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卖的是体验 商业模式还有待打磨完善

赢商网河北站 记者 睢泽昆   2016-07-05 09:15
核心提示:非遗传承项目打造文创产品大有可为。然而想要实现盈利,还需要在模式上做出改进和调整,打磨出一个完善的商业模式。

  “我认为,我们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核心是体验。” 赢在河北第31期沙龙上, 河北民间民俗文化艺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师冯杰表示,“非遗是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传承发扬,让大众体验和了解它们非常有意义。”

  匠心营造 工匠精神创造优质体验

  “非遗是人类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许多匠人耗尽毕生心血只为了做好这一件事情,为此不惜自己过着清苦的生活。”冯杰说。这些宝贵的财富正在随着时间的流淌而慢慢褪色。冯杰通过努力把这些匠人一点一点组织起来,并曾经改造了棉一的车库来展示和传承这些优秀的技艺。结绳记事、造纸、石拓……这些尘封的宝藏以全新的方式打开在人们的眼前,最先被吸引的当然是好奇心爆棚的孩子们。写在课本上的故事活灵活现地出现在眼前:麻头破布渔网原来真的能做成一块小纸!原来文字印刷最早是刻字拓印而不是电脑里出来的!孩子们在动手体验中了解了文化渊源,培养了动手能力。

  体验之外 多样产品满足多层次受众需求

  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民间,所以它的掌握者不仅仅来自国宝级大师,还有省、市甚至地摊级的老师们,而他们的技艺也是多种多样的。冯杰介绍说,这些精湛的技艺包括邯郸磁州窑、馆陶黑陶、平山青铜铸造等工艺,还有剪纸、木雕、挂饰、年画技术等等。有个老爷子今年80多了,他的绝技是承德的布糊画,他曾做了一个千手观音,造型特别震撼。

  冯杰说,老师们制做的商品也颇受欢迎。冯杰所在的微信群里,每一次有新的珠子手钏图片发布都会得到热烈的反响,销售一空。

  “这些技艺本身也是老少皆宜,许多时候是孩子学,一旁陪同的父母、爷爷奶奶也忍不住参与其中。”冯杰说,学习的过程也就成了亲子互动的过程。

  场地难觅 当大面积需求遇上低回报

  因为项目众多,所以冯杰需要一个较大的场地来运作非遗展示这个项目,然而难度确实很大。“之前我们棉一那个项目占地是2000平方米,容纳了20余个项目,门票是每天120元。后来再也不好找这样面积段的场地了。冯杰希望拿到的是5000-6000平方米的平层,“至少也得3000平方”。

  但从开发商的角度看,拿出如此大面积的场地支持这个项目实属难得的豪举。石家庄世界湾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牛立辉表示,现在传统商业业态的培育期也得在3年左右,也就是说开业3年以后才能开始盈利,文创产业的培育期会更长,甚至可达7年之久。这意味着其所租赁的商业地产项目投资回报期随之延长。如此长的回报周期,除了需要争取政府的扶植之外,这些项目还有必要嫁接金融产品,否则,文化产业很难有长久的发展。

  打磨完整产业链 非遗项目才能历久弥新

  与会嘉宾纷纷表示,非遗传承项目打造文创产品大有可为。然而想要实现盈利,还需要在模式上做出改进和调整,打磨出一个完善的商业模式。

  “赢在河北”的嘉宾们建议,既然数千平方米的场地不容易找到,建议运营方将其打磨出不同的模块,针对不同的场地和面积段推出不同的项目组合,以实现拓展目标。此外,还要在此基础上做好商业测算,究竟怎样的面积和项目组合,在具体项目中才能做到投入产出比最优?如果是跟开发商分成模式,项目的投资回报周期有多长?这些都是需要精打细算的,应该有一个可以预见的回报期给开发商。此外,有嘉宾建议,虽然工匠师傅们都有着精湛的技艺,但它毕竟是百年前甚至更古老的手艺了,产品在材质和造型不能一味“传承”,应该与现代生活美学结合,创造出符合当下大众审美情趣的产品。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赢商网原创新闻,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