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业内多数的购物中心都体会到了激烈的竞争所带来的市场变化,提升客流的过程变得越来越难,成本也越来越高。传统的营销与运营方式已经不能够有效聚客逐渐成为共识。走场景化的道路正在成为更多购物中心的可选方式,营造场景、抓住场景,依据场景完成与顾客互动,变场景为入口,增强购物中心活动导入顾客的能力和效率。像业内的爱琴海购物公园、大悦城、印象城都在利用尝试用创造新场景来挖掘顾客需求。
那么购物中心如何玩转场景化营销这个起源于互联网的概念呢,从目前多个购物中心的探索反馈来看,主要就是围绕三个方向——休闲场景、社交场景、体验场景去构建新的场景,而目前来看休闲与社交是最适合购物中心完成社群连接、激活与转化的。
把设计思维带入场景营销
“把设计思维带入场景营销中”,这来源于产品经理的思维方式。
好的场景设计,三大要素不可缺少。
首先是从需要到想要的场景设计。
第二点是从单纯场地到角色带入的场景搭建。
第三是从自我安排到共同创造的场景实现。
从场景设计来讲,以需定供的思维也只是最基本的营销思维了,好的场景一定是建立空间与社群最有价值的连接。每一个购物中心都要找到产品的核心社群,他们不再是线下客群的统称,而是有亚文化标签的人群,他们有着自己的身份属性与特定需求,针对性的场景能够激活他们的动能,如果购物中心提供给他们的场景是他们所渴望的,那么他们将会迅速转化为这一场景的口碑传导者、推荐者以及场景内容的分享者。
而在场景搭建中,有一个误区就是此搭建远非我们所熟悉的实体场地搭建那么简单。
我们可以看下面的公式。
“舞台+ 演员+ 道具= 场景”。
也就是说,上演体验不仅仅是设置舞台,还需要生产人物角色所需要的道具。
对于购物中心的运营者来说,设置了舞台只是第一步,更需要投入精力的,是对参与者身份的代入感以及在这个场景内更丰富的应用元素。
从场景实现这一环节来讲,过去靠占便宜吸引消费者的营销手段逐渐在弱化,购物中心要靠社群共创吸引消费者。不单纯是UGC,在互联网时代需要共创关系让消费者参与进来,让营销自然发生。
美国的购物中心等实体商业是基于美国消费者的生活方式而做业态分类的,并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变化、行业的发展而不断细分。
本文将以爱琴海在数智化方面的探索为例,结合它的阶段性数据成果,探究全域布局数智化背后的“流量”运营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