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速持续下滑 中国人的消费能力都去哪儿了?

苏宁金融研究院   2016-10-06 08:24

核心提示:最近几年实体商业萧条已是不争的事实。

  前几天,听说大牌汇集著称的上海中信泰富广场要关门歇业了,一时有些震惊。笔者曾经在附近的写字楼上班,中午偶尔会和小伙伴去里面打打牙祭,那里汇集了众多国际一线大牌,加上周围写字楼众多,人气还是比较火爆的。怎么就要关门歇业了呢?

  后来,经中信泰富广场相关负责人澄清,并没有外界所传的关门计划,只是清理了部分楼层的商铺,做“年轻化”定位的转型调整。毕竟,大环境变了。

  回过头来想一想,最近几年实体商业萧条已是不争的事实。

  为什么说实体商业萧条?

  最直观的感受来自逛街的时候,商场撤柜和沿街转租的商铺多了,在一些非繁华地段甚至空出了好多商铺待租,商场里的客流量也明显在减少——除了过年过节,周末商场里少有人潮涌动的繁华景象,一二线城市的情况可能稍好,三四线城市商场可谓异常冷清,有时候店员甚至比顾客还多。

  从数据来看,租金和空置率通常可以反映商铺的热度。通过比较北京、上海南北两座一线城市,以及南京、重庆东西两座二线城市的零售物业租金可以发现,自2014年以来,零售物业首层租金出现大幅下滑,以上海为例,2016年6月末租金为36.6元/平方米/天,较2014年初减少了6.6元/平方米/天,同比下降15.28%,100平米的物业每个月的租金减少19800元。

  从零售物业的空置率看,四座城市出现了分化:北京和南京的物业空置率有所降低,但上海和重庆的物业空置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上海地区,空置率从2014年初的5.5%增至2016年6月末的8.8%(参见下图)。上海作为全国商业气息最浓的城市之一,其零售物业空置率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实体商业整个行业的萧条。

  实体商业为什么会萧条? 

  大多数人将原因归结为互联网购物兴起和电商快速崛起带来的冲击。自2010年至今,全国网上零售额快速增长,从2010年5000多亿增至2015年的3.88万亿,占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2010年的3.27%增至2015年的12.88%(参见下图),对传统线下销售额确实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

  但值得注意的是,自2011年以来,互联网消费增速也一直呈下降趋势。全国网上零售额的增速从2011年的56.29%降至2015年的38.98%。所以,不论是实体商业,还是互联网消费,其增速都是在放缓的。

  再来看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自2008年实现21.60%的增速、达到阶段性高点以后,一直呈下降趋势,直至2015年末增速仅有10.70%,不及2008年增速的一半。

  所以,实体商业的萧条不仅仅是因为互联网消费的冲击,还受制于整体消费环境的不景气。从大的经济周期看,消费低迷与经济增速放缓有直接的关系。

  加杠杆的重任落在了居民部门肩上

  除了整体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居民收入和消费外,还有一个影响居民消费能力的重要因素,那就是居民的资产负债率,即杠杆率。经济的杠杆率按主体可以划分成政府部门的杠杆、(非金融)企业的杠杆、居民的杠杆,其中政府部门的杠杆主要影响财政政策的力度和基建投资的增速,企业部门的杠杆主要影响产能扩张和制造业投资,居民杠杆主要影响房地产销售等。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在企业去库存、去杠杆的压力之下,政府一直通过政府部门加杠杆来拉动经济增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全国兴起,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增加。根据2015年8月《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批准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议案》,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6万亿元,占当期GDP的比重为23.6%,远超美国地方政府13%-16%的负债率上限。

  企业方面,从2015年9月末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非金融部门的杠杆情况看,我国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高达166.3%,远超欧美国家,处于高位,而政府部门和居民部门杠杆率处于低位,政府部门虽然整体杠杆率水平不高,但是上面提过,其中地方政府债务率水平很高,如果政府部门持续加杠杆,政府债务的偿还问题可能会引起担忧。所以,加杠杆的重任落在了居民部门的肩上。

  居民部门是如何加杠杆的?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今年年初的G20会议上答记者问时提到:“住房贷款应该有大力发展的阶段。个人住房贷款占银行总贷款的比重还是偏低的,有的国家占到40%-50%,中国只有百分之十几。房地产市场时冷时热,所以要进行逆周期调节。首付比例原来是30%,现在降低是有空间的。”随后,央行出台政策,不限购城市首套房首付比例最低可降至20%,再后来就是我们看到的房地产市场的水涨船高。

  居民部门的房地产杠杆率也确实在不断提高,苏宁金融研究院通过测算全国城镇住宅总市值,和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比较,发现我国居民部门房地产的杠杆率从2010年的8.53%提高至2016年年中的11.14%(参见下表)。

  仅从杠杆率看,国内居民的房贷杠杆率在10%左右,而美国高达40%左右,是我们的4倍,似乎并不高。但如果考虑人均可支配收入,美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58倍,所以,与可支配收入相比,中国居民的房贷杠杆率实际是比较高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居民的消费能力。

  就此,笔者认为,经济增速的持续下滑必然伴随着收入和消费增速的下降,通过鼓励居民加杠杆的方式来应对经济疲弱,势必会挤出部分消费品的消费。更加令人后怕的是,一旦房地产泡沫破灭,曾经加杠杆买房的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会受到更大的损害。一边是疲弱的经济和消费,一边是高耸的房价,政策会何去何从呢?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苏宁金融研究院,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