往往还涉及地方政府的努力。深圳“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包括引进世界500强、大型央企和民营领军企业集团,支持在深设立国际总部、区域总部或职能性总部。深圳还为此专门安排了大型央企总部股权合作资金100亿元。

  深圳的“诚意”背后,是希望引进更多处于“价值链高端”企业的谋划。

  总部经济集聚起势

  深圳的总部经济正在起势。

  今年2月,联想拿下深圳后海中心区的一宗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联想国际总部落户深圳再获实质进展。

  3月底召开的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上,深圳将乐视企业智能终端总部这一“硕果”收入囊中。此前,通过峰会平台,百度华南总部、阿里巴巴国际运营总部相继落户深圳。

  4月,南京金龙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正式落户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深圳坪山,计划总投资80亿元。

  金龙新能源汽车,由深圳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二次创业,投资控股并重组所得,此番来到深圳,被称作是“回归”。黄宏生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看中的是深圳产业配套、人才、国际化等方面的优势。

  而最近,央企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将迁往深圳的消息也不胫而走,并得到深圳官方确认。

  产业环境、人才、创投体系等,是诸多企业选择或布局深圳的原因。3W孵化器市场经理张向野告诉记者,尤其对于创新型企业,无论是从国际视野、对新事物的接收能力,以及政府对高新企业的扶持这些角度衡量,深圳都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深圳的雄心

  2013年,深圳出台的《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规划》提出,超级总部基地是城市在全球经济产业链条中最终极地位的典型代表,是未来深圳发展成为世界城市的一个功能中心。

  除深圳湾之外,深圳重点打造的总部基地还包括福田中心区、后海中心区、留仙洞片区和龙华核心区。在发展成为“世界城市”的宏伟规划中,深圳市政府在总部经济的政策扶持方面花费了颇多心思。

  根据深圳2015年度总部经济企业奖励与补助申报和核算办法,列入总部经济企业名单的企业,最高可领2000万元贡献奖。

  不久前出台的《关于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若干措施》提到,成立由深圳市领导牵头的专责工作小组,加大对中央企业、知名跨国公司、中国企业500强等大型企业的引进力度。对中央企业迁入或在深圳新设立公司的、大型企业迁入并达到总部企业认定标准的,采取“一企一案”方式给予综合支持。

  其中,针对央企,深圳安排了大型央企总部股权合作资金100亿元。记者了解到,深圳正在积极与大型央企接洽引进总部事宜。

  总部经济究竟有多大的威力?

  一组可供参照的数字是,截至2016年5月,符合北京产业定位的总部企业累计4007家,占北京市企业总数不足1%,但资产占全市的73.4%,营业收入占全市的66.8%,实现利润占全市的89.4%。

  北京社科院发布的《中国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报告》统计,2013年,北京、上海分别拥有国内500强企业总部78家和42家,合计占全国的24%,远高于其他城市;2014年底,两地分别拥有外资总部企业259家和484家。

  相比于北京、上海而言,深圳在总部经济上仍处于“第二梯队”。有分析人士指出,未来中国的发展趋势将是金融资本牵引实业资本,随着深圳区域金融中心地位的强化,将能吸引到更多的总部企业。

  “深莞惠大都市圈”产业腾挪术

  总部经济发展的背后,也意味着有产业的腾挪。2016年深圳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5年间,淘汰转型低端企业超1.7万家。

  其中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成为重要的衡量因素。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指出,同样的土地,引入总部企业肯定能创造更多的GDP和税收,尤其是金融类企业。

  深圳市市长许勤曾解释,一座城市的产业会呈现消长平衡,在深圳当前的要素条件下,更多是总部形式的、研发的、新业态、先进制造业、金融等专业服务业会发展壮大。企业在区域之间的流动,应被视作正常的市场行为。

  针对正在发生的产业腾挪,“发展深莞惠大都市圈”也受到热议。世联行董事长陈劲松称,“大都市圈是世界性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东莞惠州两地,不只是深圳溢出,更是深圳需要。”

  孙不熟则更愿意用“都会区”的概念去形容深莞惠。他认为,可以确信的是,深圳的角色定位必然会发生变化,偏向总部经济之城。   

  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副所长胡彩梅同样认为,留在深圳的大多数将是智力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提倡深莞惠大都会区,就是希望三地能够形成良好的产业链分工。

  深圳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加快推进深莞惠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完善跨区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机制,促进区域性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孙不熟表示,除了交通等实现一体化之外,深莞惠还应该探索更深层次的融合,最终实现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形成类似硅谷一样的打破行政区划的“想象中的共同体”,释放出更大的地区活力。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文章关键词: 总部经济百度阿里巴巴
本文转载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